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探微
2017-05-19石家明
石家明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使用教学语言,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充分地理解作者传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文章将主要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特点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期望为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恰当地使用教学语言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对知识掌握程度与教学的语言素养相关。由此可见,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规范、优美、准确地使用教学语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其兴致高涨地接受语文知识,充分地彰显语文教学的生命力。
1.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典范性
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学生获取知识的效果直接受到教师行为和语言的影响,教师的语言与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常言道:为人师表,其中的“师表”便是指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与语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起到正面的表率作用,要采用规范的教学语言进行授课。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阶段,且小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强,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语言的发展。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多采用典范性的教学语言,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典范性语言的运用能有效提高语言课堂的效果,有助于学生今后的语言学习。在语言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按照国家规范的词汇、语音的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使用普通话教学,不可以使用方言。为了确保教师语言的规范性,首先教师要求通过全国普通话的相应考核,掌握标准的发音,在教学时做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等,做好学生的表率,最终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
2.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传递科学的知识,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传递科学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细致地传达出语文教材中充沛的情感,合乎科学性。教师要正确理解教材内容,深入地了解教材中词语的意思、语体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将这些内容表达出来,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使得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教师要知道“落花生”的别名,不能在没有进行查证和参考资料的基础上,就根据字面意思将其解释成“种花生”,从而在理论上出现错误。除此之外,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文章的重点,突出文章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精讲,对于次要的内容,教师可以花较少的时间。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明白教学的重点内容,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促使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
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小学生比較活泼好动,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会保持强烈的好奇心理,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尚浅,在进行语文知识教学时,教师要重视知识点的难度系数,且教学的方式要在学生学习能力的接受范围内。特别是在教学语言方面,如果教师采用较多的专业词汇,但因为学生没有接触过,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内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言的应用,尽量选择学生可以接受的简单性的语言。除此之外,教师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方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对于年级较高一些的学生,教师更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将学生引入该堂课的学习中来。例如,在讲解《台湾蝴蝶甲天下》这篇课文时,教师在上课前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采用问题导入的方法,提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蝴蝶美吗?你们认为蝴蝶什么时候最美?”学生听后,纷纷举手发言,觉得很美。然后可以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看过的最美的蝴蝶。最后,教师回到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好了,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将带领大家看看台湾的蝴蝶。听说那里的蝴蝶是最美的,我们去看一看到底是不是呢?”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听取了学生的发言,充分地体现了小学语言教学的可接受性。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更规范地运用教学语言。
4.小学语言教学的生动性
为了适应小学教材的特点,使其与学生的思维特点相符合,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具有生动性。在小学课文中有很多生动形象的人物,都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要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教材表达的情感相符合,教师就要利用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教材中的抽象情感变得更加具体,使课文中深奥的内容变得更加浅显,从而增加课文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月光曲》这一篇课文时,在解释“幽静”这一词语时,教师不能直接根据字典中的解释而理解为“安静优雅”,虽然字典中的解释很准确,但学生难以理解其确切的内涵。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有关这个词的具体使用环境,使学生融入具体情境中对这个词进行理解,这样会更加准确。如一个秋天的夜晚,在村庄旁只有一条供人行走的小路,小路上能看到远远的房子,并听到断断续续的唱歌声。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与课文中的幽静场景很相似?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场景描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调动思维,从而真正地理解“幽静”这一词语的意思。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5.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情感性
教师传递庄严性的语言,学生会竦容端坐;教师富有豪壮性的语言,学生会热血沸腾;教师带有气愤性的语言,学生也会相应的愤怒;教师采用欢快性的语言,学生也会脸带笑容。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深入地理解课文的情感,并在 此基础上,将其内化成自己的情感,并用相应的教学语言将情感表达出来,将课文中的各种情感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波动,触动学生的心灵。例如,在讲解《最后一课》这一篇课文时,课文主要传递了爱国情感。为了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爱国情谊,激起学生的相应情感,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讲“南京大屠杀”事件给学生听,用适当的语言表现出战争的残酷,让学生融入教师的语言之中,从而点燃他们的爱国热情。在讲解《十里长街送周总理》时,教师运用合适的语言将长安街人多的情况描述出来,表现出人们对总理的思念之情。在语言教学中,对于内涵深厚情感的课文,教师可以多次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将感情融入声音中,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语言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采用语言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采用有针对性的语言进行语文教学。利用语文语言教学的典范性、可接受性、趣味性、情感性以及科学性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灿群.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改革新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2).
[2]戴丽萍.突出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增强语言感染力[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9(X6).
(作者单位:湖南省花垣县石栏镇雅桥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