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与中学田径类课程改革对接研究

2017-05-18田玉

科技资讯 2017年9期
关键词:对接

田玉

摘 要:围绕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的《田径》课程如何进行适应性调整,才能跟上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的步伐这一主题,对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教学现状和培养目标与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田径类课程教学对体育师资在素质和能力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或不匹配的现象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 田径专业普修课程 中学田径类课程 对接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191-03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合格中学体育师资的摇篮,作为其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的《田径》课程,该如何进行适应性调整,才能跟上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的步伐,培养出符合当前中学体育教学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我们在教学一线的专业教师一直在不断探索,不断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是需要我们在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中不断思考的现实问题。在大量的资料查询后我们发现,河南省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下简称体育课)在上课过程中,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较多地集中在师资引进过程中新教师在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方面、教学硬件保障方面、教学方式方法和网络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探索,指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学生体育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健康素质的全面提升。

1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研究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河南省东西南北中局域分布特点,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5所开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和安阳市教学状况和条件具有代表性的5所中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所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师发放问卷45份,回收45份,有效问卷为43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5.5%。针对所选中学体育教师发放问卷38份,回收38份,有效问卷为35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2.1%。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均符合统计学要求。

2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业课程教学现状的统计与分析

2.1 课程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

国家教育部从1992—2004年颁布的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 《课程(计划)方案》相对应的课程“指导纲要”[1]。从纲要内容的增减可以看出,国家在培养目标上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田径教学能力的培养,更加鲜明地体现了注重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心理素质以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相应内容。

2.2 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田径教学综合素质的调查与分析

由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就是更多的指向中小学体育师资,所以,对于毕业生进入中小学能否满足体育课程教学的需要,就成为了我们人才培养对接的主要问题[2]。图1显示,用人单位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田径综合素质状况基本满意。

2.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现状分析

該研究将常用的一些技术类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问卷调查[3],结果显示(见图2)使用比例最高的仍然是讲解法、示范法,另外传统教学方法中常用的演示法、问答法、分解练习法也占有较大比例。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依然是现代田径教学的主要构成[4]。

2.4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教学硬件的保障性分析(田径场及附属设施)

通过该研究对所选的5所高校的调查中发现,发现这5所学校根据办学的历史、半学的规模以及国家的支持力度不同、各个高校具备的条件也是不同的,但都具备塑胶田径场且场地的数量和办学规模以及在校师生成正比(见图3)。

通过走访5所高校了解到,目前河南省体育院系中只有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拥有室内田径场地,但由于室内场地面积有限,在使用中也仅只能够保证田径队训练、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教学和体育教育田径专业课教学,基本不能用于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使用。

3 河南省中学田径类课程教学在体育课教学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河南省中学田径类课程培养目标现状分析

从访谈、调查中了解到,河南省中学的体育教师对田径课程目标的认知度并不高,甚至有些体育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动起来,至于这方面的认识是否清晰似乎并不十分重要[5],这种现象将必然导致会田径课程实施效果的不理想。

3.2 河南省中学体育课中田径类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现状分析

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很多学校在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被严重的束缚了手脚,大多数学校开设田径课程是为了应对中招体育加试(见图4),至于提高学生兴趣,建立体育健康理念,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几乎成为空谈[6]。

该研究随机调查了安阳市五所中学的50名同学,关于他们对于本校田径课堂的满意度的满意程度,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中学生对田径课程满意度还是比较低的仅占11%,比较满意也才45%,而不满意就占了44%(见图5)。这说明田径课程内容改革的进度没有能够满足学生的具体需求。

3.3 河南省中学体育课教学中田径类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调查中发现,现在中学体育教师在田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法在新时期仍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难看出,这与体育教师在高校学习期间所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相关[7]。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快乐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不断探索和应用,学生们的体育课堂教学已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一面。

3.4 河南省中学田径设施资源现状分析

田径场地是进行田径教学和学生课外锻炼的第一场所。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被调查的五所中学都有相应的田径场(见图六),但场地套用的情况仍然存在,田径场中间被建设为篮球场地,仅留下跑道供田径课的教学使用,这显然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田径课的正常教学。

4 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与中学体育课教学中田径类课程改革对接的对策分析

4.1 体育教育也要实现开门办学,积极建立校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要不拘一格地尝试新的办学理念,大胆将学生学习的地点放到社会中、岗位上,建立更多更适宜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创造条件。

4.2 提高教师素质,注意教师角色与行为的转换

从教生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4.3 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重新构建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在“专业素养、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因此要求我们在构建新的体育课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时,要严格围绕健康第一的理念,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围绕素质教育开展全面的教育尝试;始终围绕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为我们的教育宗旨。这样的体育教育才是学生们需要的,也是真正能够为学生们终生受用的有效教育。

4.4 開发、挖掘与拓展田径课程资源

摆脱传统意义上田径课程跑、跳、投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明确认识到田径教学与训练是培养人类基本生存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只要能够有效发展人的走、跑、跳、投等能力的方法,都可以融入到田径课程的教学资源中来。教学中可以很好地结合学生们的解剖生理特点,在教学手段上将健康娱乐、自然实用和适当的竞技拚搏进行恰当的应用,同时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资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课所带来的快乐,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健康效果以及体育教育所带来的个人素质和素养的全面提高。

4.5 改革与完善评价体系

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是否符合岗位的需要的评价应该让岗位做出合理的评价;对中学体育课田径课程内容的教学效果的评价也不应该只是从学生专业能力方面进行量化给分,还应当从课程纲要出发,兼顾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还要关心每个学生尤其是有特殊功能性障碍等情况的学生们所存在的个体差异,使整个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围绕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更好地帮助大家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做出科学合理的设置。

参考文献

[1] 章翔.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再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31-133.

[2] 曹刚.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3] 李伟.浅析体育田径教学在高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4(29).

[4] 宋苗苗.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4(22):57-58.

[5] 蔡晓霞.新课改下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4(9):253-254.

[6] 张桂宁.中学田径类教学内容改革与开发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6-58.

[7] 付英,王鹏.浅谈新课改条件下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J].当代体育科技,2012,2(15):38-39.

猜你喜欢

对接
分析中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对接途径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幼儿美术教学对接的几点思考
G20在和一些国际组织“对接”;杭州峰会不会“跑题”
试论基础音乐教材对接在高师弹唱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与自贸区的对接
河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