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构建研究
2017-05-18王长松马千里
王长松 马千里
铁路遗产是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早在1950年代就开始对铁路遗产进行保护和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实质性成果。1998年奥地利的赛默林铁路、1999年印度的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2008年瑞士和意大利的雷蒂亚阿尔布拉及伯尔尼纳铁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也拥有丰富的铁路遗产资源,虽然有厦门铁路文化公园、台湾阿里山铁路等保护与管理的实践,但与国外对铁路遗产研究和保护的状况相比,仍然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从而为我国铁路遗产的价值评估、科学保护和合理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
京津冀作为我国铁路的发端地区,其发展历程是全国铁路发展的缩影,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铁路遗产作为线性文化遗产,能够将京津冀地区有机互联,对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本研究分析京津冀铁路遗产的发展历程,发掘工业遗产在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物证和历史价值,通过构建铁路遗产廊道的管理模式,促进京津冀区域工业遗产的协同管理,彰显京津冀地区的特色交通文脉。
一、研究现状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现状
欧美学术界关于铁路遗产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其中以英国学者为代表。Biddle.G对英国150年以来的铁路建筑和工程的发展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①Biddle.G.The railway heritage of Britain:150years of railway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London:Joseph Press,1983.,PeterBruman 和MichaelStratton 编著的《保护铁路遗产》详述遗产保护理论,回顾铁路与城乡发展历程,探讨遗产保护方式,展开案例分析,比较全面地研究了英国铁路遗产的发展与保护问题。②Peter Bruman, Micheal Stratton.Conserving the railway heritage.Now York: Routledge Press, 2013.
国内学术界也已经出现了一些关于铁路遗产的研究成果,其中有宏观视角的论述,比如董一平、侯斌超回顾了国际铁路遗产保护实践,分析了工业遗产从认识价值到再利用中延续历史价值的转变。③董一平、候斌超:《工业遗产价值认知拓展:铁路遗产保护回顾》,《新建筑》2012年第2 期,第22-27页。杨玲对我国铁路遗产保护现状进行了总结,指出目前我国铁路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观念淡漠、保护与发展冲突、管理关系不协调、资金匮乏等问题,并进行了对策研究。④杨玲:《中国铁路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1年第3 期,第54-58页。
在案例研究中,中东铁路和滇越铁路是学者关注较多的研究对象,刘丽华分析了中东铁路线性工业遗产要素,包括铁路网线要素、铁路相关建筑物要素、铁路城镇要素、铁路沿线自然景观要素和非物质工业技艺要素;⑤刘丽华:《中东铁路线性工业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与利用》,《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 期,第24-28页。佟玉权梳理了中东铁路遗产的价值和分布现状,并提出了完整性保护的方法;⑥佟玉权:《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分布现状及其完整性保护》,《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第4 期,第41-46页。崔卫华等研究了中东铁路遗产在东北四省的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⑦崔卫华等:《中东铁路遗产的类型学及地理分布特征》,《经济地理》2016年第4 期,第173-180页。唐岳兴等以中东铁路滨绥线为例,分析了铁路遗产廊道中15 个城镇的旅游开发潜力;⑧唐岳兴等:《遗产廊道城镇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以中东铁路滨绥线为例》,《规划师》2016年第2 期,第96-101页。李沁以滇越铁路遗产廊道建设为例,总结了遗产廊道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绿色廊道、游道、遗产和解说系统等元素,并提出了五种保护途径和恢复铁路遗产的方法,⑨李沁:《历史感重构与补全式开发:滇越铁路遗产廊道滇段的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初探》,《建筑与文化》2011年第8 期,第100-101页。铁路遗产要素丰富多样,又基本呈线性分布,所以遗产廊道是适应性较强的管理模式。
(二)遗产廊道相关概念及主要分析方法
遗产廊道作为线性的遗产区域,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廊道概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将遗产保护管理与大尺度空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进行统筹规划的综合管理体系。⑩王志芳、孙鹏:《遗产廊道: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中国园林》2001年第5 期,第85页。其来源于1930年代美国建设线性国家公园运动中的绿色通道(Greenway)概念,⑪Julius Gy.Fabos.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the Greenway Movement, Use and Potentials of Greenways.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 33:1-13.体现了遗产保护区域化的趋势,⑫Zube E H.Greenways and the US National Park System.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 33:17-25.目前美国以遗产廊道命名的国家公园有6家,分别是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特拉华和李海国家遗产廊道、黑石河峡谷国家遗产廊道、格勒格彻文化遗产廊道、南卡罗来纳国家遗产廊道和拉斯特格林峡谷国家遗产廊道,它们由各自的遗产廊道委员会进行管理,保护区域内历史、自然和娱乐资源,并促进区域合作、社区发展。⑬Elisabeth M.Hamin.The US National Park Service's Partnership Parks: Collaborative Responses to Middle Landscapes.Land Use Policy.2001,18: 123-135.
遗产廊道主要有河流、湖泊和山脉等自然资源类型,还有运河、铁路、道路等文化资源类型,包含历史性交通廊道、历史工业区或传统乡村景观等。①龚道德、张青萍:《美国国家遗产廊道(区域)模式溯源及其启示》,《国际城市规划》2014年第6 期,第82页。国内学者对遗产廊道构建的方式主要以遗产资源条件为基础,这种方式比较成熟,且可行性高,②张镒、柯彬彬:《我国遗产廊道研究述评》,《世界地理研究》2016年第1 期,第170页。构建内容主要包括遗产的登陆和价值评估、遗产廊道范围及适宜性评价,③俞孔坚、李伟、李迪华等:《快速城市化地区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方法探讨:以台州市为例》,《地理研究》2005年第6 期,第69-76页。主要应用方法是层次分析法④王肖宇:《清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大尺度空间的遗产廊道数据库组建,以及遗产时空数据的分析、评价、范围确定和显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⑤李春波、朱强:《基于遗产分布的运河遗产廊道宽度研究:以天津段运河为例》,《城市问题》2007年第9 期,第12-15页。
本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通过遗产空间分布情况,确定遗产廊道的空间层次和范围。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应包括京津冀地区铁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建筑物,铁路设施设备,如铁轨、火车头、火车车厢等,以及其他与铁路交通运输有一定功能关系的实体景观;还包括沿线矿区、港口码头等工业遗产,相关的村落和城市景观,以及非物质工业遗产等。突破京津冀地区的行政区划界限,构建铁路遗产廊道,可以在区域内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与管理的联动与合作。
二、京津冀铁路的发展历程与遗产特点
(一)京津冀铁路的发展历程
从遗产角度分析京津冀地区铁路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晚清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一五计划”时期三个阶段。
晚清时期(1881-1911年),铁路修筑围绕都城北京展开,重要铁路干线的修筑皆由北京为起点,其中国有铁路修筑必先围绕政治中心北京展开,大部分铁路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这一时期,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铁路的主要增长区域。另外,京津冀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而且港口和大型城市密集,便于矿产资源的外运和商品倾销,因此众多欧美国家积极地参与京津冀地区的铁路修筑,其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矿和铁矿等。这一时期,由于铁路修筑主体不一,所有制的类型复杂,所以导致了铁路轨距宽窄不一,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开始对京津冀地区的铁路进行殖民主义管控。1938年,日军成立了“华北交通株式会社”。为满足侵略战争需要,日军对京津冀地区的铁路进行了改造,统一轨距,并修建新线路。
“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国家的铁路建设主要在修护已有铁路和修建新线路两大方面展开。京津冀地区的铁路修筑主要做了以下调整和扩建:第一,增加山海关到北京、北京到郑州等线路的复线,同时,北京到沈阳的复线增设自动闭塞装置;第二,新建河北沙城至北京丰台铁路;第三,依托原有路基,修建北京至承德(上板城站至鹰手营子矿区)铁路。
(二)京津冀铁路遗产的特点
第一,京津冀地区铁路遗产最显著的特点在于铁路连接矿区、城市和港口。京津冀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比如京奉(北京至奉天)铁路沿线分布有开滦煤矿、柳江煤矿等,其初始路段,即唐胥铁路(唐山至胥各庄)作为我国最早的铁路,修建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开平煤矿的开采和运输需求。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沿线除了分布有门头沟煤矿(中英合办)、杨家坨煤矿、明德煤矿、清龙洞煤矿、宝兴煤矿等中大型煤矿外,还分布有较多民营土法开发的小煤窑。此外,铁路沿线还分布有石棉、青灰、白灰矿,云母石矿、铁矿等。正太铁路(正定至太原)则主要承担着井陉煤矿运输需求。
第二,铁路的修建深刻影响了京津冀地区沿线城市发展。铁路沿线城市的新兴工业依靠便捷的交通区位,得以迅速崛起和发展,并推动了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比如在天津开埠后,铁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非常显著,天津是津浦铁路(天津至南京)的始发站和京奉铁路的中转枢纽,其连接了塘沽和秦皇岛等港口,同时京汉铁路(北京至汉口)、京张铁路扩展了天津的市场腹地和影响半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天津的迅速崛起,使之成为近代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
第三,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与铁路交通网络的发展息息相关。京津冀地区为近代中国铁路网络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人口和生产、生活资料得以在区域内快速流转,城市与乡村之间、矿区与港口之间的距离被不断拉近。而这一特点,也为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的构建提供了内在的可行性,有助于促进区域内相关文化遗产的协同保护和管理。
三、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构建
(一)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构建的原则
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构建的目标是以线性的铁路遗产为轴,整合相关的工业遗产,促进区域工业遗产的协同管理,从区域高度审视工业遗产在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科技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等角度的内在整体性,从而建立起区域工业遗产的综合保护与应用体系。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是一种遗产保护区域化思想指导下的线性遗产整体保护模式,其设计原则应该在遵循文化遗产完整性保护这一普遍原则的基础上,考虑区域协同发展的现状进行拟定。具体包括以下四项基本原则:第一,整体性原则。遗产廊道应推动区域工业遗产与相关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因此整体性原则应贯穿遗产的确认、保护、管理和廊道整体构建的全过程。第二,原真性原则。1964年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通过的《威尼斯宪章》,提出的原真性原则被认为是文化遗产保护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也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世界遗产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京津冀地区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遗产,首先要保持其对历史文脉传承的真实性。第三,平衡性原则。在对铁路遗产和相关文化遗产进行再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平衡工业遗产的社会公共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采取活态保护等对遗产破坏较少的开发模式。第四,灵活性原则。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不同价值禀赋的铁路遗产和相关文化遗产,需要灵活制定保护性开发策略,且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潜在影响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二)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的遗产元素
京津冀地区存在类型多样的铁路遗产资源,其中有数量较多的高遗产价值资源,包括铁路线路、建筑物、机车等设施设备,以及沿线的历史矿区、港口码头等多种类型,分布范围也较广。在进行铁路遗产判别和登录的过程中,应根据铁路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对该区域内的铁路遗产进行科学界定,保持铁路遗产内部之间的相关性和整体性,在此基础上对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进行资源整合,从而实现区域遗产管理的内部协同和整体保护。
本研究基于京津冀三省市的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对铁路、矿冶和港口以及其他类型的工业遗产进行判别,其中铁路遗产有5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 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 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见表1);矿冶遗产中有2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 处国家矿山公园、2 处区县级文物普查登记项目;港口遗产中有3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大量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遗产(见表2)。这些工业遗产基本都分布在近代修建的几条铁路沿线,诸如京奉铁路、京张铁路、京汉铁路、津浦铁路、正太铁路等,以及锦承铁路、高易铁路等部分铁路支线。
京津冀地区“一五计划”期间的主要工业项目,是在苏联和东欧的援助下设计和建设的,也属于重要的工业遗产,如北京国营电子工业厂、首都钢铁公司、石家庄棉纺厂、保定乐凯胶片厂、峰峰煤矿等,为国家的初步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丰富的时代特色,也同样具有科技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这些工业遗产与铁路交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应属于铁路遗产廊道的重要组成元素。
工业遗产包括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2003年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以及国家文物局2006年通过的《无锡建议》都明确提出对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并保护,此外应当保护的还包括工艺技能、文学和口头表述、工业精神、表演艺术和节事活动等。京津冀地区工业的繁荣衍生出了非常丰富的非物质工业遗产,比如天津档案馆藏《天津商会档案》和《津海关档案》、门头沟煤炭歌谣、近代天津著名的劝业展览会,还有众多知名的工业品牌,像飞鸽自行车、海鸥手表、山海关汽水、鸵鸟墨水、利生体育用品等等,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亦与铁路遗产廊道息息相关。
表1 京津冀主要铁路遗产
表2 京津冀主要工业遗产
(三)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的空间层次和范围
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主要包括遗产点、遗产集聚区和廊道三个空间层级,应按照因地制宜、就近原则和同类共建原则进行构建。根据判别得到的京津冀铁路遗产清单,作为遗产整合资源池,所有入选的工业遗产作为遗产点,成为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的基础,并通过ArcGIS 建立铁路遗产数据库和京津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相联合,将遗产信息可视化(见图1)。遗产集聚区通过ArcGIS 中的Spatial Analysis空间分析模块,设定3 千米搜索半径,以Kernel Density工具进行核密度测算,生成铁路遗产资源的密度分布格局(见图2)。由图可知,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有北京和天津两个一级高密度的遗产集聚区,次级遗产集聚区有五个,它们分别是塘沽、石家庄、井陉矿区、唐山、秦皇岛,还有小型遗产集聚区承德、宣化、峰峰矿区等。遗产集聚区中,可以选择价值等级较高的铁路遗产,作为区域核心遗产,进行重点保护,向核心遗产保护和应用倾斜人力、物力资源,以此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以点养点”,依靠区域核心遗产带动其他遗产点的保护,在遗产集聚区内形成“一核多点”的整体性遗产保护与管理方式。每个遗产集聚区可以铁路遗产为纽带,根据工业的发展历程,挖掘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营造具有特色文化的遗产集聚区。
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的范围应主要以铁路线和遗产资源分布情况来测定。近代铁路线主要包括京奉铁路、京汉铁路、津浦铁路、京张铁路、正太铁路和锦承铁路等,这些铁路线分别对应今天的京沈铁路、京广铁路、津浦铁路、京包铁路、石太铁路、京锦铁路。利用ArcGIS 中的Buffer Wizard 工具,以铁路线为轴,设定20 千米的双侧缓冲距离,得到铁路线缓冲区范围,也就是遗产廊道的核心宽度范围。这个宽度基本涵盖了主要的铁路遗产和相关文化遗产,成为铁路遗产廊道关键的核心遗产保护和管理范围。(见图3)
图1 京津冀铁路、矿冶和港口遗产分布情况
(四)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的支撑体系
1.整体管理,统一规划
铁路遗产廊道的构建,促使京津冀地区工业遗产以线性铁路遗产为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和管理。要完成这一目标,首先要从管理体系上进行创新,由各地独立管理转变为区域整体管理,构建京津冀遗产保护合作平台。目前京津冀地区缺乏对区域内同类遗产的协同保护和管理,已经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难以在区域内高效流通,导致保护力度不足。构建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必须对区域内遗产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对工业遗产进行整体把握,有助于资源合理分配、高效利用,优化京津冀地区资金、管理模式,促进人才流动与合作,激励地方政府、社会公众、周边社区、非营利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应用,提高全社会对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的认知。
2.遗产分类管理,提高活态性
在对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进行宏观管理的同时,还需对不同类型的遗产进行分类保护。京津冀地区的工业遗产类型复杂多样,由于建设年代不同、所属工业门类不同,各类文化遗产在完整性、地区分布、建筑特色、文化内涵等各方面都具有差异性,需要结合历史街区、矿区厂区、古村落等不同文化遗产类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同时,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包括非物质工业文化遗产,加强对非物质工业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有助于充分挖掘和展示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提高遗产廊道的活态性。
图2 京津冀铁路遗产集聚区
3.塑造城市铁路遗产景观
具体的遗产保护与管理方式,可参考目前已有的国内外铁路遗产保护性开发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博物馆改造。对于车站等建筑类遗产,既可以借鉴法国奥赛博物馆的模式进行整体保留,赋予其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新功能和新内涵,也可以参照北京正阳门火车站遗址的探索方式,对建筑进行局部保留。第二,遗址公园建设。对于铁路线路而言,整体保护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纽约高线公园、厦门铁路文化公园、台湾阿里山小铁路等是铁路遗产整体保护和活态保护的有益实践;铁路的局部保留,可以借鉴唐山大地震遗址公园,采用铁轨嵌入地面的方式,为城市建设保留历史文脉。第三,城市遗产创意设计。机车车厢和零部件等类型的遗产保护难度最小,751 火车头广场为代表的火车车体符号化展示是这类保护的积极探索,此类遗产可以打造成城市地标,一些车厢等设施则可以考虑改造成为富有工业气息的餐厅、咖啡馆等商业业态,零部件可以成为雕塑、特色景观、小品装饰物设计的原材料。
4.法规保障和文化社区导向
《无锡宣言》、《南京宣言》等文件颁布后,工业遗产在国内遗产保护领域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立法机构也逐渐认识到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必要性,以保护包括铁路遗产在内的工业遗产。京津冀地区文化及遗产保护部门,可以结合《下塔吉尔宪章》、《文物保护法》等国内外遗产保护的公约和法规精神,制定出台《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管理条例》等法规,健全相关法规对京津冀地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铁路与社区密不可分,凝结着社区居民的社会记忆和乡土情感。铁路遗产周边的社区居民不仅仅是铁路遗产的见证者,更应成为铁路遗产管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因此,以文化社区为导向,调动周边社区居民参与遗产保护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展现铁路遗产价值的有生命力的载体。特别要避免在遗产保护应用过程中造成社区合法权益受到损失。充分调动民间力量,有助于减少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管理的阻力,此外,遗产的积极反哺,也有利于周边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层级分明,又具有内部整体性。在对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进行保护与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这一鲜明特点,成立协同管理机构,科学制定规划和政策,在行政管理、生态涵养、旅游产品设计和交通线路等方面促进区域遗产管理一体化,平衡政府、社区、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最大程度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环境效益。
京津冀铁路遗产廊道蕴含着难以量化的社会公共价值,同时也需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科学地再利用,将铁路遗产具有的史学、美学等抽象的文化价值转化为可收益、可量化的经济价值,以经济杠杆促进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知,提升社会公众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降低遗产保护中公众、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的参与门槛,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京津冀地区工业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