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人际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17-05-18胡建萍
胡建萍
【关键词】 家庭人际关系;儿童;心理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8—0031—01
家庭作为一个群体,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婚姻关系为纽带的。在一个家庭中,家庭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是当今中国最为普遍的家庭关系,这两种人际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最重要也是最深远的。
一、夫妻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相处的第一个小社会,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客体,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又是任职时间最长的教师。父母之间的相处,就是孩子的一門潜移默化的“修养课”,它教会孩子待人接物的方式,从而影响孩子的个性形成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在一个家庭中,夫妻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和睦的、平等的、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的,那么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也是彬彬有礼、富于爱心的,孩子的性格乐观、自信,遇到困难就会采取积极的方式去应对。相反,如果夫妻关系常常处于气氛紧张的状态,父母常常烦恼不安,性情暴躁,对长辈缺少孝敬,对子女缺少一定的关爱,这样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赖父母的儿童来讲,容易为父母关系失调而慌乱、憎恨,为忠实父亲还是母亲而烦恼和疑惑,而且由于孩子长期处在负面情绪中,缺乏安全感而形成孤僻、自私等不良心理,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通过其他方式把自己的压抑心理表现出来,导致出现很多犯罪的个案。
二、父母婚姻质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在一个家庭中,婚姻关系是家庭系统的核心要素,婚姻关系的质量不仅影响夫妻双方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夫妻双方的行为,进而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家庭婚姻关系的好坏与儿童的反社会行为、不良行为、攻击行为等外在行为问题和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如果夫妻之间的关系过于亲密,使得孩子被疏远,被冷落,那么孩子就会孤独失落,缺少安全感,长大后也情绪低落,对人缺乏信任,习惯与人保持距离。相反若夫妻关系紧张,家庭矛盾多,则家庭中的吵闹、冷战等负面情绪会使孩子感到压抑、恐惧、自卑以至于形成对立、仇恨的情绪,逐渐形成暴力倾向,更严重者会在家庭之外寻求慰藉,出现早恋、染上网瘾等不良行为。
现在还有一种普遍的家庭环境,丈夫忙于应酬,居家时间太少,夫妻关系冷落,母子关系过于亲密,父亲“存而不在”。这样的模式会带来不完整的家庭教育,妻子时常感到失落,就会通过对孩子的过度关注而得到补偿,这样不但不会帮助儿童健康成长,还会加重儿童的“恋母情结”,容易使儿童形成依赖性人格特点,独立性差,难以适应环境。
三、亲子关系的质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在心理学中,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亲子关系是一个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也是儿童在社会联系中出现最高和持续最久的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为稳固的关系。在一个家庭中,夫妻与孩子三者之间应该是一个稳定的等边三角形的关系,三个人分别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也就是说,三者之间的情感距离应该是相等的。这样的关系,才会平衡,才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由父母与儿童对其行为的共同调节,逐渐转变为由父母和儿童一起做决定,这是一种父母监督教育的过渡形式。对儿童行为共同调节的意义在于亲子关系由单向权威服从关系逐渐转变为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这种双向交互作用处理得好,可以帮助孩子发展独立性。相反,父母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教育方式,过分强制儿童或过分地“溺爱”儿童,就会使孩子陷入家庭人际关系发展的困境,进而引发更多的矛盾。
现在还有不少父母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把孩子寄养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家,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种做法欠妥。一方面,老人对待孩子的方式与父母不同,老人多宠爱、少理性,重养育而轻教育,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对孩子生活的照顾上,而在性格的培养及文化的启蒙方面,多有欠缺。另一方面,若父母与儿女缺少足够的沟通交流,就难以建立密切的亲情关系。到最后,虽然父母会长久地陪伴在子女身边,但对于亲情的缺失,亲子之间的疏远、隔阂,将是双方一生都难以弥补的缺憾。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