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手部创意彩绘能力培养“四法”
2017-05-18陶颖
陶颖
【关键词】 幼儿;手部创意彩绘;观察力;想象力;造型;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8—0124—02
幼儿手部创意彩绘也叫幼儿手部创意画,就是通过彩绘的方式,以人的手为载体,创作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手部创意画并不止于手部某一部分的彩绘,而是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及需求,包括手指创意画、手掌创意画、手背创意画、手臂创意画等几个方面。
手部创意彩绘虽然也是绘画方式的一种,但却是以幼儿的手为主要绘画载体,以颜料、画笔等为绘画工具,通过涂抹、添画、装饰等手段进行的一种绘画创作方式。较常规绘画方式而言,手部创意画在表现形式上让幼儿感觉更加新颖、生动、直观,在绘画实践中也更便于上手,幼儿可在教师引导下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具有创造性的绘画,进而实现对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
一、指导幼儿学习观察
实施幼儿手部创意彩绘的第一步,是指导幼儿学习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观察对象,这是进行手部创意绘画活动的基础。这些对象既可以是实物,如动物、水果、图片、模型等;也可以是实景,如天空、日月、树木、河流、草地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观察对象时,應根据幼儿的年龄、身心特征,注意选那些既能吸引儿童、又能同时体现物体和现象本质的个体观察对象,同时在对象的选择上要兼顾手部绘画的特点,着意选择便于手部彩绘表现方式的对象。其次,要给幼儿以充分的观察指导。根据“观察”的定义,在观察开始时即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就是指要让幼儿知道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及观察时注意些什么,使儿童的观察更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从而使幼儿在一开始就能将其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预定的对象上。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提问、请幼儿描述、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直觉方向等方式来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注意力稳定集中在指定的同一个观察对象上。
学前儿童在观察时,存在着不能稳定、良好地控制自己的视觉等问题,因此观察伴随着无目的、无计划等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授之以观察的技能。格式塔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观看,就意味着捕捉眼前事物的某几个最突出的特征,仅仅是少数几个突出的特征就能够决定对一个完整的式样。”由此可见,要认识一个事物,最主要的是要观察其主要的特征,以及物体之间的联系。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则应该引导儿童从物体的特征、形状、颜色、比例及空间关系等方面去观察。观察时应遵循从较简单的事物着手,逐渐进入复杂的事物,由一般的观察进入细微的局部观察的一般规律。
此外,教师在引导幼儿对对象进行观察时,尽可能采用人格化、拟人化立场,以人度物、使“鸟言兽语”。这既可以激发幼儿对观察对象的热爱和兴趣,又能够使那些处于静态中的物品生机勃勃,在幼儿心中留下鲜活、深刻的印象。
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在这里,“想象”一词包含两层概念:首先指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其次也意指想象力,是指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就幼儿手部绘画能力的培养而言,这二者在内蕴上是互涵的。“幼儿手部创意彩绘”这一概念的提出,本身就直接诉诸于想象与想象力。从心理学角度看,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没有想象力就表明了创造力的贫乏。幼儿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由此可见,在幼儿教育中实施手部创意彩绘的功用、价值和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幼儿想象的形成有赖于对事物的观察认知。因此,在教学中实施幼儿手部创意彩绘,需要在前述观察力培养的基础上,进而培养和形成幼儿的想象力。
为此,教学中首先要为幼儿营造适宜的绘画氛围和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愉快、轻松的情绪,有利于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一般而言,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幼儿通常想象力更加丰富。而良好氛围的营造、绘画活动空间环境的创设,都有利于形成幼儿愉快、轻松、开放的情绪,为手部创意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因而有利于激发幼儿潜在的想象力。同时,环境氛围的营造也体现在对幼儿绘画活动的评价中,教师切不可用抑制或挫伤幼儿绘画热情和积极性的言行,对其创意进行评价,而应站在幼儿角度,帮助其完善、完成创意。其次,调动幼儿已获得的观察积累。人脑中可以产生对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想象,但它并非凭空产生,须从已感知事物的大量形象中抽取有关内容,经过粘合、夸张等特殊的思维方式才能形成。基于这一点,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让幼儿运用对已观察事物的感知和记忆,在此基础上以大胆、开放、个性的方式多样化、多元化地感受并表现事物。再次,可根据幼儿心理特点,添加故事诱导。这是教师通过幼儿感兴趣的语言——故事方式,完成对幼儿的想象力导出,通常需要借助教师对故事中情境、人物、事物等生动、形象的描述来实现。
三、让幼儿学会设计造型
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形成,为幼儿手部创意彩绘的创作提供了最基础的依据。造型意味着将观察与想象所得以手部创意彩绘的形式予以完成。
在各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中,造型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材质和手段创造可视的空间形象,并借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或情感;而造型能力则是指对物体造型的把握能力,这种把握是否准确、概括、完整、富有内涵,则是对造型能力更高一级的要求。美术造型能力分两个方面理解, 一个方面就是对创作对象形状的观察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有效率地描绘创作对象;另外一方面指对物体外在和内在的形体结构能够准确把握的能力。通俗来讲,就是对事物的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
结合幼儿年龄、身心特点,幼儿绘画是表达幼儿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反映着幼儿智力的发展情况。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幼儿在绘画上会表现出三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涂鸦期、象征期和形象期。综合各个阶段性特征,幼儿手部创意彩绘既要考虑按年龄分段实施,又要从造型、表现角度删繁就简,遵循便于幼儿操作的原则,更要结合“手部”这一特殊、生动的“材料”载体,提炼出核心要素。概括来讲,便是形的概括、线的运用、色彩的运用与构图。第一,要让幼儿充分观察和理解“手”在静态、动态中的各种形态、形象,寻找它与表现对象之间的相似、象形特征;进一步通过想象赋予手部不同部位以活力,凭借想象、夸张、变形等手法表现对象。第二,需引导幼儿通过对对象的观察,能够简单概括出对象的形(如方、圆、三角、梯形等等),进而结合手的各个相应部位,通过线条与彩色对观察、理解之形进行形象的结构配置——构图。第三,由于运用了“手”这一特殊载体,它是立体的、动态的,因此教师自身需要确立手部彩绘在实践过程中的空间感、立体感、透视、质感、动态、色调、笔触等概念,使之与纸上、布面、地面、墙面等平面静态的绘画有所区分。第四,彩绘题材的选择上务必要考虑幼儿的心理经验认知水平,以选择可以吸引幼儿注意或幼儿熟悉、喜爱、感兴趣的题材为宜,也可以辅之以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拓展幼儿认知经验的各类题材。
四、建立对幼儿手部彩绘的评价标准
在幼教中实施手部创意彩绘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十分适宜幼儿年龄与身心特征,有着十分广阔的推广前景。为此,在实施伊始就需要考虑逐步建立对幼儿手部彩绘的评价。由于这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因而目前尚未出现与之相应的系统的评价标准。但随着它在实践中的拓展、延伸,就需要探索并建立一定的评价机制。首要的,是要由此形成一定的、对幼儿借此可形成的各项能力的、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原则。
对幼儿手部创意彩绘的评价,可以指向各个不同向度,如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等等,但核心必须建立在对趣味性、游戏性和对幼儿的激励性原则上。应突出对创意、形象、生动、有趣的肯定性评价,而非“像与不像”这类与幼儿心灵世界相去甚远的日常世俗或成人化的评价角度。概括而言,对幼儿手部创意彩绘的评价标准,只能遵循创造的逻辑,而非日常事实逻辑,否则就贬低了幼儿创意——创造的高贵。
幼儿手部创意彩绘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具有充分的趣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然而笔者对这一课题在中国知网进行索引时,发现针对幼儿绘画领域的研究多达47864条,其中最多的是就绘画对幼儿表现力、创造力及技能发展方面的研究,但这其中手部创意画的研究还没有出现。在输入幼儿彩绘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有112条相关内容,其研究也集中于彩绘的内容、方法及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方面。可见,在幼兒艺术教育领域,我国基本上集中于其专业化、技能化的培养,而对于以个体身体的某一部分——作为绘画载体所进行的创意画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这表明我们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在这一领域正迈出了可喜的、开创性的一步。
(本文系甘肃省保育院省级课题“幼儿手部创意画研究”的组成部分)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