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19刘远勇
刘远勇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采用新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从而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高中信息技术 应用
[中圖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及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提倡有意义地学习,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重点强调“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最早由皮亚杰提出,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其重点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客观的交互作用,将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信息进行重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其蕴含有“协作、情境、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共同的任务活动,以问题动机为驱动,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究。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多样化设计任务,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始终贯穿着若干个任务,师生之间围绕任务进行交流与互动,并以任务的最终完成和改进作为结束。因此,设计教学任务时必须注意以下要点:
1.设计真实的任务。高中信息技术的任务设计要以学生熟悉的、真实的场景为重点。真实的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对任务实用性的理解,并在此理解认知上,进行准确、可操作、具有现实意义的活动。
例如,在“博客——你的个人网络日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并提出相关问题:很多学生都会上网,网页的第一个主页即是QQ空间,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QQ空间吗?它又有什么功能呢?学生举手,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网络日志、博客都是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记录,并且可以发表自己的心情、说法和照片等。教师接着又问:有的学生没有QQ空间,谁能够帮助他建立他个人的QQ空间呢?又怎么样让QQ空间更好看呢?这样的任务真实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2.设计整体的任务。高中信息技术的任务设计还要注意其整体性,注意其所蕴含知识点的连串和衔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将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逐步运用递进的知识点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增强其自主探究的能力,提升其信息素养。
3.设计阶梯式的任务。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切入点,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阶梯式任务的设计,犹如一个大小环相套的扣,学生在逐步解开这个扣的同时,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进行“子任务”向“总任务”的转变。
4.设计开放式的任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全面渗入我们的生活和教育,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学生设计开放式的任务,让学生在自由的想象中拓展思维,及利用开放的网络信息环境,获取信息技术知识。
除了上述几点外,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还应当尽量情境化、生动化、直观化,不断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任务驱使他们在“同化”或“追随”新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设计的任务还应蕴含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这样学生在自主发现、分析问题的前提下,才能对任务中的问题进行逐个破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此同时,在设计任务时还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至深的原则;积极为学生设计独立性任务和协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或团结协作,不断改进和调整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技能,而且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良好完成任务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定位要清晰明确,教师要立足学情和教学目标为学生设定好任务,并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扮演好指导、帮助、监控和评价的角色。对于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学生会感到困惑和不解,这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启示和指导,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和思考。教师还应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要善于组织、调控教学任务活动的全过程,及时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避免“放羊式”的现象出现。最后,教师还要扮演好评价者的角色,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方向、内容、结果及质量等方面,进行准确的评估和优化。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借助于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任务的呈现、任务的确立、任务的实施与评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特约编辑 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