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管窥
2017-05-18陈芳玲
陈芳玲
在当今教育的大背景下,新课标课程改革也逐步落实,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同时还为小学生个性的形成、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奠定了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加以重视,并利用数学学科自身的优势、采取灵活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一、营造轻松氛围,奠定心理健康教育基石
只有在轻松、充满爱的环境下,学生才会放下压力并开启思维,不会在心理上产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进而师生之间的沟通也会变得更有效。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表现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课堂上应用饱满的热情来鼓舞、感染学生。在这样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不知不觉地被拉近。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积极性、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去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尽量做到不要把生活和工作中的情绪带到课堂上,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用愉悅而富有生机的声音来引起学生的注意,用生动形象的授课将学生带入到数学的海洋之中。如此,消除了学生的负面情绪,给学生以轻松、快乐的心理感受,学生才能够不带任何负担地投入课堂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要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编排和设计,创造出学生喜爱、富有知识性的教学情景。教师首先要做到了解学生,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心理状态来选取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并设置课容量。选材优秀的课堂,既可以让学生理解、记忆基础知识,还可以将知识和问题联系起来、融会贯通,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发挥主观能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依赖教师、家长的帮助,更多的是依靠学生的自主训练。从学生的发展来看,拥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是一件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教师只是授之以渔的角色,家长也并不能代替学生把知识全部吸收。因此,我们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从被督促的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发挥出其本身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正面的评价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对于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使用鼓励性、引导性的语言。如“你这个解题思路很有新意,可以把它记下来。”“不要着急慢慢说,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等。这些话语给予学生肯定和支持,培养了他们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还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和甜头。除此之外,教师在平时批改作业和考试试卷时不应过于严苛。对于书写良好的作业和考卷,教师可以奖励一枚小红花来鼓励、肯定学生。对于完成并不是那么优秀的作业或试卷,教师也不要实施“冷暴力”,而是要耐心地陪学生对作业或试卷进行分析,找到错误的根源并强化有关的知识点,争取在下一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还能使学生更有信心面对接下来的问题。
三、丰富课堂活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灵活地学习数学,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动手操作并在其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培养数学思维。例如,教师可以举办数学的有奖问答、让学生绘制一张和数学相关的手抄报等。这种多方面协调的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多种感官,既用眼看、用嘴说,又动手做、动脑思考。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会有更高的兴致,同时还会对知识有更深的印象。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真是一举多得。
总之,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到知识离不开渗透在课堂与课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应当引起教师和家长更大的关注。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用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东海县石梁河镇第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