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红兴隆垦区农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017-05-18陈龙程少奇
陈龙 程少奇
摘要:以红兴隆垦区农机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对管理者提出了决策建议。
关键词:红兴隆垦区;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7.05.015
黑龙江红兴隆垦区位于富饶美丽的三江平原腹地,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农机化水平在稳步提升,目前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但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机管理人员和农机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中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1农机化发展整体概况
截至2015年底全局拥有农机净资产39.5亿元,农机总动力115万kW,每公顷拥有动力2.36 kW。农业机械总量16.13 万台件,其中拥有各类拖拉机1.5万台,各类收获机械078万台,水稻插秧机1.47万台,配套农具接近12.38万台件。
在水田机械化方面,实现了水稻浸种催芽机械化作业100%、水稻程控化播种机械化作业100%、水田搅浆整地机械化作业80%、水田机械化运苗25%、水稻机插作业100%(高性能插秧作业占63%),水稻秸秆实现65%还田及综合利用。在旱田机械化方面,实现了播种及起垄作业的拖拉机100%配备导航系统,玉米精密播种100%,豆类精密播种16%,玉米直接脱粒收获85%(进口收割机直接脱粒占40%),玉米秸秆实现100%还田及综合利用。
2机械保有量情况
旱田机械:100马力以上旱田拖拉机1400台(其中200馬力以上拖拉机417台),进口精密播种机720台(850标准台),大型喷药机26台,中耕施肥机1600台,旱田收获机1300台(其中300马力以上联合收割机216台,下棒机510台),旱田犁670台(进口翻转犁139台),液压重耙589台,旋耕机3900台,打茬机568台,起垄整形机520台,导航设备650套。烘干塔152座,日烘干能力3.8万t。
水田机械:水稻芽种生产线27条,程控化水稻播种机1600台,水田搅浆整地机4700台,水稻高性能插秧机3600台,水稻运苗车380台,100马力以下水田拖拉机9340台,水田收获机5600台(其中履带式收获机3800台,割晒机1190台),拾禾台880台,轮式收获机配套后驱动1180套,半链轨515套,水田犁6145台。
这些农业机械基本保障了管理局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随着近几年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和管理局农机补贴政策的调整,农场职工购机有了更多自主性。管理局也将积极引导,未来几年将更新的重点放在了水稻侧深施肥机械、水稻割晒机械、水田整地机械、大豆精播机械、大型植保机械、粮食烘干机械等各类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农具上。
3存在的问题
在管理局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仍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面对、去解决,农机管理方面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巨大的挑战。
3.1农机管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1)农机管理队伍,建制不全,后继乏人。随着现代化农机装备的引进和农机管理服务中心的建设,各农场、管理区、作业站,急需一大批专业精、会管理、懂经营的专业农机管理干部队伍。但是,由于近些年“精简机构”、“撤队建区”的大形势下,有的农场是把队撤了,区也建了,可原有的农机专业管理人员也跟着一块给撤了,好一点的配个兼职人员管,有的干脆不配备。这必定要影响到基层现代化农机的管理水平和农机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也必将会影响到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和壮大。
(2)农场农机科没有农机监理职数,导致没有专职监理执法队伍,农机监理工作不能摆在重要工作日程上。各农场农机科形成了有时间就抓,没时间就不抓的局面,特别在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普遍产生的畏难情绪比较重。另外作业站没有或缺少机务副站长,给农机监理、安全及农机全面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在这种形势下缺乏应对困难的手段和信心。
(3)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业务素质亟待提高。由于近两年农机投入加大,特别是进口机械的增多,需要一支有文化、有素质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队伍,但是现在垦区的高中毕业生中,愿意回家务农的基本没有,导致基层作业站农机队伍后备人员严重不足。不懂农机技术的人员购置农业机械的情况十分常见,这些人不懂技术,在一段时间内造成机械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甚至出现了很多安全隐患和事故苗头。
3.2农机基础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特别是建场时间长的农场,三库一场欠账太多,不但没有资金建农机管理服务中心,也无钱翻新改造旧农具场地,甚至连维修都不能正常投入。
3.3农机更新换代仍任重道远
一是发展不平衡;二是有些农场缺乏宏观调控,无序发展,机型繁杂,超量配置,造成机车吃不饱,挣不到钱。另外对一些超期服役机车,不能有计划地进行淘汰,特别是小型拖拉机、普通插秧机和小型收获机械。
管理局农机现代化的发展仍不平衡。个别农场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发展速度明显滞后,表现在农机管理水平、田间作业标准化水平不高,机械更新明显落后于管理局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主要原因除了农场投入不足以外,也有思想僵化,工作没有激情、没有创新意识等因素。具体表现在机车及配套农具更新速度太慢,新技术、新机械推广的慢,不到位。田间标准化作业发展不平衡,农场之间差距较大,有的主要是只抓点、面,有的甚至点面也没抓好,具体工作抓的不到位。
4对策
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开展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加快现代化大农机发展步伐,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瓶颈问题为重点,加快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淘汰落后的小功率、高污染、低效率机车和农具,加快农机新技术与新机械推广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农机从业人员培训和农机人才引进,创新农机管理服务体制与机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机与垦地合作,加强农机监理和农机安全工作,实现农机安全生产,努力开创农机化工作的新局面。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