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课程考核体系研究
2017-05-19刘兆芳姜淑娟吴海涛
张 彧 刘兆芳 姜淑娟 孙 浩 吴海涛
(大连工业大学,大连 116034)
基于对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课程考核体系研究
张 彧 刘兆芳 姜淑娟 孙 浩 吴海涛
(大连工业大学,大连 116034)
在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中进行考核方式改革,从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到逐步取消期末卷面考试,经过多年的探索,建立了以过程性考核为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考核方式的考核体系,达到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目的,同时在考核体系中体现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主动学习;意识;课程考核
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对教育活动及其相关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科学、合理、鼓励创新的考试,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是现代高等教育无法回避的课题,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呼唤。
一、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考试以结果性考试为主,绝大多数课程以期末考试成绩来区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除出勤情况外缺乏其他的过程性考核,考试仅仅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环节和学生获得成绩的手段,其本应具有的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却几乎被完全忽视。
考试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考核本身,学生被动学习,没有参与或建议选择课程考试内容、考试方式的自由和权利,其后果是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仅凭一张试卷给予学生评价会变相地鼓励所谓的应试技巧,而忽视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行的课程考核模式以考试代替综合评价,以考试结果代替评价结果,目的性过强,考试前突击记忆,甚至仅仅是不知其所以然的死记硬背,成绩及格便万事大吉成为许多学生的学习常态。这种状况长此以往,届届相传,严重助长了不良的学习风气。
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对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为学生搭建增长兴趣、施展所长的平台,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二、基于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课程考核体系的建立
1.基本思路
以过程性考核替代传统的结果性考试为主的课程考核方式;通过课程考核的改革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约翰·亨利·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提出:在学校,所有与学生有重要关系的决策都应该征求学生意见。在一些欧美国家,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已写入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参与课程的考核评价,意味着给予他们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大学生活中的主动性。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的主动权基本上处于被剥夺的状态,多数学生处于机械式的上课状态,甚至放弃课堂,只关注于期末考试和成绩,课程考核分数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更谈不上通过课程教学实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外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书面写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是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尽管每门课程各具特点,注重培养的能力也各不相同,但是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者应该建立起这样的意识,除教授学生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外,也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并融入到教学环节之中,只有这样,经过大学学习,学生才有可能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不是成为每门课程知识的收集者,甚至仅仅是考试的机器。
2.食品营养学课程考核改革的历程
大连工业大学食品营养学课程考核的改革始于2008年,作为学校的试点课程,自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已进行了8年。
(1)逐步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
自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起,经教务处的批准,由过去的一卷定成绩进行逐步增加平时成绩比例的改革,平时成绩除包括出勤外,还与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登陆网络课堂完成作业的时间、进度等情况相联系,既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又引导学生加强平时学习,不搞期末突击。至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考核试题已全部出自在网络课堂中布置的作业,题目数量超过500题,以贴近营养师考试要求为原则,使学生受到正规训练。
(2)取消统一的期末卷面考试
自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起,取消统一的期末卷面考试,期末卷面考试成为课程考核项目中可以选择的一项,平时考核成绩累计不到60分者,以及虽然超过60分但对成绩不满意的同学,均可以参加闭卷考试,其它同学则不需进行卷面考试。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成绩评定由网络课堂作业、自愿提交小论文、面试三部分组成,其中网络课堂为基础要求;小论文可以多次提交,累计分数;面试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语言表达情况进行打分。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成绩评定由网络课堂作业、自愿提交小论文、课堂发言、参加营养沙龙讨论情况、自主学习进度五部分组成,其中网络课堂作业为基础要求,设定截止日期;小论文可以多次提交,累计分数;课堂发言均为主动发言;营养沙龙活动不定期举行,12-16人参加,学生自愿报名,额满为止,提前公布主题,每人都要发言,学生课下准备讨论材料;学习进度由网络课堂后台监控,主动性越强得分越高。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在上一轮课程考核方案的基础上,增加营养调查项目,学生可最多组成3人的调查小组,自行选定与营养相关的题目,设计调查问卷,完成调查工作,撰写调查报告;参加营养沙龙活动后,要求学生上交文字材料;同时将辅导员日常的点名情况记入成绩。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进一步完善营养沙龙活动的规则,除参加活动即给予的加分外,在讨论过程中,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强调各组同学之间的协作,并由学生评出表现优异的组以及各组表现优异的个人,给予额外的加分。同时由于学校启用泛雅网络课程平台,重新进行了题库建设,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为网络课程中的各项内容纠错者可以获得成绩加分。
3.食品营养学课程考核体系的建立
大连工业大学食品营养学课程经过几年的不断改进,从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到逐步取消期末卷面考试,形成了以过程考核为主,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主动学习意识为目标的考核体系,见图1。
图1 食品营养学课程考核体系
食品营养学课程考核体系中包括必做和选做两部分,作业为必做内容,沙龙讨论、文献综述、营养调查、闭卷考试及课堂提问为选做内容。考核采取累计分制,学生自主选择通过何种方式获得加分,沙龙讨论、文献综述均可多次参加或提交,累计积分。
作业分为基础分,满分一般在45-50之间,在网络课堂完成提交后学生可看到正确答案;其它考核分数在此基础上进行累加,期末进行闭卷考试之前,在网络课堂上公布成绩,不满60分者参加闭卷考试,卷面成绩即为最终成绩;超过60分,但对成绩不满意者亦可报名参加考试,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按3∶7或4∶6计算最终成绩。
参加沙龙讨论的学生在网络课堂发布活动通知后报名,每次活动限12-15名学生参加,每次活动均在一个主题下设置2-4个讨论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课下查阅资料,形成1000字以上的文字材料。活动中,首先是选择相同论题的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形成一份发言材料,然后各组发言,要求分工明确,每人均要发言,其它同学可以随时提问。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答疑,最后由学生自行评选表现最出色的小组和每组表现最优秀的个人,给予额外加分。
营养调查以膳食调查为主,网上或线下进行均可,内容包括营养素摄入状况调查、食物摄入状况调查、膳食习惯调查、营养及食品安全知识了解情况调查等。学生可以独立参加,亦可以组成不超过3人的团队,自选题目,查阅资料,设计问卷,完成调查,形成规范的调查报告。撰写文献综述的学生自由选择与课程相关的题目,按照科技期刊论文的要求完成写作。课堂发言均为学生主动发言,能够课上主动提问的学生也可以得到加分。
三、基于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课程考核体系的实践
对食品营养学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为学生提供了发挥主动性的机会,将课程的学习由单一的课堂转移到课后,对学生的评价由单一的卷面成绩改变为对学习热情、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综合评定,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原本积极上进的学生会选择较多的考核方式以提高成绩,从而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原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只靠期末突击的学生被调动起来,为了不出现挂科,在限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网络课堂作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获得加分;尤其是一部分原本成绩平平的学生,在灵活的考核方式中找到能够发挥长处的方式,从而获得了仅靠卷面考试不能得到的理想成绩,学习热情得到明显的激发。
2014-2015学年课程考核情况统计见表1,成绩分布情况见图2。
表1 2014-2015学年学生参与各项课程考核情况
图2 2014-2015学年学生成绩分布
172名学生必做部分完成率为100%,沙龙讨论、营养调查和文献综述三个选做部分参与率分别为 80.2%、75.6%和67.4%,仅8.1%的学生平时成绩低于60分参加闭卷考试,另有3.5%的平时成绩高于60分的学生主动参加了闭卷考试。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考核项目,以获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学生平均成绩为73.2分,成绩分布基本合理,与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状态和学习风气相符合,经过评教调查,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给予了良好的反馈,课程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5%以上。78%的学生认为所得成绩与自己的预期相符,67%的学生表示如果能有更多的课程采用这种考核方式,自己的大学学习会有更好的状态和更多的收获。
从几年来的改革实践看,以过程评价为主的考核体系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平时劳动,因此如何考量教师的付出是摆在教学管理部门面前的新课题。
四、结束语
以过程为主的考核体系替代传统的以结果性考试为主单一的课程考核方式符合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给予学生选择考核方式的权利,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喜欢的方式为自己争取更好的成绩,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被动应付考试变为主动学习。通过建立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相吻合的多元化考核体系,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1]张幼斌.国外高等学校考试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6):139-141.
[2]郭小林.改革高校课程考试制度的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11):384-386.
[3]刘朝亚,王润孝,支希哲.以优化课程考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1(3):31-33.
[4]王莉.以大学课程考试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当代教育科学,2011(7):54-56.
[5]王晓波,梁小红,刘冬英,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考试改革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4):733-736.
[6]张亚丽,曲明贵,杨庆.高等学校课程考试改革之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4(4):58-59,79.
(责任编辑:张华凡)
Reforming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and Improving Students’Active Learning
ZHANG Yu,LIU Zhaofang,JIANG Shujuan,SUN Hao,WU Haitao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Dalian 116034,China)
To cultivate students’active learning awareness 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a new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process assessment has been constructed in the food nutrition course of our school.In this system,the students could choose different ways to get their grades.As a result,their abilities of analysis,problem solving,presentation,writing,thinking,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have all been improved,and the reform has been proved quite successful.
active learning;consciousness;course evaluation
G642.0
张彧(1969-),女,教授,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与贮藏。
2016年度辽宁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辽教发[2016]23号);2014年度大连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LX1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