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2017-05-18孟莉君
孟莉君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下,学生要发展,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正是实现这一体验的载体。创设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在研学中体验;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乐学中体验;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会学中体验;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想学中体验。小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和学习机会,同时给予适时的指导与激励的评价,让学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体验 情境 课堂 成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由此可见,学生要发展,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正是实现这一体验的载体。学生在体验中能够轻松的学习,更好的复习、温习知识。在体验式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角色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要把时间留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自己去学习,去创新、去发现、去总结。
一、创设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在研学中体验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动手操作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又能使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发展思维,开发智力,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三角面积公式推导》时,我创设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纸板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当学生剪好后,要求学生分组检查剪的情况,随后,我问:“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摆拼(有的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紧接着我又问:“你们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与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谁能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学生们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推导出三角形的计算公式。最后,我又引导学生再次探讨“为什么三角形面积公式要除以2呢?”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摆拼,动脑思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了新知识。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学生在探索新知时尝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样,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二、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乐学中体验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在讲《小兔请客》时,我设计了一个送信游戏来巩固整十数的加减法。游戏之前,我将卡片发给每个学生,在黑板前做了几个邮筒,当“我是一个快乐的邮递员”的歌声响起时,我让小朋友们看好自己的卡片送到相应的邮筒里。欢乐的乐曲伴随着小朋友的送信活动,再这样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把信送到了对应的邮筒里,这时整十数的加减法孩子们都已经掌握了,并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活动感到高兴,使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会学中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有趣的故事情景,可以唤起儿童相应的情感,能活跃思维,渲染气氛,诱发想象,产生创新。在教学《小猫钓鱼》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景:星期天,有四只小猫约好一起去钓鱼。它们来到池塘边,找好钓鱼的地方,开始釣鱼了。瞧!不一会儿,它们钓鱼回来了,走在最前面的第一只小猫高高兴兴的说:“我钓了3条鱼,够我们全家吃的了。”第二只小猫笑着说:“我钓了2条鱼,也不算少了。”第三只小猫说:“我只钓了1条鱼,比他俩少。”最后一只小猫叹了一口气说:“唉,只有我一条鱼也没钓着。”小朋友们,你们能用数字表示出这4只猫所钓的鱼的数量吗?学生在创设的这个故事情境中遇到了问题,主动要求解决问题,使学生学得积极,学得轻松。这样,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有趣的故事情境,能把学生引进想学的大门,打开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道路。
四、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想学中体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充满数学。创设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亲近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情境,让数学课堂有生活情趣,激励学生参与其中主动学习。如在教学《整理房间》这节课时,一开始,我就把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铅笔、格尺、橡皮;玩具——小汽车、布娃娃、变形金刚;服装——衣服、裤子;食品——面包、薯条、饼干等东西零乱的放在豆豆的房间里。让学生看到豆豆杂乱无章的生活规律,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一种想帮他收拾房间的欲望,这时我并没有马上让他们整理房间,而是让他们思考怎样把豆豆房间整理得有条有理,思考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当学生讨论得出应把东西分成4类。再帮豆豆整理房间前我问;如果大家一起上来帮豆豆整理房间会怎样?让学生想想这样做的危险混乱自然产生了讲秩序的想法,让学生知道讲秩序能使生活有条理,渗透了思想教育,初步培养了学生有条理的做事习惯。同时,要求孩子利用今天学的分类方法回家后整理自己的房间。这一系列活动是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有培养了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总之,小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在接受知识,更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在构造自己对认识客体的理解,是一种设身处地的移情,进而达到对大自然奥秘、事物固有秩序的尊重,甚至对整个物质世界的关注。因此,“体验学习”不仅是用“脑”去学习,更是用“心”去学习,用心灵去体会,用整个身心去感受、理解。而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和学习机会,同时给予适时的指导与激励的评价,让学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让数学课堂更加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1]潘平.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构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J].科技展望,2014,(21).
[3]陆建兰.基于体验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策略[J].新教育,2015,(20).
[3]肖鸿.丰富体验,唤醒情感——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情感教学[J].学苑教育,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