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冶金技术类专业“订单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7-05-18宋群玲滕瑜李瑛娟张文莉蔡川雄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宋群玲+滕瑜+李瑛娟+张文莉+蔡川雄

摘要:学徒制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之一。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冶金技术类专业从建立“双导师”制、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产学联合网络,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及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订单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并對探索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订单学徒制 双导师制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积弱,使得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产出”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的调整与升级的技能需求。因此,“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职业教育界的关注。现代的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即国际“现代学徒制”的核心理念,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特征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的“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已经由单纯的培养熟练技术工人发展到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培养的主体身份也已由单纯的学生转变成为学徒、学生双重身份。其学习地点包含生产一线和学校,不仅要学生(学徒)在学校普及理论文化知识,建立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的知识框架,还要求他们具有实践操作的能力,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伴随着这些变化,是其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考核方式也要相应进行调整,真正的实现企业工作本位职业培训与学校本位学历教育的紧密结合,产教深度融合。

二、“现代学徒制”的校本研究与实践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冶金材料学院冶金大类专业包括冶金技术、碳素加工技术、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以及金属压力加工技术等专业群。该专业群2005年被列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和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示范建设专业;2008年被列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重点建设专业,2015年启动高水平专业建设,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专业办学近60年来,为省内外乃至亚、非等多个国外冶金企业培养了千余名技术人员,很多毕业生已成长为冶金企业技术专家,管理骨干,甚至担任企业负责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就业单位从最初的云南冶金集团、云南铜业集团、云南锡业集团、昆明钢铁集团等省内国有大中型冶金企业,扩展到上海宝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中铝集团山西铝厂等省外国有大型冶金企业,以及福建青山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外大型民营企业,云南铜业集团赞比亚谦比西公司、新加坡大众钢铁厂等海外企业。

冶金类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操作技艺较多属于默会知识的范畴,而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获得。需要教师(师傅)的示范及手把手传递以及学生(学徒)用心体会、专心模仿及身历其境的“历练”才能掌握。因此,实施“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确保冶金类专业的高等学徒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并非纸上谈兵,而是注重将知识活学活用于职场工作实际,进而大力提升其知识应用技能。冶金类专业在国家示范专业建设和高水平院校的建设中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对“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做法。

(一)“订单学徒制”班级培养

近年来,冶金材料学院与云南冶金集团、上海宝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青山镍业股份有限公司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成立了“宝钢班”“宏旺班”进行“订单学徒制”培养计划,推行“2+1”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班以合同和协议的形式保障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的职责与权利,实施过程中融合企业和学院管理标准和管理方式。具体做法是企业在二年级学生中招收学徒工,签订就业协议,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是双重身份。“2+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2”是学生前两年在学校,校内培训以学校为本位,让学生(学徒)了解企业状况、增长企业主要产品生产知识、强化相关基础知识。而“1”则是最后一年以企业为本位,用人企业负责制订培训实习方案,提供相应培训实习岗位,配备培训师资和实习带教师傅。进行入职培训与顶岗实习阶段,企业指导学生深化专业理论,掌握生产现场工艺技术和操作技能。同时,企业在培训期间的做好日常管理和考察考核,为学生(学徒)指派企业师傅,对带教成绩显著的师傅给予奖励。为学生购买意外综合团体保险,企业给予学生发放培训实习生活津贴。并提供上下班通勤车、劳动防护用品、工作餐等。

实行“订单学徒制”培养后,校企合作为学徒班量身订制学习和工作内容,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整合,真正做到学生“零距离上岗”。一方面保证了高职学生技能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学徒后的留用问题。

通过学徒制培养,很多学生的特长和特点能够得到体现,同时毕业后被原培训企业录用,对学生奠定职业意识,思考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经受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工作是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学生从事与普通职业人一样有报酬的工作。一方面,可以获得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真正融人到社会中,得到实际锻炼。

(二)建立“双导师”制,校企双师育人

冶金材料学院有学校的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组成“双导师”教学团队,共同制定“双导师”教学标准。充分发挥专任教师、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等人力资源作用,为学生(学徒)量身订制学习和工作内容,校企双师授课。

学生(学徒)在校期间,实施以学校为本位的师带徒方式教学,企业选派技术骨干到校辅助教学,帮学生(学徒)了解企业状况、增长企业主要产品生产知识。学生(学徒)在企业期间,实施以企业为本位的师带徒方式教学,冶金材料学院则派出骨干教师到企业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为学生(学徒)强化相关基础知识,进行技能考核。

为强化专业教学团队,冶金材料学院定期派出实践能力方面较强的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培训,进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并接受企业师傅在技术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出师”后,回校后可担任“订单学徒班”的各项教学任务。

(三)开发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对照国家职业标准,校企双方以岗位需求为依据,对行业或企业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将行业或企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內容转化成核心教学内容,按照岗位工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将职业领域的行动开发为学习领域的课程,编写做学教一体化项目教材,将课程资源全部上网,不但实现了课程与岗位标准之间的有机衔接,也实现了学历教育与企业岗位培训有机融合。

(四)构建产学联合网络

为适应“2+1”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满足各类人员随时随地的浏览、学习、考核需要。冶金材料学院将已有的冶金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以及干燥、蒸发、萃取、传热、过滤等8套单元实训操作装置的软、硬进行进一步改造升级,使其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进一步满足校内、外学生及企业员工培训鉴定的需要。

(五)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工厂工程研究中心

冶金材料学院与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冶金力神重工、云南CY集团等企业联合建成多个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云锡校外实训基地、云铝校外实训基地均被评为云南省示范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企业向学校提供实训基地和培训师,并参与课程和教材建设。

在校内建设完成了集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产学研相结合为一体的多功能创新的冶金材料实训基地,拥有火法冶金、湿法冶金、冶金虚拟仿真、冶金工艺模型等21个实训室,达到仿真与全真结合,实验与科研并举。2011年被云南省教育厅命名为“云南省高职高专示范校内实习基地”。学院完成的“冶金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建设”项目获得了2013年云南省政府颁发的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已启动生产性实训工厂、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任务。校内生产性实训工厂、工程研究中心向教师和学生的在岗学习敞开大门,还可为为企业提供培训条件,为专业提供教学、生产、科研服务平台。

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瞄准云南省中小型及民营冶金企业科研市场,结合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以校企合作申报科研课题等形式,广泛开展横向科研课题,进行金属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六)学生、家长、学校、企业共同参与形成“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学生(学徒)的职业成长中,由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组织管理。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完成理论文化知识,帮助学徒建立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框架。企业完成企业文化、职业技能培养,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而家长则起到共同监督的四位一体教学管理模式。

三、“现代学徒制”实践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目前,“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仅仅开展了一些试点工作,成效并不十分突出。最主要的原因是学徒制发展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

首先,“现代学徒制”推行顺利与否需要政府为企业培养和学校教学制定严格的标准,使企业明确参与学徒培训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对于参与学徒制培训的企业给予积极的经费支持。

其次,院校教师既不是某一职业领域的专家,本身没有参加过学徒培训,存在理论强于技术,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由于高质量职业培训必需的真实工作环境资源短缺,因此高职教师职业成长条件有待改善。再次,要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以及对人才培养的按需定制,职业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而目前企业对现代学徒制持有冷淡态度,造成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介入力度和参与程度不足,应加大企业参与,保证校企有效合作的推动。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与“现代学徒制”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3,(01):21-27.

[2]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3]张庆玲.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27-29.

[4]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77-83.

[5]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03):97-103.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