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儿子构筑一座“永无岛”

2017-05-18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3期
关键词:花卷崇明农场

当不少人的田园梦还停留为一种妄想,欢欢一家已在偏隅一岛上将其变为现实。在上海崇明的小小农场里,欢欢为儿子花卷构筑起和自然与土地交流的童年乐园。对从小与自然亲密共处的“花卷”来说,这座乐园倒像是彼得潘居住的NEVER LAND,永无岛。在远离城市的小岛上做“会飞”的小孩,和茂密植物做朋友,这份快乐,一定很快乐。

车子停在崇明岛的一条窄路上时,欢欢牵着儿子花卷,站在田垄边等待我们。花卷打了个含蓄的招呼,继续研究土壤下的玄机;欢欢一家收养的汪星人摇着尾巴跑过来,亲昵地嗅来嗅去。时值大寒前后,太阳偶尔从云端冒个头,远处的防风林并未减少凛冬寒风的气势,户外站久了,会蜷着双手缩成一团,但丝毫妨碍不到玩兴正浓的花卷。

花卷在前,欢欢在后,向自家农田深处走去。“倪好,快带我们看看圆白菜在哪里,胡萝卜怎么拔啊”,“倪好,当心脚下,不要踩到菜苗”,“倪好,怎么可以用树枝尖端对着别人”……欢欢夫妇很早就决定,生了儿子取名“倪好”,若是女儿便叫“倪好丫”。如今,“倪好”就是这个昵称“花卷”的小朋友。在妈妈的嘱咐中,花卷穿梭在冬日养蓄精神的土地里,稳当又灵动,在岛上待久了,他叫得出田地里作物的名字,知道手上把弄的是秋葵种子,和爸爸一起捉虫子就像冒险般刺激,持一把小铲子毫无章法地拨弄泥土,就能开心地消磨时光。

欢欢夫妇打理农场并不轻松,但尽量亲自带孩子,让花卷能来到土地间感知四季与花虫,“与待在上海市区的家中相比,他待在乡下时最大的不同,就是要求玩手机和iPad的频率减少了很多。花卷在这儿太忙了,注意力被农场大量的生物吸引,根本没有时间无聊!”看着在草地上撒欢的儿子,欢欢笑着说。“我特别希望他成为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自由玩耍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太必要了,如果真的要对他施加某种期待,那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他成长健康心地善良。”崇明岛的农场生活并没有阻隔花卷接受教育,相反,除了父母的悉心启蒙,花鸟鱼虫、家禽蔬果与明月清风成了他成长日月中最好的帮衬。

自然是“美好意念的影像”,“指引我们寻找一切存在着的美好”,也增添了花卷这小小人儿对生活的感知力与灵气。自然力的加持,对每一个刚刚涉世的生命而言,也许是延绵久远的恩赐。午饭时,摄影师刚举起相机捕捉花卷吃面的憨态,他猛然正色道:“好好吃饭,拍什么拍!”旋即眯着眼,扯出一个羞涩狡黠的笑容。全家大笑,看来两岁半的小朋友不仅农事知识丰富,语言能力与表达之机敏,亦是不俗了。

欢欢与先生辞掉工作,来到崇明打理农场的初衷,是花卷,但这并不是纯粹的“一切为了孩子”式的故事。“都说为母则强,花卷出生前,我的生活按部就班,读书、工作、结婚,几乎没有空间仔细考虑过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后来有了孩子,便想给他所能给予的最适意的生活,”下午三点左右,花卷午睡后,我们坐在鸡汤香气满溢的室内闲聊,欢欢谈起了开农场的原委,“姥爷是崇明人,一直对小时候在乡下与兄弟姐妹度过的短短几日欢乐念念不忘,我有食品添加工业相关的背景知识,先生又一直对烹饪很感兴趣,几个要素综合在一起,农场成了眼前最好的选择。”

自身的成长经历使得欢欢将“健康”“快乐”“善良”看作养育下一代的关键词,为了给孩子恣意发展的空间,再结合夫妻二人的专业喜好,“一步一步的每个设想,成就了今天所见到的农场。两年多过去了,我觉得自己做了对的事情,不仅因为花卷,也在于这就是我真正的兴趣所在。”欢欢说。以孩子为出发点,家长也打开天性,获得第二次成长的机会,父母无言的付出成就了自我。

土地农事是急不得也讨不得巧的行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欢欢在新的事业里磨着性子,修正心态,地气接足了,对“自然而然”四个字多了理解,更温和笃定。养孩子就像作物生长,雨水阳光风霜蚊虫下默默拔节,催不得赶不得,时令到了便成熟,这样想想安心许多。“花卷不会一夜间长成一米八,我们只能做他的盔甲,让他在不矫作的环境下成长,稳一点,开心一点。”

花卷出生后不久,欢欢一家的农场开始筹建,看顾孩子与农场的琐事难免冲突,家中也曾经历过一番兵荒马乱的生活。农场刚建成时,欢欢到崇明帮先生打理琐事,孩子只好送到无锡的奶奶家,农场因花卷而建,却也因此与儿子分隔两地,他们感到莫大的打击,甚至经常一天内往返上海市区、崇明、无锡三地,只为了夜间睡觉时,孩子待在身边。后来,夫妻俩一周约莫有两三天待在农场,尽力与孩子同吃同住,实在分身无术才求助于长辈,他们准备了一只专用拉杆箱,洗晒好的儿童衣物用具随手放进箱子里,花卷也享受着“拎包即走”的商务人士待遇。

“无意中竟然达成了一种家庭内的平衡,他与双方老人相处的时间是均等的,角色切换很自如,和爷爷奶奶在无锡游山玩水时不会吵着要妈妈,见外婆时不会念着奶奶。最重要的是,他竟然适应得很好,我们也希望他在这样的转换中健全心智,父母子女间,总是亲密但最终渐行渐远。”欢欢与她的先生,似乎也在逐渐成为更温和、圆融、通透的人。

自然系的养育方式,使这一家三口成了亲友间的小小特例,欢欢并未免于犹疑。亲朋好友间难免有近似“虎妈”的存在,会批评他们这样教育花卷的方式,看着其他孩子很早便开始接触实用技能或才艺,欢欢当然自我斗争过。“但花卷每日的表现对我们而言是莫大的惊喜,他很快乐,看见田地眼睛是亮的,相信幼年时发自心底的愉悦,能帮助他抵挡成年后社会的灰暗面。当然,也并不是在說,所有的家庭都需要按照这样的方式生活,这仅仅是我们的选择。”欢欢从书柜中抽出名为《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的书,她很推荐这本书。是的,谁说育儿只是父母对孩子的单向灌输与培育呢?

猜你喜欢

花卷崇明农场
农场假期
米粒花卷
做花卷,不简单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农场
一号农场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我做葱香小花卷
崇明模式 梦想照进现实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