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7-05-18廖艳辉
廖艳辉
(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重庆 401320)
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廖艳辉
(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重庆 401320)
目的探讨分析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中随机抽选40例,作为观察探讨对象,分为观察组,并于同期选取40例健康体检人员分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凝血原时间与血小板的检验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中健康体检人员与观察组肝硬化患者各项参数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患者病情发展有直接关系,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会明显增长,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会明显增高,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病情越严重,患者的血小板和凝血功能亦随之下降,各项参数发生变化,临床诊治肝硬化患者可采用对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能有效发现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诊断价值
肝硬化是一种由单一或多种病因长期作用导致弥漫性肝损害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黄疸等,也可隐匿性起病,晚期还可致癌危及患者生命,临床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治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1]。本研究主要对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中随机抽选40例,作为观察探讨对象,分为观察组,并于同期选取40例健康体检人员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2~76岁,平均(59±17)岁;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3~78岁,平均(60.5±17.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并确诊为肝硬化患者,在检测之前未有患者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血小板的药物,所有人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组间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上差异不明显,具有均衡性(p>0.05)。
1.2 检测方法
于早晨空腹期抽取患者及健康人员静脉血液4 mL,分取2 mL放入枸橼酸钠抗凝管内,对其做分离血浆处理并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凝血功能各项参数进行检测,检测的主要参数为:PT;余下2 mL放入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内,对其做分离血清处理并使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各项参数进行检测,检测的主要参数为:PCT、PLT、MVP及PDW。所有的血液样本的检测在3小时内完成,均由同一专业检测人员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对多组采用方差进行分析。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检测结果
通过对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 PCT、PLT参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参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T也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1。
表1 各组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的检测结果对比(s)
表1 各组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的检测结果对比(s)
PCT(%) 0.18±0.05 0.40±0.03 23.8623 0.0000 PLT(×109/L)68.15±14.43 197.26±38.14 20.0243 0.0000 MVP(fL) 15.19±1.91 10.27±1.32 13.4023 0.0000 PDW(fL) 20.07±2.14 12.15±1.61 18.7044 0.0000 PT(s) 20.12±2.45 11.84±2.03 16.4587 0.0000
3 讨论
肝脏作为人体内重要脏器,其在凝血及抗凝系统中起到调节动态平衡的作用,是合成多种凝血因子的重要场所,若肝功能受到损害时,易造成凝血因子的缺乏导致凝血时间延长及出现出血倾向[2]。对PT的检测能够反映凝血因子Ⅰ的活性剂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的含量,该类因子的缺乏均会导致PT延长;FIB即为凝血因子Ⅰ,是反映肝功能、肝脏受损程度的重要指标,脏器受到损伤是合成增加,肝功能受损严重时合成减少;APTT主要反映机体内源性凝血功能;TT则是反映纤溶活动情况[3]。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随着肝细胞受到损害,血浆之中的纤溶酶活性亦会增高,将许多抗凝血因子消耗,同时将大量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水解,病情愈严重,患者FIB亦随之下降、APTT延长[4]。本研究结果可看出,病情愈严重,患者PT明显延长,充分证实了凝血功能与病毒性肝炎的密切联系。血小板是参与凝血机制的巨核细胞,其各项参数间接性的反应了血小板的功能情况,血小板遭到过多的破坏和消耗会使MPV、PDW明显增高,有研究显示,肝硬化患者病程愈长,会对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造血功能造成影响,对巨核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情况,使PLT数量逐渐减少。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病情愈严重,PCT、PLT会随之降低,MVP、PDW随之增高,证明血小板的各项参数变化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进展同样有着密切联系。
综上所述,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中各项参数是诊断肝硬化患者病情发展情况的重要依据,在对肝硬化患者诊治中可对患者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根据各项参数的变化能有效发现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从而利于临床治疗及预后。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在肝硬化患者诊治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1] 向小红.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15(4):510-511.
[2] 郝 明.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检验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144-145.
[3] 林壮琼,张展青.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检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8):986-987.
[4] 杨美英.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测方式对患有肝硬化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药前沿,2015,17(25):90-91.
本文编辑:柯 凤
R446.11+2
B
ISSN.2095-8242.2017.12.22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