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
2017-05-18吴永念
吴永念
体育行为习惯是指学生在较长的体育学习时期内由于重复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一种行为定势。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它在体育课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情境一:
××学校的体育教师办公室,一位体育教师正在做各项课前准备。下课铃一响,四(2)班的体育委员就带领着几名同学出现在体育办公室,向老师询问体育课的课前准备内容。询问好后,体育委员回到班级准备带队,剩下的学生跟随体育教师来到操场,帮助老师一起布置场地、器材,预备铃响后,体育委员将队伍带领到上课地点,整好队、点好名、安排好见习生等,等待上课铃响。
体育委员整队、点名、安排见习生等这些最基本的体育课课堂常规,通常情况下都是安排在上课铃响后教师组织进行。新课改后,体育课上课时的整队集合方式变得多种多样,有的教师上课干脆就不让学生集中,上课时学生只要围着教师就行,这些常规表面上看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得更近了,看似是一种创新,但却违背了体育课最基本的常规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备铃响后自己做好准备,改变了在课堂上进行常规准备的习惯做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集合整队是确保有序、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正如毛振明教授所说,“要使我们的体育课首先做到像体育课”。要做到课前常规不摒弃,又不占用课堂上太多时间,如何化解好这一矛盾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规范学生的行为。
1.明确新要求。接手新班级后,利用开学第一课对全班学生明确体育课着装要求、课堂常规、安全防护以及身体健康常识、相关纪律等各项注意点。对第二天有体育课的班级,体育教师要提前一天通知体育委员做相应的准备求。
2.培养好助手。教师必须培养好得力的体育委员和体育小组长,让他们知晓体育课的流程、基本模式和注意点,让他们懂得自己要配合教师所做事项。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让学生形成提前整队集合等待的行为习惯,上课铃一响立刻进入课堂的准备状态。
情境二:
××学校的操场上,三(1)班的学生们小脸通红,满头大汗,认真练习着肩上屈肘投掷羽毛球的动作技术,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指导,纠正动作,听到教师口哨声后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集合到教师两侧。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完毕,在口令下学生又迅速分别到各自的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探讨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新课改理念引领下,体育课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开放的体育教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和习惯。“小眼放光、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口常开”是特级教师孙双金评价一节好语文课的标准,这个标准在体育课堂中同样适用。情境二中的体育课堂就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养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和习惯,关键在于努力提升体育课的魅力。
1.编出好教材。体育课程有其自身特点,国家层面出台了体育课程标准,但各地对于每堂课到底教什么内容,并没有硬性的要求,只要符合课程标准即可。这给体育老师充分发挥才智、自主编排课堂教学教材提供了舞台。体育教师可根据课标编排好本校各學段、各年级、各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科学合理,富有针对性。同时,还可根据地区实际、学校场地现状以及学生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编出适合实施的体育校本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备好优质课。备好课是高效自主课堂的关键环节,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以高效优质课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体育学科特点与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紧密结合,杜绝备课与上课“两张皮”的怪象。备课既要独立思考,又要集思广益,要通过听课、评课、议课、教学问题研讨、同课异构、教学沙龙、现场指导、集体案例分析、主题研究等教研活动,认真反思、及时总结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显特色。教学特色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具个性魅力又具稳定性的教学风貌,是教学技艺成熟的标志。凡是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体育教师应根据自身的语言、性格、仪表等特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不断积累、总结提高,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特色,适应学生发展和体育课程的需求,使课堂成为吸引学生的强大磁场。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掘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