APP下载

普洱茶的风土之味

2017-05-19杨杨

普洱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杆勐海贡茶

杨杨

茶不仅起源云南,而且从这块土地上诞生了茶的另外一个重要“作品”——普洱茶。这种由特定的地理区域、人群、民风、民俗、山川、水土、空气、云雾和阳光所酿造出来的,足以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物质,无论我们怎么高估它的价值都不为过,也无论我们如何揭示和表述它的魅力都难以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谁都知道在云南出产普洱茶的地方很多,诸如西双版纳、思茅、西盟、昌宁、凤庆、临沧、双江和元江等等,因而使普洱茶顺理成章地就出现了视觉、味觉和嗅觉上的各种差异,大而言之就有了“勐海味”“思茅味”“临沧味”;小而言之就出现了纷繁细微的几十种“山头味”,诸如“老班章”“冰岛”“昔归”“易武”“景迈山”“南糯山”和“倚邦”等等。这一切增加了普洱茶的风土含量,让普洱茶更加美不胜收,引人入胜。

这些蕴含着各种“山头味”的普洱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各自所生长的地方风貌,糅合了当地的土壤、气候和民族文化特性,这就是为什么不同茶山所生产出来的普洱茶,都有着特殊“自然风味”和“人文神韵”的缘故,因此,探访不同的茶山,寻找和体验不同的茶香,已不再是单纯关注或分享一种饮料的行为了,这甚至有了社会学、民俗学和人类学的某些意义了。

本期杂志继续沿袭多年形成的“茶山记录片”的传统做法,把“独家关注”的目光从老班章、冰岛等核心“热点”地区转移过来,“斜视”到热点地区的外缘部分——宁洱县的困鹿山、布朗山的老曼峨、易武的铜箐河、勐海的贺开、临沧的南迫老寨等等,这些茶山似乎还披着一层面纱,有的已似曾相识,引起圈内人的关注,有的却还相当陌生,甚至是第一次闻其茶名,但它们或许正酝酿着另一种茶味、茶气、茶品和市场能量?也许将来的某一天,它们也会引领某种风潮?给人一种炙手可热、一茶难求的感觉?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因这种“独家关注”的纪录方式而有了一些新的体验和新的发现。比如,本期“挖掘”出了一个很小的地名——铜箐河。这个易武茶区几乎被忽略的茶山,一直隐藏在原始密林深处,那里保留着一些没有矮化过的“高杆”古茶树,一般人很难目睹其真容。作者王淼先生带着我们如同探险一样,深入高山深谷,才看那种名副其实的“高杆”古茶树——它们高且笔直的樹干似旗杆一般,从陡峭坡地上拔地而起,高耸入云中,整个树干部分很光滑且没有任何分杈,直到树的顶端才看到像伞状分散生长的枝叶。这种“高杆”古茶树的发现,打破了茶界普遍认为易武茶甜柔的定势思维,其茶气或许是整个易武茶中最强劲霸道的,堪称易武茶区的“老班章”。此外,我们还认识了布朗山上的老曼峨,其“茶名”虽然不能与老班章并驾齐驱,但它却是布朗人种茶的历史“档案馆”,值得读者去探访和翻阅。还有普洱市的困鹿山,至今依然散落着许多野生型古茶树,那曾经是皇家的专用贡茶园,现在却是寻常百姓家油盐柴米的生计来源。如今这种“贡茶”鲜叶在2015年是每千克3200元,而今年的价格已上升到6000元一千克。人们认为这种“贡茶”滋味饱满,苦涩度较低,不像有的新茶那么强劲猛烈,这一点获得了许多茶客的认同。

正因为普洱茶奇妙的香味,是因着山川的变化而变化,因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爱上普洱茶的人,就等于爱上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爱上了神秘莫测的时态光阴。

猜你喜欢

高杆勐海贡茶
公路限高杆安全装置
Taxonomic Revision of Raorchestes menglaensis (Kou,1990) (Amphibia:Anura),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from Yunnan,China
基于机器视觉的高杆绣球检测计数系统
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
南方罗汉松高杆高效喷淋技术应用
送茶五吨
送茶五吨
勐海“南国春城”与茶
勐海甘蔗温水脱毒种苗试验研究
打造“勐海茶”品牌 做强普洱茶产业
——“勐海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