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探讨
2017-05-19沈玲
沈 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探讨
沈 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我国经济文化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为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日渐显现出来,本文针对高校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从四个方面入手,详细探讨了生物安全的保障措施。
生物安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防护
1.前言
近年来,实验室安全问题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显得尤为严峻,它关系到周边的社会安全与安定,自2003年世界范围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SARS)病毒感染事件后,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等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以保障生物安全,高校也越来越关注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但在真正落实到各个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
2.实验室生物安全及其实验活动
根据对实验室操作因子防护水平的不同,实验室生物安全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防护水平,即BSL-l、BSL-2、BSL-3、BSL-4,其中一级防护水平最低,四级防护水平最高,如表一所示,高校中大多存在的是生物安全一级和二级实验室。
表1 不同等级和分类的微生物要求的生物安全水平和类型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用于操作不会引起人类和动物健康问题的微生物,对人类动物和环境的危害程度最小,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操作因子对人类、动物和环境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具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因此也是高校重点要落实和解决生物安全问题的实验室。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存在的风险来源主要是实验的材料和废弃物,包括标本、菌液的暴露,仪器离心等产生的气溶胶,以及实验室人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不慎溅出、飞洒等,各种废液、废料对下水道等周围环境的污染等。
3.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措施
3.1 实验室构造。实验室在施工建设过程当中,应根据科学实验需求,按照国家对实验室的相关标准进行施工设计。包括实验室的入口、出口符合应急措施;实验室的水、电等基础设施符合实验和仪器设备需求;门窗等的可视性并且可锁闭;实验室台面不渗水、耐腐蚀、易于清洁;实验室空间必须划分区域,比如操作细菌和细胞的实验室必须分开,有毒物质的操作必须划分单独区块,同时实验室也是工作人员休息、学习和存放生活用品的地方,因此同时必须将清洁区划分出来,将进行实验的区域划分为污染区,清洁区和污染区之间划分出一个缓冲区作为半污染区,用于穿脱工作服、洗手等。
3.2 实验室标识系统。实验室的各区域显眼处应注明该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安全负责人姓名和应急电话等,并且要定期检查信息是否更新可用,以确保其适用于现在危险。同时实验室内要安装有报警装置,以及应急逃生时可明确辨认的出口标识。
3.3 实验室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科学实验过程中,实验工作人员势必要接触到一些致病因子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如何降低甚至消除这些接触的危险性,这就需要实验室配备有相应的安全仪器设备和个体防护工具。
生物安全柜、高压蒸汽灭菌器和洗眼洗手设备是生物安全实验室最基础的装备。
生物安全柜除了可提供细胞实验等无菌操作外,同时可以防止气溶胶的扩散,对实验人员和环境进行保护。生物安全柜最好放置在相对独立的空间中,该空间需满足人员走动少、气流流动少,离出口较远这些要求。
高压蒸汽灭菌设备除了对实验材料进行消毒灭菌以供无菌操作外,也可对一些需丢弃的致病菌及实验废料在投入环境之前进行消毒,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实验人员需定期对高压灭菌设备进行灭菌效果检查,并建立使用记录。
实验室的洗手池最好安装在各出口处,在实验工作区域配备有紧急洗眼装置并定期检查洗眼装备是否可用,洗眼管是否通畅,以便于实验人员紧急时使用。
实验人员的个体防护工具主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需要实验人员自主自觉、有意识地对自身做好这些防护工作,以使实验工作顺利地进行。
3.4 设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生物安全管理文件。实验室应设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设负责人、管理人员、感染控制人员、检验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并职责到人,建立生物安全管理文件,将其中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安全手册等落实到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当中。
生物安全管理重点工作之一也包括对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如果进行实验的操作人员的意识不过关,配备再好的实验室也不能够保证他们的安全。因此实验室必须定期组织对实验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急救知识、责任感意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同时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和奖励惩罚制度,以保障其人身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以及高校的稳定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高校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为例,从实验室的设计构造、设备防护、危险标识和管理制度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保证生物安全的相关举措,从而保证科学研究实验的顺利进行,保障实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安全和稳定,我们要切实地落实这些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教学科研更好地可持续地发展。
[1]曲萍.关于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22:25-28.
[2]李红花.加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J].现代预防医学,2014,35:76.
[3]朱昌平,余新炳.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26:304-306.
[4]杨平.建立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9):4.
[5]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29(1):168.
[6]祁国明主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