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硕:发展儿童的一切可能性
2017-05-19
邹硕
邹硕,女,中小学高级教师,湖南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长沙市“十大魅力教师”,雨花区政协委员,雨花区枫树山大桥小学党委书记、校长。曾被评为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长沙市“国开”促进教育公平奖,长沙市雷锋式的好公仆,孩子们称其为“校长妈妈”。
她提出“童心育人”办学理念,创办有魔力的学校。她遵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而多样的自然发展,追寻教育对“人”本身的价值。孩子们“和校长妈妈一起过生日”、“和妈妈一起去探秘”,她在有限的自主办学范围内大胆进行课改和考试改革,构建“童心课堂”,探索“闯关考试”、“好玩的作业”等。
8年教师,2年中层,8年校长。
眼前的邹硕,让人很难想象她已年近四十。在她爽朗的笑声中,我们的采访如闲话家常。
“多年的从教经历,让我反复回味的,依然是陪着孩子们慢慢长大,在‘儿童世界发现和探索时的种种乐趣。”……
对于“儿童世界”,卢梭曾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在现实世界中成人世界驾驭着儿童世界,儿童被称为“孩子”,因其小而被忽视、被湮没、被控制。这对于儿童来说是不公正的。儿童同样具有独立的人格与价值,不只是成人的附属。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不能让此种担忧一直存在。
于是,18年来邹硕就是在发现与探索儿童的独立人格与价值里,一步步触摸教育的真谛。
“教育,向可能性的敞开与开发”
邹硕不止一次地说起自己的初心———做一名纯粹的老师,教好自己的学生。
但事情不总按期待的方向发展。从枫树山小学,到枫树山鸿鸣小学,再到枫树山大桥小学,每一次,邹硕都是从零开始。
从零开始,并非归零,而是从普通教师开始,对学校、对教育进行透彻了解。在枫树山大桥小学,31岁的邹硕就成为校长,为当时罕见。在几千人的学校,她身兼数职,从信息化教师,到心理辅导培训导师,邹硕忙得不可开交,也逐渐深耕儿童的成长之道。
深耕,能让人发现很多细致却重要的问题。在教学时,邹硕深切体会了对“儿童的不公正”。
例如,不少老师可能更喜欢那些机灵的孩子,一点就通,不用费力,而对那些接受能力较慢的孩子,我们总有“恨铁不成钢”的惆怅。
邹硕教到这样的孩子也曾很无奈,就拿简单的词语默写来说,今天帮助他们记住了,但是明天又全忘了,让人懊恼又失望。怎么办呢?怎么教呢?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现实性,满足自己心里的平衡感,“今天,我把你教会了”。
邹硕不止一次地说起自己的初心———做一名纯粹的老师,教好自己的学生
但,教育亦满足于此吗?静心地想一想,每个孩子都在实现着自己的超越与创造。接受能力慢的孩子,明天忘记了,就再练习,或许他后天就能记住呢!这一刻,他与昨天的自己比就是一种超越,虽然他与其他的孩子还有差距,但这就是一种可能。一如康德所说:“人是一个有限的理性存在,但有无限的可能性。”
“那么,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又该如何面对可能性?”我们不禁要问。
“对于教育者来说,面对儿童就是面对可能性。”在邹硕看来,可能儿童还没有成熟,他们是稚嫩的;可能儿童还没有确定,需要帮助和引领;可能儿童还没有完成,他们的发展始终是进行时;可能儿童还具有无穷的创造性,创造着美好的未来。”
邹硕的目光因此而悠远,视野因此而开阔。
“从发现到开发,是顺其自然的事。”她说:“发现可能性,是为了开发。开发正是儿童发展的过程,开发可能性应成为教育的任务和目的。”
正是在枫树山大桥小学做校长期间,邹硕深切体会了“从发现到开发”的升级过程。
刚当校长时,她面对这样的一种现实:考试排名是流行的做法。而当她严禁老师布置大量无效的作业时,却遭到了教师们的反对。“您不让我布置更多的作业,不让学生进行训练,考试成绩差了怎么办?不影响我的奖金吗?不影响我的职称吗?”一位骨干教师向她提出抗议。
面对质疑,她却选择了最接近儿童存在的一种思考和表达方式:“可能性存在于儿童,但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提高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能力究竟指什么?”
“如果人类有一千种能力,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就具有一千种能力的可能性。”她有着自己的思考,“有发展音乐、美术、诗歌、绘画等艺术才能的可能,也有发展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能力的可能;有发展投、跑、跳、游泳等体育运动能力的可能,也有发展爱心、同情心、责任心、自制力、合作等各种社会能力的可能”。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说,“最后,我要郑重宣布,当人充分游戏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人”。是啊,儿童喜爱玩,在玩中融进了对种种可能性的追寻和开发。他们把对生活中规则的创造、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严肃性的理解,都融化在玩中。
在长久的思考与实践中,邹硕形成了“童心育人”的理念。她认为,小学教育的要旨在于对儿童生命的尊重与促进。一个儿童,如果从小就以玩的方式获得了对美好事物的丰富体验,那么,这种体验就将成为他行走一生的基石与底色。
于是,校园里开展了各种童趣活动,如学生运动会开成“奥运会”、每天带着孩子们做各种自编操;推出“我替校长来当家”系列活动,包括每周四“和‘校长妈妈共进午餐”、每月轮换“校长小助理”;每年带着过10岁生日的学生在校园里住帐篷……
在“融进”的过程中,一幕幕精彩的画面也在不断上演。
去年四月份,一场“穿越中国”主题的校园运动会开幕式在学校上演。学校操场上,每个班级代表一个朝代,身着该朝代的特色服装,扮演着该朝代的代表人物,向礼阅台走来。“历史不一定非得是宏大的敘事。”当日,同样一身养眼古典装扮的邹硕站在礼阅台上,手持鲜花,喜悦而淡定地向孩子们扮的各种造型挥手致敬。
正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描述———他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他们融入节日、舞蹈、歌唱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中,让他们在玩耍中获得知识。
“儿童的不同可能性期盼着教育的多样性、针对性和个性化”
教育,始终会面临重“共性”还是重“个性”的问题。
在此问题上,孔子一改以往生硬死板的教学方式,实行因材施教,使“愚者”成为有德之士,“鲁者”成为大儒,“野人”成为君子,“辟人”成为“显士”。而这个教育原则,在现在来看,也丝毫未显过时。
8年前,邹硕来到枫树山大桥小学,沿袭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只是对此有了新的解读。
解读当然要回归到儿童的本意上来。在6年前的教师大会上,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被她解读为“好的教育在面向‘每一个的同时,要关注‘这一个。寻找不同儿童的可能性,就有可能使每一个儿童得到最好发展,儿童的不同可能性期盼着教育的多样性、针对性和个性化。”
在此基础上,邹硕则在思考:如何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个性化发展的平台,成就他们更好的未来?
她似乎“野心”很大。对此,不少教师也存有疑惑,“我们能达到吗?”
“为什么不可以?”邹硕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们的孩子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律师、科学家、流浪歌手还是木匠?这些是我们能决定的吗?不是。但是现在依然有太多包括父母在内的“外人”想要教孩子“你未来的人生路应该怎么走”。
既然未来不是别人所能决定,那么学校的“使命”是什么?邹硕有着自己的思路:“我们的使命,可以用三个字概括———成全人:成全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全人。只有让孩子感受真真切切的幸福,他们才会憧憬未来。”
当然,“使命”不仅于此。“儿童的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生活的教育,不应该定格在书本教育上。”正如陶行知所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认知总能在行动中生发,理想也能于实践中丰满。
在大桥小学,我们看到了人的成全,看到了个性化的特色,亦看到了生活的教育。
在这里,有着“成全人”的“好玩的考試”,期中考试抛弃笔试,以闯关游戏的方式进行。老师们把语文、数学等要考的知识点整理好,再根据这些知识点编排考试的游戏。学生们通过丢骰子、转转盘选择题目,答对了盖“枫叶蝶”的印章,闯完了七关孩子们就去玩具屋选礼物。
个性化主要体现在课程的改革上。教导主任李华英拿着学校本学年的课程表,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学校将部分课程进行了调整,课程表上已经不是原先单纯的语文、数学等传统的学科名称,取而代之的是学校整合出的“童心课程体系”,包括基础性学科课程、活动性校本课程、玩味性拓展课程。其中,每一大课程群都整合了国家课程,比如基础性学科课程主要整合了语文、数学等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编剧、动手实践等能力;活动性课程则整合了体质类活动、情感类活动、生活类活动等;而玩味性课程主要以社团分类课程为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我们一定要有面向儿童的办学视野,这反映在课程上,就是个性的以及生活的。”有一天,一个孩子跑过来抱住邹硕,悄悄地说:“校长妈妈,我的幸运数字是3!”邹硕问:“为什么是3呢?”他说:“因为每个星期三下午有社团课!”的确,大桥的孩子可喜欢社团活动了。学校有70多个社团,有编发、折纸、体能拓展、红领巾种植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报名选修,参加各种不同的活动,能不开心么?
“学校不是加工厂,不是制造同一型号产品的地方。2000多名学生入校带来2000多种声音,等他们走出去之时,发出的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而是百倍、千倍于2000多种声音才对。”毫无疑问,枫树山大桥小学的学生们正穿着不同的鞋子,走着共性而又个性的路。
“教师:儿童可能性的发现者和开发者”
儿童在变,学校在变,教师也在变。
到底,我们的教师,要变成什么样?
2015年,因为持续在儿童的“田野”中躬耕,有了一定的声誉,邹硕担任了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兼职实践型硕士生导师,为培养更多的“准教师”继续行走着。
“一个长大的儿童。长大的儿童,是教师面对儿童时的品格,是教师的本质特征。”在给这些“准教师”上课时,邹硕给出了此问题的回答。
其实,“长大的儿童”,邹硕一开始并不清晰。回想起自己刚开始进行的些许实践,她毫不避讳地坦承,那只是“无意识的探索”。
邹硕最喜欢别人叫她“校长妈妈”。的确,她就是一个带着2000多个孩子一起嬉戏、一起学习、一起生活的“好妈妈”。从2012年开始,枫树山大桥小学实行“和‘校长妈妈共进午餐活动”,每周挑选8个表现好的学生和校长共进午餐。这已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荣誉和追求。
“教师心里装着儿童,才会关心儿童,才能感受儿童的喜怒哀乐,才能体会儿童的生活方式、学习态度和生活氛围,才会愿意为了儿童而改变自己。”在探索中,邹硕领悟到的,是教师的本来面目。
当然,它也不是唯一的,有着多元化的表述。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就曾指出,成熟有智慧的圣人的精神状态是与儿童一致的:一个人到达人生智慧和真趣的极致,便“复归于婴孩”,便会有一颗纯真朴素的童心。
马克思说得更为直白和深刻:“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显得稚气了,但儿童的天真不使成人感到愉快吗?他不应该在一个更高的阶段上把儿童的真实再现出来吗?”
“因此,教师不能再变成儿童,但应该在一个更高的阶段上使自己再现儿童的精神状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邹硕形成了自己关于“长大的儿童”的意蕴。
可仅靠她一人“再现儿童的精神状态”,还不足以构成儿童成长的空气和土壤,她需要更多老师的“再现”。
学校专职心理健康老师邓静蓉给我们看了学校的教师心理咨询师课程安排表。从前两年开始,学校每学期都会有全员的大规模的心理健康咨询师培训活动。他们把专家请进学校,老师们不仅免费学习,还有一定的经济补贴。“我们的目标并不是纯粹地考证,而是要全员普及心理知识。”
“正是有了这种‘唤醒,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走进儿童、了解儿童?”教研主任李凤挺深有体会。
教师们被“唤醒”后,则形成了我们所能感受到的、真真切切的大桥师生的价值认同。现在,“从儿童视角去发现,用儿童思维去交流,以儿童发展为追求”成为了教师们共同的教育秘诀。
如一年一度的新生“校园寻蝶”活动。现在,校园各处藏着枫叶蝶(学校吉祥物),手拿藏宝图的孩子们结伴寻找,图上画着学校各个场馆、功能室、办公室和各科老师的所在地,每个目的地都有手持枫叶蝶印章的老师在等待他们,一旦孩子们找到这个地方将获得一个章。
“一年级的孩子非常稚嫩,刚刚进小学,一切对他们来说非常新鲜,离不开成人的照顾。但这一切又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不成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学习还需要适应和熟悉。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帮助他们熟悉学习的新环境,适应学习的新情况,建立起与老师、与同伴新的友好的关系。”作为这个活动“金点子”团队中的一份子,李凤挺道出了这个活动的初衷。
2016年3月20日,在新书《一片童心》的发布会上,邹硕曾说了这样一段话:“教师是为儿童的,是和儿童心灵一样的,但他又肩负着提升儿童的使命。”
能做的、想做的、要做的太多,邹硕尽自己的所能做着。
对儿童、对教育,抱有这样感情的教师、校长,现在还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