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慧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作用
2017-05-19苗青
苗青
【摘 要】 本文在阐述智慧教育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作用,认为智慧教育是一种道德追求,以创新为重要特点,具有实践性和缄默性。智慧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成長策略是:加强理论学习,扩展专业视野;参加专业培训,增长教育机智;以学生为中心,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方法。
【关键词】 智慧教育;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启迪作用
当代教育变革的一种基本价值取向为追求人的智慧发展。刘保民在研究中认为,智慧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智慧教育基于传统心理学、教育学;广义的智慧教育基于对人类全面发展的认识和对完整任性的深层次理解。从狭义智慧教育到广义智慧教育的发展正是当代教育质变的重要价值转向。[1]刘玉玲认为,智慧是人类自我完善的永恒追求,也是教育的永恒追求,智慧教育让人学会质疑,学会更好地生活。[2]韦礼江认为,智慧教育就是让学生善于动脑、独立工作、弘扬个性,是自己教育自己,完美自己的教育。[3]杨九俊对智慧教育的理解更加独到,他指出智慧教育不仅属于智力范畴,也属于伦理范畴。
一、范梅南与智慧教育学
马克思·范梅南(Max Van Manen)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学专家,也是北美“现象学教育”的开创者之一,他出生于荷兰,15岁开始阅读关于现象学的哲学著作,深受胡塞尔(Edmund Husserl)、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萨特(Jean-Paul Sartre)等现象学大师的影响,智慧教育学是范梅南在《教育机制——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提出的概念,该书对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产生深远影响。他在书中阐述了自己对教育学的理解,他将视野转向儿童的生活,探索儿童的心理体验,关注儿童的感受,探寻机智、智慧的行动,不断反省自己。
范梅南在《教育机制——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指出:智慧教育学不是关于教育的技术、方法等,而是以“道德”、“向善”为原则的活动,“智慧”即理解人的心理、行为活动的智慧。智慧学的核心是理解儿童或青年人。[4]智慧教育不在于关注“教育是什么”,而在于研究教育能给予被教育者什么,能为被教育者的发展做些什么。范梅南提出:教育学的智慧来自教育生活经验和对教育对象生活的体验,智慧教育聚焦教育生活,关注如何让教育对儿童更有价值。总的来说,范梅南在书中用现象学的方法研究教育,智慧教育主要探讨教育工作者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智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学问,教育不只用头脑,更确切地说是用整个身心,优先考虑孩子的幸福,认真对待年轻人,从被教育者的角度考虑教育方面的问题。[5]
二、智慧教育学的理念
智慧教育旨在通过反观教育生活体验世界,让教育行动更加人性化,“教育智慧既是一种实践智慧,是对教育实践的整体引领,又是一种知道在行动中如何做的特殊的知识,还是一种指向儿童的多层面的关心。”[6]
范梅南的教育智慧学源于亚里士多德对道德性和感知力的强调。根据范梅南,教育活动远不是一项中立的活动,而具有明确的情感和价值取向。智慧教育的理念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教育目的:关注人的成长
范梅南认为,儿童在学校学习的不仅仅是课程内容,我们更应关注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成长,学生作为本体性的价值更重要。[7]范梅南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的成长,“当教育不与人的独特性相关,教育就变成了一个企业。”[8]
2、教育学的意向:出于向善的动机
教育学意向引领教育者实施教育行动,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具体的前提,教育者需要让自己的言行与教育学意向相符合。
3、教育学的条件:关心、爱、希望和责任
范梅南认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关心、责任和爱是智慧教育学的根本条件,此外,教育者还需要有耐心、信念和信任,作为学生的引路者,教师应该主动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
4、师生关系:教师替代父母
儿童生活在一个以消费为目的,以信息为基础,以广告为驱动的文化中,学校在管理性、企业性、技术性的环境中少了人性关怀,这样的话,儿童会对人类的生存能力产生危机感和绝望感,面对这种变化,教育者必须履行一种“替代父母”的职责,教师除了做好日常的教育工作之外,要帮助儿童营造一种亲密的安全环境,关注孩子的道德、智力、精神、身体方面的整体发展,保护和教导青年一代如何生活,如何为他人、为社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5、教育时机:以教育理解与教育反思为前提
教育反思指对教育行动方案进行深思熟虑,然后做出选择。教育反思为了进一步理解在学生的生活方面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恰当与否,反思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不仅仅反思某些体验的教育学意义和重要性。
6、教育学的优秀性:教育机智
所谓“机智”由一系列的品质和能力构成,机智的行动是全身心投入、充满智慧的,范梅南认为教育机智与教育的智慧特征密不可分,教育学如脱离了对学生的关心、理解和爱,教育机智就无从谈起。机智是真诚的,真实的,具有交互教育实践的一种微妙、规范性极高的特点。教育机智一方面决定于教育者的认知敏感性,另一方面要求教育者对孩子真正、主动地关心。
总之,智慧教育直面时代的变化对学生带来的挑战,体现了一个教育者的教育情怀,不仅在儿童教育方面,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给教育工作者带来极大启发。作为新时期学生灵魂的引导者、教育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以范梅南的智慧教育理论为指导,用崭新的视野反观中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接受智慧教育的启发,为中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局面。
三、智慧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正面引导,以学生为中心,将教育的宗旨放在启迪大学生智慧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他们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1、智慧教育首先是一种道德追求
(1)智慧的内核是善。 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是一种善和爱,苏格拉底说:“一切事情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他们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9]智慧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用爱心尊重学生发展的规律,在为人处世、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关心和呵护,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理念、知识涵养、沟通交流、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综合体现。
(2)智慧教育源于一种伟大的使命感。“教育的召唤就是那种召唤我们聆听孩子需求的召唤”。千千万个优秀的教师力量的源泉,就是这种精神力量,这种使命感让教育工作具有崇高伟大之处。
(3)智慧教育关心每一位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而且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需要具备全面的智慧,在教育、管理、服务方面都要有智慧,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工作做到位,关心每一位学生。
2、智慧教育具有实践性和缄默性
智慧教育是经验性的、实践性的,属于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教人怎么做,又称缄默性知识,体现了一种直觉思维,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明显的。
智慧型教育者的智慧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智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实践性的材料和知识来支撑。文字不能够完全表达一个人的语言,语言本身具有局限性,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工作时间中根据具体情境请准确推测、分析,注意态度和方法的积极转化,充分利用智慧教育的实践性与缄默性。
3、创新性是智慧教育的重要特点
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心理特点及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教育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此基础上创新教育方法,达到不拘一格,不同凡响的教育效果。比如,教育学生大多以表扬为主,提倡趁热打铁,把握教育时机,这是一般的規律,但是,有时候“冷处理”可能效果更好。
四、智慧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成长策略
1、加强理论学习,扩展专业视野
知识的积累是一个人获得智慧的前提,广博而深厚的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更加娴熟,让工作产生魅力。德育工作者只有具备深厚、广博的知识,才能在工作中融会贯通,提高洞察力和敏锐性,在处理学生的具体问题时,具有说服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育工作者扎实的知识与宽广的视野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形成智慧。
2、参加专业培训,增长教育机智
专业培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业上升的基本路径,可以帮助教育者快速增强教育智慧,接近理想教育境界。与专业系统内和一线教育人员的交流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业务能力,在培训中得到的经验帮助我们反思,增长教育经验,感悟教育机智。
3、以学生为中心,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方法
与学生的交流需要有理解的品质,教育工作者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喜欢的语言方式,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提高亲和力,让大学生乐于接受。在工作中,教育者要注重情感的关怀,掌握移情方法,用高尚的人格和对学生的关怀影响学生。
综上所述,智慧教育将教育看作“规范性”活动,是“善”的,“道德”的行为,体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情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智慧”是一种教育智慧,核心功能在于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在开展工作时要有政治的价值导向,实现育人的功能是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
【注 释】
[1] 刘保民.智慧型教师成才初探.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3] 朱胜爱.智慧教育:现代学校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关于智慧教育与教育智慧研究的综述.江苏教育研究,2010.6.13.
[4] 王娜娜.试探范梅南的智慧教育学思想.现代教育科学,2007.6.10.
[5][8] (加) 马克思·范梅南.教育机制—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5.251.
[6] 杨东亚.范梅南教育智慧思想研究.徐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25.
[7] 张方政.范梅南“智慧教育学”思想探析.咸宁学院学报,2007.27.138.
[9] 张法琨.古希腊教育论著述.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45.
[10]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9/09/c_1112413723.htm.2014-09-09.
【作者简介】
苗 青,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教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