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馈训练结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研究

2017-05-18董爱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桥接腓骨有效率

董爱军

(张家口市第二医院骨关节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反馈训练结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研究

董爱军

(张家口市第二医院骨关节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目的探索研究反馈训练结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接治的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反馈性训练,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7.27%,3例无效,明显优于对照组18例无效以及83.64%的总有效率,两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结论反馈性训练结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有效提高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就医满意度,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反馈性训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胫腓骨骨折;临床价值

在临床实践中,骨折是较为常见的多发性外科疾病之一,其中胫腓骨骨折是人体骨折高发病之一。研究发现,胫腓骨骨折的发病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如高空坠落、机械外力损伤等等。而针对胫腓骨骨折临床治疗方法通常采用外固定法、手法复位法、骨牵引、切开复位内固定等等,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较新出现的内固定系统,有其本身优越性,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胫腓骨骨折患者存在个体差异性,骨折类型、骨折程度等存在生物力学的差异性,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胫腓骨骨折过程中有更广泛的适应症,能够满足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本文选取我院接治的12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索反馈性训练结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胫腓骨骨折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参考。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接治的12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22~67岁,平均年龄为(41±4.3)岁;左侧下肢患者28例,右侧下肢患者3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22~68岁,平均年龄为(41±3.9)岁;左侧下肢患者30例,右侧下肢患者2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的临床基础性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60例患者均接受开放直视下固定操作或者有限切口微创固定操作治疗。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采用双棒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方法。对于接受开放直视下内固定治疗患者,取患者骨膜外作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放置位置,其中至少选取3枚卡块或者螺钉予以固定在患者骨折远近段部位。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差异性,选择性采用挂钩型卡块,确保卡块可以旋转或滑动,以便于治疗;与此同时,对较大骨折块固定过程中,需要强化卡块的稳定性。而针对有限切口微创操作的患者,取患者骨折部位作为切口,直视下进行骨折复原,并将固定棒和连接块经切口植入,切口长度取10 mm作为螺钉植入位置,并借助螺钉导向器利用电钻打孔,将螺钉固定在骨折部位。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伤口处理,以防感染。

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反馈性训练治疗。借助动测控系统,并结合自主控制的方法,采取自主研发的微动测控系统在患者术后给予患肢战力或扶双拐踩踏测量,其中踩踏频率设定为0.5Hz,在此基础上给予反馈训练,给予患者下肢肌力以及关节功能锻炼,同时随着病情的变化给予患者负重训练,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在反馈性训练过程中确保患者 时间控制在30 min,每次分3~4次完成,以避免过度劳累。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医学治疗标准,将本次胫腓骨骨折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其中显效是指经治疗后影像学检测发现患者骨折复位准确,复位准确率超过90%,且无成角、短缩或者移位等畸形存在,同时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显著性不良反应;有效是指经治疗后患者骨折复位较好,复位准确率超过80%,且无成角、短缩或者移位等畸形存在,同时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相对较好,伴随有轻度不适应或后遗症;无效是指经治疗后患者骨折复位准确率不足80%,且影像学检测发现存在成角、短缩或移位状况,同时患者患肢部位存在较大的不良反应和后遗症,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以百分比表示。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其中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拥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7.27%,3例无效,明显优于对照组18例无效以及83.64%的总有效率,两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具体结果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n(%)]

3 讨 论

胫腓骨骨折已经成为临床骨折病类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高发性疾病。由于胫腓骨骨折的病因多由外部机械损伤、高空坠落等因素造成,因此在临床上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若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效果不佳也极易造成患者骨折复位困难,临床出现感染、后遗症等不良症状的发生,从而给予患者难以予以的影响。借助本文的研究不难发现,反馈性训练结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实践中应用。

[1] 熊 鹰,陆继鹏,李群辉,等.桥接组合式金属内固定植入系统对犬骨折愈合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5,15(30):5556-5560.

[2] 韦旭明,孙振中,宋骁军.经皮加压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5,26(12):981-984.

[3] 何家文,黄建明,姜新华.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骨科杂志.2012,15(2):179-181

本文编辑:王雨辰

R687.3

B

ISSN.2095-8242.2017.010.1851.02

猜你喜欢

桥接腓骨有效率
Microchip推出首款车载以太网音视频桥接(AVB)全集成解决方案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腓骨移植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肌电图诊断特点
利用桥接技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苹果腐烂病树桥接复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