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教育探索与研究

2017-05-18易娟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诚信缺失诚信教育成因分析

易娟

摘要:随着社会道德整体滑坡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严重。深入研究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归纳了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分析了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教育 诚信缺失 成因分析

作为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阵地的高校,诚信问题显得更为迫切。学术腐败、科研浮躁,大学生诚信危机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研究大学生诚信问题,也就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诚信思想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其思想内涵有两层意义:其一,“诚”作为哲学与道德范畴,本义真实,引义诚实,是为人的基本素质;其二,“信”作为道德和行为规范,是为信用,是人的内在“诚”的外化,体现为社会化的道德实践,亦即取信于人。

孔子云:“言必诚信,行必忠正”“无信不立”。“诚”是基础,有诚才有信,无诚则无信;诚是思、言、行、待已、待人、接物等方面终身恪守的准则和规范;信是立身处世、为政、交友、自我修养的基本准则。故而,“诚”“信”结合,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主流是好的,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许多大学生也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

1.学习方面的学风不正。一些大学生学习动机不端正,复印他人笔记、抄袭作业、参加考试夹带资料、人为地杜撰实验数据、写论文“移花接木”等,个别甚至发展到参加考试、撰写论文等找“枪手”替代。甚至有的在考试后采取请客送礼等方式,要求老师加分,或者要求老师为其隐瞒违纪作弊事实等。

2.生活方面存在着许多信用不足。一些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不强,在生活中存言而无信、违背社会公德。国家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提供助学贷款,自1999年开始,又在全国推行了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政府贴息无担保信用贷款。但是,一些大学生辜负政府信任,在获得助学贷款后,不仅不积极偿还利息,到期也不偿还贷款本金,甚至少数大学生毕业后无影无踪,使助学贷款成为呆账。还有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恶意拖欠学费,编造理由来获得贷款,在取得助学贷款后,将贷款用于吃喝玩乐,贪图享受。

3.毕业求职择业时弄虚作假。一些大学生在毕业时采取伪造学习成绩、学校评语、获奖证书、培训经历等方式,进行明目张胆的弄虚作假。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往往事后不履行就业协议书,更不愿意按章缴纳违约金。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作为国之栋梁的大学生为什么会存在诚信危机呢?究其根源,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社会环境的错位。一是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虽形成了“童叟无欺、相互礼让”等讲诚信的传统美德,但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实人吃亏”等古训仍占据着人们的头脑。二是我国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社会上出现的失范行为和现象不能得到应有的制约制裁。

2.家庭教育因素。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许多家长重智轻德,忽略对子女日常行为的规范和矫正。对孩子的违约失信行为给予纵容、造成孩子价值观的偏离。

3.自身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以自我为中心,高校扩招以后,学生素质良莠不齐,部分学生又有从众心理,最终导致缺失诚信。

4.诚信教育体制不健全。基础教育中学校过分重视学生升学率,进入高校后偏重求知,而忽视了“为人”的教育。许多学校未开设诚信教育课,导致大学生诚信问题愈发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四、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的有效途径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是高校诚信体系建設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然要求。

(一)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社会氛围

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了民族的精神,同时影响着人的思想意识,对人的成长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谓“润物细无声”。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用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鼓舞大学生积极向上,加强品德修养,追求真善美。

(二)进一步确立诚信教育在学生德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因此,诚信必将日渐成为人们内在的需要。我们必须进一步确立诚信教育在高校德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大力提倡诚实守信,逐步丰富德育内容,深化德育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为不断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不断加大实践教育力度,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

诚信品质的最终养成必须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付诸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生诚信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主体性和实践性原则,不断启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去体会诚信、理解诚信,并自觉运用诚信,帮助他们把外在的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因此,要把诚信教育纳入“两课”教学的相关课程中,开设专门的诚信教育课程和专题讲座,让学生强化诚信是职业生命的观念,使大学生将“诚信为本”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职业操守。

(四)努力营造诚信校园文化,为大学生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校园作为大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校园文化是否健康、校园环境是否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因此,要切实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诚信教育活动,高校要把诚信教育与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基础文明建设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各项评优选先活动中强化诚信要求,把诚信教育的实效作为考核各项创建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各类校园刊物及网络、宣传橱窗等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通过这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培养浓厚的诚信意识,大兴诚信之风为大学生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大学生诚信品质培养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作为施教者的高校教师,其诚信度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该档案应包括大学生的学术信用和生活信用两部分。其内容可以细化到作业、考试等与学习有关的诚信状况以及贷款信用度、与他人交往信用度、求职信用度等生活的相关内容。最后,还要建立诚信的奖惩机制,不断完善高校评价体系。诚信是当代大学生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处事之道,是大学生能够成才,能够立足于中国,能够融于整个国际社会的最基本的素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石维富.近年来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综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9).

[2]李红梅.网络场域下大学生诚信教育模式的构建路径.中国教育学刊,2015,(s1).

猜你喜欢

诚信缺失诚信教育成因分析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