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楔形的黑暗内核

2017-05-18吕华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到灯塔去

基金项目:本文是内蒙古科技大学项目(项目编号:2015XYPYW07)空间视域下的伍尔夫作品研究成果。

摘 要:《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意识流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文中的拉姆齐夫人形象备受关注,对该人物的分析两级分化严重——“房中天使”般的完美女性还是完全臣服于男性的反面人物。本文从空间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禁锢在男权建构空间中天使身份之下,隐藏在楔形的黑暗内核中的拉姆齐夫人的真实自我。

关键词:《到灯塔去》;建构空间;楔形的黑暗内核

作者简介:吕华,女,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内蒙古科技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2

《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颇受争议的女性主义意识流小说。国内外研究对拉姆齐夫人这个人物的分析通常分裂为两个极端:“房中天使”般完美女性的正面代表,抑或是完全臣服于男性,全身心维护男权社会的反面人物。本文旨在从空间理论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拉姆齐夫人身上被天使压抑的女性,发现真实的拉姆齐夫人。

空间表面上是具体的,是现实存在的,是可以感知的物理空间。然而列斐弗尔的空间理论与索雅的《第三空间》理论,将空间扩展到了更为抽象的无法触碰的精神领域,甚至意识形态。列斐弗尔认为空间反映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也需要通过空间具体体现实现。(空间83)分析拉姆齐夫人不仅需要审视物理空间中的表象,同时也要探究抽象空间甚至意识形态层面的真实存在,才能全面的剖析这个充满矛盾冲突的人物。

一、物理空间中的“房中天使”

“房中天使”是维多利亚时代诗人考文垂塑造的男人眼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到灯塔去》第一章“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房中天使”般的拉姆齐夫人和她的小儿子坐在窗边,她美丽,温柔,贤淑,仿佛一幅圣母与圣婴的画面,天使的耀眼光环环绕周围。 在这个海滨别墅为背景的私人空间中,她“就像一位女王,发现她的臣民已集合在大厅里,她居高临下望着他们,来到他们中间,并且默默认可他们的赞颂,接受他们的顶礼膜拜。”(伍尔夫,灯塔79)。她是丈夫眼中的完美妻子:她美丽,她恭顺,她毫不吝啬的给予。只要她的丈夫需要,她“立即向空中迸发出一阵能量的甘霖,一股喷雾的水珠”滋滋不断地满足他。她把家务做得尽善尽美,这样丈夫“对家庭琐事一无所知”。(伍尔夫,灯塔18)。她是孩子们眼中和蔼可亲的母亲,她全心全意的照料孩子们的起居,尽量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她的披肩仿佛有了魔力,缠绕在可怕的猪的头骨上面,让它变成了凯想象中的舒适可爱的鸟巢。她还是热心周到的女主人,她甘心情愿为宾客提供一切,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张邮票或者再来一份汤(注:西方文化中,要求第二份汤是不礼貌的。)

二、建构空间的囚徒

尽管表面上她是海滨别墅的女主人,是整个空间的中心,是所有人际关系的核心,实际上她是家庭空间中被捆绑了思想的奴隶。依照维多利亚时期的法律,“英国的已婚妇女在法律上是不存在的:她完全依附于她的丈夫”。(norton 160)拉姆齐夫人所拥有的有限的家庭空间是占支配地位的男性按照他们的意愿划分和建构的,在这样的空间中父权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充斥其中,将女性至于家庭之内依赖和从属地位。正如林德赫斯特勋爵总结的“法律,并没有保护她,而是压迫她”。拉姆齐夫人被限制在这个狭小的私人空间,无法走向开阔的公共空间并且生存下去。正因为她是从属于丈夫的,依赖于家庭的,拉姆齐夫人是没有话语权的。一句日常的“如果明天天气好”的预测也招来丈夫的坚决反对和无名的怒火。他甚至“跺着脚”说,“真该死”。在丈夫眼中,天气如同哲学,经济,政治一般是一个女人无法理解,因为“她无法认清现实”。而最终,尽管她心里坚持认为天气有可能好,她也只能对儿子说灯塔去不了了,因为“你父亲说不行”。

除了法律以外,维多利亚时期妇女所受的教育和社会习俗都将拉姆齐夫人紧紧“锁”在家庭这样的狭小空间内。拉姆齐夫人是中产阶级女性,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她知书达理,甚至会些外语。然而她所受的教育又是以服务于家庭为主的,而这些教育也是在家中完成的,因为“男人将面对一个残酷的世界,因此他需要寄宿学校所能提供的一切;女人应该在家里受教育,因为她需要学习的任何科目家里都可以提供”( Jordan 454)。而所谓女性在家中能受到的教育不过是简单的读写,基本的算数,如何管理下人等等。她们没有机会接受寄宿学校中的正统的成体系的教育。就连伍尔夫本人也是如此,只能在父亲的指导下在自家的书房中读读书。伍尔夫愤愤不平地写道:“被排除在正规教育之外真是难受,男性不管有无才能都可以享受这个特权。”女性从父亲的家中到丈夫的家中,和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也同时与经济,政治这些社会性的话题隔离开来。晚宴时,当拉姆齐夫人“激动地,滔滔不绝地描述”她认真“调查”过的“英国乳酪业”存在的问题时,“围绕着整个餐桌,打中间的安德鲁开头,就像野火燃着了一簇又一簇金雀花,她的孩子们都乐开了;她的丈夫也忍俊不禁;她被那嘲笑的火焰包围住了,被迫偃旗息鼓、卸下大炮”。(伍尔夫,灯塔86)作为“房中的天使”拉姆齐夫人对于“英国乳酪业”的评论被周围的人视作无稽之谈,只能换来人们的嘲笑,包括平时崇敬她的孩子们还有宠溺她的丈夫。人们嘲笑她试图谈论“家”以外的事物,不管她多么关心,甚至“调查”过。她对于社会问题的关心本身就仿佛是一个笑话,而她竟然在晚宴上当着宾客的面高谈阔论这些超出为她构建的家的空间以外的属于男性的公共空间的话题更使她成为笑柄。

三、楔形的黑暗內核

拉姆齐夫人并非甘愿成为禁锢在家的牢笼里的“房中天使”,她向往外面的广阔世界,幻想从事职业,比如“阐释社会问题的调查员”;同时她关心英国的民生国情,关心法律政治,但是随之而来的只有嘲笑和不屑。就连身无分文寄宿在她家里的客人塔斯莱都毫不客气地对她当面重申“明天你去不了灯塔”,只因为男性拥有在男权占统治地位的建构空间中绝对的话语权。在这样一个男权主导的建构空间中,拉姆齐夫人无法拥有伍尔夫笔下的《一间自己的房间》那种真正属于自己的不会遭到他人觊觎的空间,她只能将自己的心思悄悄隐藏起来,“她退缩返回她的自我——一个楔形的黑暗的内核,某种他人所看不见的东西”(伍尔夫,灯塔84)。正如T. E. Apter总结的“拉姆齐夫人的力量依赖于她退缩到楔形黑暗内核,那个不为他人所见的内核的能力”。只有此时此刻,“她不必再顾忌任何人了。她能够恢复她的自我,不为他人所左右。”她可以暂时忘记款待宾客,取悦丈夫,照顾孩子,暂时忘记坏掉的家具,漏雨的屋顶还有恼人的晚宴,不用想方设法撮合每一对可能相爱的年轻人。这一刻她是完全放松的,她将自己从建构的家庭空间束缚下的天使角色中解脱出来,彻底的隐藏在那个不为人知的黑暗内核,得到心灵的休整。

肖而瓦特在《她们自己的文学》中说:“在伍尔夫的小说中,首先是在其<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伍尔夫成了女性空间的设计师,而这一空间既是避难所也是监狱。透过窗子,她笔下的女性观察到了一个更加暴力的男性世界,而她们自己的愤怒、反抗和性别特征则在撤退到属于自己的安全的空间时得以表达。”正是在这个楔形的黑暗内核拉姆齐夫人不仅得到了心灵的休整,而且得到了心灵的释放与升华。楔形的黑暗内核“正是在这种状态中,她感到了她的自我;而这个摆脱了羁绊的自我,是自由自在的,可以记录最奇特的冒险。当生命沉淀到心灵深处的瞬间,经验的领域似乎是广袤无垠的……她内心的领域似乎是广阔无边的。有许多她从未见识过的地方;其中有印度的平原;她觉得她正在掀开罗马一所教堂厚厚的皮革门帘”。拉姆齐夫人所憧憬的正是被设为男权统治着的公共空间,那个不允许她涉足的空间。“这个黑暗的内核可以到任何地方去,她非常高兴地想,因为它无影无踪,没人看得见它,谁也阻挡不了它”。因此,她只能躲藏在楔形的黑暗内核里想象这个广阔的空间。然而,在深思时,她也只能正襟危坐,手里拿着针线活作为掩饰。针线活是拉姆齐夫人的作为“房中天使”的表象,完美地掩护着拉姆齐夫人的精神空间——楔形的黑暗内核,她唯一得以摆脱日常家庭琐事休养生息的空间。

至此,通过从空间的角度对拉姆齐夫人的分析,一个有着野心抱负却完全被禁锢在男权建构的家中的备受压抑的女性呈现在读者面前。她唯有躲藏在楔形的黑暗的内核里才能得到平静休息,释放自我,恢复气力。

参考文献:

[1]Jordan, Ellen. ““Making Good Wives and Mothers”? The Transformation of Middle-Class Girls' Educa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History of Education Quarterly, Vol. 31. 4 (Winter, 1991), 439-462. JSTOR. 27 Jul. 2012 http://www.jstor.org/stable/368168.

[2]Norton, Caroline. “English Laws for Wome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5 Jun. 2012 http://digital.library.upenn.edu/women/norton/elfw/elfw.html.

[3]Showalter, Elaine. 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 British Women Novelists from Bronte to Less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4]Woolf, Virginia. The Diary of Virginia Woolf. 5 vols. Ed. Anne Olivier Bell and Andrew McNeilli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9-1985.——. A Room of Ones Own. New York: Harchourt Brace Jovanovich, 1929.——. To the Lighthouse. Hertfordshire: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 1994.——. Professions for Women.

[5]弗吉尼亞· 伍尔夫:《到灯塔去》,瞿世镜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6]雷茜. 透过《到灯塔去》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家庭空间政治观[J].名作欣赏.

[7]列菲弗· 亨利:《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到灯塔去
《到灯塔去》中的海及其意义解读
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的拉康式解读
《到灯塔去》中的孤独主题
英语翻译作品在我国传播与接受的成功原因探析
《到灯塔去》来洞见回忆的再现
浅析伍尔芙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化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