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探究

2017-05-18杜召辉

科技视界 2016年19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杜召辉

[摘要]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未能形成协同的育人机制。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体系,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创新为主导,运用开放共享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实践育人为桥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育人机制,同时也建立相对应的评价反馈机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做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及“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教育部长袁贵仁指出,把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作为着力点,探索形成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协同创新的方法可以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目标是贯彻实施“坚持立德树人”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要求,是为了能够用协同创新的方法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协同创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子系统内部未能形成协同的育人机制

首先,教育者各要素之间缺乏相互联动的工作机制。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等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工部、团委、党委宣传部、安全教育人员等德育工作部门之间缺乏相互联络的渠道,只从自己部门或自己工作内容的角度开展工作,不考虑相互协调、配合,或者是各职能部门把各项思政工作或德育工作直接都下发给各学院辅导员,加重辅导员的工作负担,使辅导员没有精力面向所有同学开展工作,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性。

其次,教育环境各要素之间未能形成协同的育人模式。学校与企业、家庭之间不能很好的沟通交流,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不征求家长的合作与配合,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甚至有时候会产生反作用,尤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校如果不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的思想品质素质,在人才的德育方面将会与社会脱节,导致专业能力很强的同学也难以就业。

1.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各子系统之间未能形成协同的育人机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各子系统包括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和教育环境。就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来看,这些子系统之间没有形成协同创新的局面,也不乏一些学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研究,但主要是针对某一子系统进行创新研究,比如教育方法的创新,教育载体的创新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一个整体,只有各子系统之间协同创新,才能实现1+1>2的结果,使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育人机制的构建

2.1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创新主体网络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阵地,也是最重要的阵地。但是学生在课下能否将课上的教育内化于心、实践于行,主要在于高校能否将及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日常的管理工作、第二课堂及党支部生活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及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还要取决于与学生家庭及社会的联系。因此,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工作的网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协同创新网络体系的主体包括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学生处、团委)、二级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者(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家庭、企业政工人员、媒体等。各主体之间相互互动、合作、理解,建立长期的网络协作关系。其中,高校层面的网络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二级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者、专业课教师)对其他各网络组织起主导作用。

2.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途径

2.2.1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创新为主导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非常重要,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制约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协同学观点看,教育目标能对教育过程起到定向、强化、激励、调控的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过程中,将教育目标创新作为主导,对教育目标、教育主体(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学校、社会及家庭)、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进行协同创新,使各要素在教学目标统筹下产生自组织效应,使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形成有序结构。

2.2.2运用开放共享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人是社会中的人,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一致,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是开放的、共享的。“如果说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课堂,那么教育效果则更多地取决于课堂、学校和社会的合力”。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面向社会开放的特殊教育体系,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个人发展的契合,同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共享,从中收获更大的效益。

2.2.3以实践育人为桥梁

“在家庭、社区和学校积极地进行精神塑造活动,把积极的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品德表现作为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标准,而不是仅仪看试卷上的分数高低和道德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可以说,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与否的最终标志是受教育者能否进行相应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和精神生活建构活动”。学生们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将在学校学得的道德知识运用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同时也会将学习的效果反馈给学校,建立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实践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作用。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评价反馈机制的构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育人局面的良好保持必须有相应的评价反馈机制的存在,以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工作开展的进度,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出现及取得的最终效果,从而可以适时的调整协同创新的育人工作方案。首先,制定科学、合理、规范、全面的绩效评价制度,使各种协同創新的行为有正确的引导和绩效评估。其次,建立监督反馈制度。将思想政治工作的所有参与主体作为监督成员,成立监督反馈机构,对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及时反馈。其中,绩效评价制度要以监督反馈制度为基础建立。

[责任编辑:王伟平]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