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守望
2017-05-19周天烨
周天烨
浙江省富阳中学高三(16)班
我是一棵树,一棵扎根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百年老树,雨雪风霜未能摧残我的身躯,天寒地冻成就了我坚定的毅力。任凭岁月流逝,我只用根须守候着脚下的这片土地。时光匆匆,唯有头顶的一片星空和体内的一圈圈年轮留下我生命的印记。人间很多诗人曾吟诵我的伟岸,也有很多歌手曾赞美我的挺拔,但最能打动我的还是那一首:“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着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飞扬。”我想,这也许是对我真实生命形态最完美的诠释吧!
在我所伫立的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有一个神秘的民族,他们临水而居、逐草而生、席地而坐、傍火而眠。火种温暖着这个泥泞的民族,让他们在困苦中坚守着一方圣土;那亘古不灭的火盆,在历经一年年鹅毛大雪过后,在族人举家四处迁徙的奔波中,依旧熠熠生辉。它犹如一道闪电划过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划过遥远的天际,将这段尘封已久的古老的梦幻向世人娓娓道来。他们走过沧海桑田,他们历经世事变迁,千百年来不懈的守候,只为脚下的这片土地。同为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我,紧紧地与这个族人血脉相连,也沾染了他们的习性,根如火种般赤诚地缭绕,不死不灭,叶如星星般洒落苍穹,生生不息。
暮色降临,我听见血脉涌动的声音,伴随着土地下不断生长的根,枝头的叶颤抖着希望的热情。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从沉睡中苏醒,将新生的根须伸展到了水光潋滟的江南。
有词人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濛濛细雨中,低头插秧的斗笠,成为田园水乡别致的风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烈日也好,阴雨也罢,日冕的摩挲下,季节在变,时代在变,唯有深扎在田里的根未变。风移影动,水光接天,重重青山间,是一望无垠的水田,是在梦里希冀着收获与土地紧紧相连的人们。生命在这里孕育、成长,希望在这里诞生、延续,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从不曾离开过这里。农耕文明的脚步,在这块土地上从未停歇过,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源源流淌的河水,必将把这古老的传说赋予新生。
收回远眺的目光,走近小桥流水人家,我看到一位在庭院里摇着蒲扇的母亲,安静成一幅菜园里稻草人的模样。她的子女事业有成,在城里有房有车,儿女双全,但每每接她去城里享福,她都拒绝了。没有晨起的鸡鸣,没有夏夜的蛙声,没有小路的泥泞,她不习惯。母亲说,无论你们走多远飞多高,不能忘本,我在家给你们守着根!正是千千万万个母亲对故园的执着地守候,阐释了无数中华儿女对这个国家的无限眷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论身处何地,无论走向何方,心灵的守望从未离开故园的一草一木,因为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才是我们的生命之根!
一阵风吹过,枝叶在风中微微颤抖,带着我的思绪,飞到了遥远西北边陲,我的根须艰难地触碰到长烟落日的荒漠。人间亦有诗人感叹,“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在偏僻的西北小村,太多人为生计奔波,为梦想出行,他们虽然远行千里,背井离乡,但他们依然保持着浓重的乡音和淳朴的风情,正如一位作家写过,“每一个离开乡村的人,都带走了一片落叶,却留下了一条根”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守候?暂时的离别,是为了更长久地守候,今天的奔波,只为更美好的未来!
我环顾四野,辽阔的戈壁一望无际,周围寂寥无声,仿佛时间停止了。就在这毫无生机的大地上,只有我的白桦兄弟,一排排傲然挺立。它们用光秃秃的身躯构筑起连亘边疆的防线,他们用孤独的身影绘就一幅顽强坚守的画卷,它们用生命亲历了一幕幕动人心魄的美好。夜幕降临后,我看到灯下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在批改作业,读到孩子们稚嫩的文笔,浅浅一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她的同学们争先恐后涌入大城市,她却一个人背起行囊,选择去西北最贫苦的地方支教,悲壮而勇敢,她说:“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我希望更多的孩子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未来也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走的路,而不是被迫谋生。”有的人为梦想出行,有的人为梦想守候。她一个人的守候,燃起了一群人的希望,改变了一代人的未来!狂风呼啸,吹起漫天黄沙,似乎预示着生命的停滞,但她却用瘦弱而坚毅的臂膀高举知识的火把,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心有所依,便不惧流年,她必定已化作白桦中的一员,将自己的根须深扎在这块贫瘠的土壤,任那大漠孤烟肆虐,她的灵魂将永远与这片土地紧紧相依,不离不弃。
如同我生活的土地雪虐风饕一样,我的根所触碰的地方有繁花似锦,有满目疮痍,有欢声笑语,也有悲歌叹息,但是我依然爱着这个不那么完美的人世,如同爱我头顶的星空,和脚下的土地,因为他们是我想要不断努力的动力。雪花依旧,火种依旧,我眺望无尽的苍穹,努力用双臂触碰那遥不可及的彼方,试图讲述下一个冬日的童话……
(指导教师 孙高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