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心绞痛临床价值研究
2017-05-18耿甄彦
耿甄彦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药学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心绞痛临床价值研究
耿甄彦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药学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目的分析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在治疗心绞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两组均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用药不良反应现象,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2%),两组组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辅助治疗心绞痛,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心绞痛;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疗效
心绞痛主要由冠脉供血不足引起,是冠心病的常见合并症,可引发胸痛、胸闷等表现,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所在医院在为患者开展临床诊疗时,给予患者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辅助治疗,效果明显。本研究选取心绞痛患者78例,分析其用药治疗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满足心绞痛相关诊疗标准[1],且患者符合用药治疗相关指征。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各39例,观察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46~78岁,平均(65.42±3.47)岁,均为自发性心绞痛。对照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45~80岁,平均(65.04±3.72)岁。所选病例病情明确,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
多种因素导致中断治疗者;合并肝肾功能、心肺功能严重损伤者;合并精神类疾病者;入组前服用相关药物无效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其小剂量阿司匹林,并采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进行治疗。结合患者心绞痛症状,适当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前提下,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3914;生产单位:珠海润都民彤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0 mg)进行辅助治疗,服药剂量为50 mg/次,1次/d。两组均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变化,对药量给予适当调整。两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后比较效果。
1.4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判定好标准[2]:(1)显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心电图检查正常;(2)有效:心绞痛症状有所缓解,发作次数减少;(3)无效:未达到上述疗效,或出现病情加重表现。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与此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痰菌转阴率级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显效25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6.92%,两组疗效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3 讨 论
现阶段,临床治疗心绞痛,主要依靠药物干预方法,目的在于明显增加患者冠脉流量,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达到缓解心绞痛症状的效果。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绞痛作为其常见病理状态,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干预,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病情。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给药后,能够迅速对鸟苷酸环化酶进行激活,从而舒张血管平滑肌,进一步扩张血管,恢复期自身功能。与此同时,患者服药后,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扩张静脉组织,从而显著改善患者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其二,扩张冠脉,改善缺氧状况。其三,对血小板功能进行强化,从而减少血栓形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用药不良反应现象,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2%)。徐永金[3]通过研究认为,在常规给药的基础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疗效达到95%以上,证实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的效果。
通过上述分析认为,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效果显著,能够缓解心绞痛患者症状,用药安全有效。
[1] 翁锦龙.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安全性以及临床依从性的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14(02):62-64.
[2] 秦 锴.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联合盐酸地尔硫卓片治疗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 08(32):4914-4916.
[3] 徐永金.地奥心血康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J].新中医,2016,17(04):26-28.
本文编辑:赵小龙
R541.4
B
ISSN.2095-8242.2017.14.2709.01
耿甄彦(1981-),女,汉族,河北沙河人,硕士,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