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药物性肝病用药探讨

2017-05-18孙志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药物性肝病肝脏

孙志新

(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急性药物性肝病用药探讨

孙志新

(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目的对急性药物性肝病进行临床观察,从而对其用药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急性药物性肝病入院诊治的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对照组的患者使用甘利欣(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进行治疗,而对治疗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配合舒肝宁联合硫普罗宁进行治疗,以一个月作为一个治疗周期,在一个周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一个周期的用药后,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急性药物性肝病时,需要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的控制,减少药物的使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同时提高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急性药物性肝病;用药

急性药物性肝病的简称为药肝,是由于患者使用化学药物以及药物在体内所产生的代谢过程对肝脏造成损害所引起的,大多数药物在进入体内后都存在首关消除效应,就是说药物在进入体内后首先不是直达病灶,而是要先通过肝脏的吸收,也称为递关卡效应,容易导致药物在肝脏淤积,急性药物性肝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细胞的坏死、胆汁淤积、肝硬化等,如果在发生这些临床症状时患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那么很容易产生胆汁淤积性黄疸等疾病,临床试验证实,急性药物性肝病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尚未明确,同时药肝在发病的早期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并不是非常明显,常常导致疾病被忽略。本次研究对急性药物性肝病的用药探讨进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急性药物性肝病入院诊治的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为22~60岁,平均年龄为43岁,对照组的男23例,女16例,年龄为22~58岁,平均年龄为42.3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在经过诊断后可以确定为药物性肝病,符合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肝炎病毒学的检测全部显示为阴性;所有患者的血常规检查显示患者体内的嗜酸性粒细胞出现明显升高。

1.3 排除标准

患者在此前就患有严重的肝病史;患者患有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不适合长期服用治疗药肝的药物。

1.4 治疗方法

给对照组的患者使用甘利欣进行治疗,采用静脉滴注150 mg甘利欣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在配合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患者使用静脉滴注舒肝宁20 mL配5%葡萄糖注射液,再联合硫普罗宁200 mg输注配合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综合治疗。

1.5 疗效评价标准

(1)显效:患者在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后检查肝功,发现指标全部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所有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2)有效:患者在经过一个周期的治疗后肝功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黄疸有所减轻,生活质量有所提升。(3)无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指标、症状以及生活质量均没有得到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其中治疗组的显效例数为22例,有效例数为12例,无效例数为5例;而对照组中的显效例数为15例,有效例数为12例,无效例数为12例;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 论

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在体内经过酶或者是其他作用使药物的化学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称为药物的代谢,代谢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而肝脏是人体中最为重要的代谢器官,在很多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糖脂代谢,蛋白质代谢都不能少了肝脏的参与,肝脏还存在解毒、凝血以及免疫的功能,一旦肝脏受损,药物不能够及时的进行代谢,导致药物在体内堆积,使肝脏受到损害,可能会造成药物性的肝病;影响药物在体内进行代谢的还包括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剂型等,给药途径一般包括口服、舌下、局部、注射等方式,其中尤以口服给药是最为常见的给药途径,但是在口服给药过程中存在首关消除现象,即递关卡效应,药物从胃肠道吸收进入门静脉系统到达全身血液循环之前,必须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强,或者由胆汁排泄的量大,那么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有效要无量会明显减少,但如果代谢能力不强,胆汁分泌的量小,就极有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堆积,从而影响肝脏的代谢能力,产生肝脏损害,总之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很容易引起肝脏的损伤,从而导致肝脏代谢能力减弱,进一步影响肝脏功能,可能导致药物性肝病,所以说,一旦肝脏产生药物性损害,就可能是多重原因引起的,其中中草药引起的药肝反应最为常见,很多中药在制备和应用时不多加注意,可能就会成为药肝的诱因,还有就是抗精神病药物的广泛使用,可能也会成为药肝的又一大诱因。而在重症药肝的诱因中,结核药物又是首要因素,抗精神病药物也是重要的诱因,但是一旦急性药物性肝病是由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那么通过一系列的保护肝脏的措施还有护理能够恢复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是严重的肝脏损伤,那么就应该立即停止用药,并且将处于重症状态的患者转入专家治疗,通过专家对患者进行会诊,分析讨论出行之有效的救治措施,避免患者因为严重的药肝出现肝硬化等并发症,及时的救治有利于患者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实急性药物性肝病的发生原因以及发生机制都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得出药肝容易发生在体质较为敏感的人群,如果在临床上对药肝进行治疗时出现用药不当的情况,很容易导致患者本身已经受损的肝脏再次遭受药物代谢毒性的影响,使肝脏受到更为严重的损害,不能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目前在临床上治疗药肝时,往往容易使用大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治疗时还容易长期大量的用药,更容易造成患者的肝功能受损,同时药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长此以往,也会大大提高患者肝脏的发病几率。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治疗前,需要全面掌握患者的病史,对患者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包括用药史,疾病史,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最主要的就是严格控制患者的用药情况,服用什么类型的药物,联合什么药物,以及需要使用多大的剂量,都需要进行监督,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以及合理性,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目前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就是采用舒肝宁联合硫普罗宁治疗急性药物性肝病,且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临床治愈率也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患者在患有急性药物性肝病时,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其发病机制也较为复杂,如果用药方法和剂量不适合,很容易引起更为严重的肝病,所以在临床上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每一位患者不同程度的病情,制定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临床上常使用舒肝宁以及硫普罗宁治疗药肝,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1] 康忠德.76例药物性肝病临床用药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31):126-127.

[2] 胡 凯.药物性肝病108例临床特点分析[D].皖南医学院,2013.

[3] 祁亚宾.药物性肝损伤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14.

[4] 王 欢.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

[5] 张 华.314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风险因素及预后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

[6] 杨文轩.药物性肝损伤与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指标异同分析[D].吉林大学,2016.

[7] 尹 刚,段惠春,陈德斌,蒲华云.药物性肝病78例临床分析[J].甘肃医药,2014(8):599-601.

[8] 任张青,王进海,郭晓燕,杨龙宝,白玉茹.2005~2014年我国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综合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6(5):284-289.

本文编辑:王雨辰

R575

B

ISSN.2095-8242.2017.009.1723.02

猜你喜欢

药物性肝病肝脏
七种行为伤肝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肝脏里的胆管癌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加州鲈肝脏养护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