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血液透析的针对性护理的临床研究
2017-05-18乔纳
乔 纳
(河南省驻马店中心医院血液净化室,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肾衰竭血液透析的针对性护理的临床研究
乔 纳
(河南省驻马店中心医院血液净化室,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肾衰竭是一种慢性疾病,在终末期需要长期的血液透析作为维持生命的主要手段。目前选择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竭病人已经达到约90%[2]。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疾病的不可逆性,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痛苦,透析治疗的费用较高,使血液透析的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改善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其树立迎战病痛的信心,格外重要。
肾衰竭;血液透析;针对性护理
肾脏疾病持续性发展的最终转归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当发生进行性加重后,其结局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近年来,在我国由于肾功能衰竭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在逐年增多。有研究报道,每年全球行血液透析的病人以18.7%的速度在递增,而其中以肾衰竭的病人最多,约占80%以上[1]。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作为患者住院期间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透析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后续治疗及生活质量。因此在本项研究中,对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肾衰竭病人的针对性护理的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4月—2016年4月于我科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末期肾衰竭行血液透析的病人282例。其中男性168例,女性114例;年龄在 28~67岁(49±9.91),病程 8月~11年(9.11±7.23年),患者每周血透2~3次,每次4小时。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162例,对照组120例,两组间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分别将两组分为常规护理组即对照组,针对性护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包括卧床休息、吸氧、24小时心电监护,不间断巡房护理。针对性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主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关心患者,及时了解患者的各种诉求。积极倾听患者的要求,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尽自己所能的为患者服务,让患者主动配合护士的日常工作,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便利。
②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通过宣教的方式,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手段及治疗时间。改变原来对疾病和治疗方法上的误区,建立正确的、客观的战胜疾病的信心。
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掌握一定的心理疏导的能力,及时的为患者疏导不利情绪。。
④饮食干预嘱患者饮食注重高蛋白高热量食品,如牛奶、鸡蛋、瘦肉等。并且要限制食物的摄入量,控制体重。
1.3 观察指标
患者入院及出院时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价患者的依从性;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的产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注差,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对比
通过结果可以发现,在治疗前两组的SAS及S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及护理后,在患者出院时对SAS及SDS进行评定,观察组出院时SAS分值为50.2 ±3.21,较对照组57.1±4.12明显下降;观察组SDS分值为49.2±4.11,较对照组58.2±3.11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对比
2.2 患者依从性及生存质量比较
通过结果可以发现,通过针对性护理,患者的依从性较对照组的87.21±5.12明显上升至97.12±1.2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患者的躯干功能为44.12±3.21,社会功能为49.21±2.12,物质状态为47.21±3.17,较对照组的33.21±4.12、34.21±3.14、39.21±2.14明显上升,(表2)。
表2 患者依从性及生存质量比较
3 讨论
在本项研究中,通过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对比发现,通过针对性护理,患者的心理评分SAS和SDS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说明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紧张焦虑情绪是透析患者最容易出现的情绪,通过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能有效的提高血液透析的质量。并且依从性有了明显的升高,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并且在饮食、休息等方面都积极配合。
综上所述,通过针对性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依从性,并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1] 李瑞果.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13(5):112-112.
[2] 王昆伟.50例老年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疗效与心血管并发症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4/20
[3] 徐震.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1.
本文编辑:彭晚林
R473.5
B
ISSN.2095-8242.2017.12.22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