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

2017-05-18周启良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适应性产业结构

周启良

摘 要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服务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通过对粤西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分析显示,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有待提高,专业重复设置、同构化现象普遍存在,专业管理混乱。因此,应加强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优化专业设置,规范专业管理。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产业结构;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5-0018-06

一、引言

高职教育要服务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是高职院校最为突出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方向,而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之间的纽带与桥梁。有关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颇为丰富。

魏红光(2007)[1]论述了高职专业的生命周期与产业结 构调整的互相关系。蒋笃运(2008)[2]对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的关系做了比较系统深入的阐述。李雯(2013)[3]、倪永宏等(2014)[4]、李悠(2009)[5]、郑雁(2015)[6]分别对北京、苏中地区、广东省和杭州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付宇胜等(2006)[7]对陕西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八大支柱产业的适应性作了对比分析。蒋德喜(2007)[8]比较了湖南省三大产业所占GDP比重和三大产业对应高职专业的比重这两个因素来衡量两者是否匹配。傅斌(2009)[9]以浙江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和已有的专业布点覆盖三个产业的比例这两个因素,衡量专业设置和产业结构的适应性情况。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但大多只对一、二、三产业与专业设置进行粗略研究,没有深入到一、二、三产业内部进行研究。本文在调查、收集与整理相关数据,掌握目前粤西地区产业结构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粤西地区高职院校内部各行业的专业设置现状是否与当地产业结构相适应,一、二、三产业内部各专业与行业的适应性,并总结粤西地区高职专业设置的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提高适应性的方法与措施。

二、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招生基本情况

粤西地区包括阳江、湛江、茂名和云浮四市,是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这也必定会对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产生巨大的需求。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主要有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文理职业学院、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和罗定职业技术学院4所。根据各校的官方网站统计的粤西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情况如表1所示。2012-2014年期间,粤西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点总数共有183个,专业设置的门类比较比较齐全。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专业设置均有分布。在19个专业大类中,除了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水利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公安大类以外,其他各大类专业皆有招生。但不同产业大类和专业大类的专业招生人数有着明显的差异。从专业招生人数来看,2012-2014年期间粤西地区高职院校招生总人数排名最前的产业是第三产业(31195人)、其次是第二产业(14794人),第一产业只有625人,相当于第三产业的20.04%、第二产业的42.25%;招生总人数排名前5位的专业大类分别是文化教育大类、财经大类、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土建大类,分别为10325人、9541人、8417人、6344人和3415人;招生总人数后5位的专业大类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水利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公安大类和材料与能源大类,前4类的招生人数均为0,材料与能源大类的招生人数仅80人。

从专业大类开设的学校数来看,2012-2014年期间粤西地区4所高职院校均开设的专业大类为文化教育大类、财经大类、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和旅游大类;4所院校增均未开设的专业大类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水利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和公安大类。从专业大类中的具体专业数(专业点数)来看,专业点分布前5位的是财经大类35个专业、电子信息大类29个专业、文化教育大类26个专业、制造大类26个专业、土建大类17个专业;专业点分布前5位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水利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公安大类和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其中前4类的专业点分布均为0,气象与安全大类的专业点仅有1个。从整体上看,粤西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比较集中于文化教育大类、财经大类、制造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水利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和公安大类,招生人数和专业布点数均为0。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粤西地区高职院校招生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三次产业的专业招生总人数为13966人,至2014年招生总人数上升至17107,上升了22.49%。各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发展态势并不相同,其中第一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趋于下降趋势,第二与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均趋于上升趋势,尤其是后者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2014年第一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由2012年的230人降为195人,降幅达15.22%;而同期第二、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分别由2012年的4617人和9119人上升到5422人和11490人,分别上升了17.44%和26.00%。各专业大类招生人数发展态势也所有不同,上升幅度排前5位的是交通运输大类、旅游大类、土建大类、法律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分别为50.00%、40.54%、36.54%、35.29%和30.55%;材料与能源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的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100%、29.37%、15.22%和5.56%。

三、粵西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

近年来,粤西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粤西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达6440.57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23.53%。同时,粤西地区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产业结构已呈现出明显的“二、三、一”排序。与2012年相比较,2014年粤西地区第二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比2012年增长了27.11%,第三产业增长了26.94%,远远超过第一产业的增长率9.34%。在第二产业中,粤西地区工业部门的地区生产总值占主导地位,如2012年工业部门的地区生产总值是建筑业的9倍多;2014年这一倍数值仍然超过了8。在第三产业当中,主要以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为主,2012-2014年其地区生产总值之和分别为粤西地区地区生产总值的46%、49%和41%。

依赖自然地理的优势和多年的发展,粤西地区正逐步形成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粤西地区的名牌农产品各具特色:阳江市是广东省重要的粮食、水果、蔬菜、花卉、南药、水产、禽畜的生产基地;湛江市是广东省最具南亚热带气候特色的地级市,也是广东省甚至华南地区重要的高端农海产品产供地;茂名市特色农产品众多,农业品牌亮点纷呈,粮食、水果、蔬菜、畜牧、水产品等是茂名市的农业主导产业;农业在云浮经济结构中占居重要的地位,如2014年云浮全市产业结构为21.1344.1134.76。

除了第一产业以外,粤西地区的第二、第三产业也具有一定的特色。阳江除了知名的五金刀剪产业以及兴盛的旅游业以外,还有正在大力发展的阳江核电站、华夏阳西电厂等重大电力能源项目。作为我国西南沿海唯一的亿吨大港的湛江市,依托深水港发展物流产业外,还正在打造以钢铁、石油化工产业为龙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而重化工业成为新一轮发展潮的主导产业。茂名市近年来全力打造世界级的石化产业,茂石化公司等石化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但是粤西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有明显的不合理之处。突出地表现在:其一,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占到近二成。其二,第二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以工业为主导,而工业中除了纺织业,食品、饮料、水产品等加工业,石化产业以外,其他行业均较落后,产量少且规模小未能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目前粤西地区的产业以工业为主导,但又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蕴含着粤西地区的产业发展思路不够明确,主攻农业还是工业的思路尚不明晰,缺乏整体功能定位,未能科学规划。其三,是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差,与工业发展相配套的金融、房地产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相对滞后,造成行业关联效应低、对经济的拉动力不强。而一些特色农业缺乏相关产业的发展配套,没有相应轻工业和服务业支撑,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够配套,产前产后服务跟不上,未能形成有效产业链条。

四、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分析

2012-2014年粤西地区的产业结构呈“二三一”型,其中第一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在17.50%~19.77%之间,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分别为41.09%~42.32%之间和38%~40%之间,详见表2;但是粤西地区高职院校属于第一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所占比重还不到2%,第二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所占比重为30%左右,而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所占比重超过65%,可见,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在总体上明显不适应。

具体地说,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在粤西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2-2014年期间粤西地区的工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37.03%~38.25%之间,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与工业相关的材料与能源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制造大类和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专业的招生人数所占比重为23.39%~25.61%之间,而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与水利大类的专业招生却为0,能基本满足工业的发展所需但无法满足粤西地区的一些特色产业发展所需。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4.25%~4.84%之间,而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交通运输大类专业的招生人数所占比重只有0.72%~0.97%,难以满足该行业的发展所需。与工业发展相配套的金融专业、房地产专业的招生人数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虽然财经大类专业的招生人数较多和所占比重较大,但只有广东文理职业学院设置了与金融行业相关的专业,2012-2014年期间粤西地区的金融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1.53%~2.68%之间,而与金融相关的专业招生人数仅820人,所占比重1.65%~1.93%,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所需。房地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3.48%~4.84%之间,而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中只有茂名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土建大类中的房地产经营与评估、建筑设计技术(室内设计技术)、建筑设计技术(环境艺术设计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室内设计技术或环境艺术设计技术)类专业,2012年罗定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市场营销(房地产营销方向)等与房地产相关的专业,但招生人数所占比重只有1.04%~1.09%,难以满足该行业的发展所需。其他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14.54%~16.26%之间,而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中其他服务业专业中的中医药卫生大类和公安大类的专业招生人数均为0,不能满足这两个行业的发展所需;而粤西地区高职院校第二产业中的土建大类专业招生人数所占比重在6.15%-8.3%之间,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建筑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4.06%~4.48%之间)。在第三产业中,与商业相关的财经大类专业招生人数所占比重在19.93%~21.63%之间,大大超过了商业相关的批发零售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10.19%~11.36%之间);住宿餐饮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1.71%~3.01%之间,而粤西地区高职院校旅游大类专业的招生人数所占比重在2.65%~3.31%,超过了其发展所需。另外,电子信息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公共事业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法律大类的招生人数所占比重40.30%~43.83%,远远超过其发展的所需。

粤西地区高职专业设置与其特色产业發展匹配性分析显示,粤西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具有发展农业、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等得天独厚的优势。粤西地区处于亚热带,特色农业产业对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容忽视。粤西地区是广东省重要的粮食、蔬菜种植基地和广东省最大的花生、南药、蚕桑、松香、山地养鸡基地。此外,粤西地区也是全国糖蔗、橡胶、剑麻等作物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荔枝、香蕉、龙眼和蔬菜生产和运输基地,其中茂名被誉为“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海洋资源是粤西地区潜在的优势资源,粤西地区的水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其中湛江、阳江市水产品总产量占广东省的26.9%,湛江的国联对虾、阳江的程村蚝、茂名的罗非鱼是粤西地区的知名水产品。但是2012-2014年期间,粤西地区高职院校只有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园林技术专业、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满足不了粤西地区的农、渔业生产和第一产业发展的所需。

粤西地区的一些资源优势已转化为产业优势。如阳江著名的五金刀剪产业;阳江核电站、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海陵岛风能发电是广东省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項目;粤西地区近海原油储藏量丰富,茂名是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之一;而云浮是中国的重要石材生产基地和石材批发集散中心。但粤西地区高职院校的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水利大类的专业招生人数均为0,有关五金加工、石材加工的专业设置也是空白。

湛江逐步形成以湛江港为依托的国际原油、液化氧、液化气、矿石等油类储罐转运中心和矿石、化工等进出口物资交易储运中心。但只有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文理职业学院的财经大类专业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广东文理职业学院设置了交通类专业中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含方向),2012-2014年期间粤西地区这几个专业的招生人数共1680人,只占总招生人数(46614人)的3.60%。

阳江拥有“最佳休闲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等称号。云浮有着“中国特色养生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之称。粤西地区4所高职院校均开设了旅游大类的专业,但2012-2014年期间这几个专业的招生人数共1405人,只占总招生人数(46614人)的3.01%。

五、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有待提高

从2012-2014年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招生情况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所占比重分别为1.34%、31.74%和66.92%,专业结构呈明显的“三二一”型,与其“二三一”型的产业结构明显不适应 。具体到各个大类专业,其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有待提高。如第二产业中的材料与能源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制造大类和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与水利大类的专业招生不能满足工业的发展所需;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大类专业、金融专业、房地产专业,以及医药卫生大类和公安大类的专业招生均不能满足相应行业的发展所需。第二产业中的土建大类专业,第三产业中的财经大类专业、旅游大类专业,以及电子信息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公共事业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法律大类的招生均超过其相关行业的发展所需。

(二)专业重复设置、同构化现象普遍存在

粤西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设置、同构化现象。如表1所示,院校对于投入少、教学成本低、社会需求热的专业比较热衷。如第二产业中的制造大类、第三产业中的财经大类专业、电子信息大类专业、文化教育大类专业,粤西地区4所高职院校均开设了上述大类专业,专业布点数都表现出明显集中趋势。其中专业布点数最多的是财经大类专业,专业点达35个。院校专业的重复设置与趋同现象的普遍存在,对市场而言容易造成需求饱和。这种在专业设置上贪多求全的做法,不仅没有突出特色与品牌优势,造成有限教育资源的紧张和浪费,而且还使院校间的竞争优势不明显,无法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影响毕业生的就业。

(三)专业管理混乱

一些专业内涵相同,但专业名称却不相同;还有一些专业命名相同,但专业内涵却相差很大。一些热门专业名称后加注多个专业方向,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有电力输送与管理、电力工程管理、电梯应用技术等不同的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有汽车维修与钣金、汽车装配技术、汽车定损与评估等方向,有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方向,还有部分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方向。作为老牌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些院校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需要开设新专业,但由于受到专业申报条件等的限制,将新专业以放入括号的形式加在已有专业名之后,作为已有专业的一个方向,这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设置高重复率现象的一个原因。如果加注方向是为了规避教育行政管理或仅仅是以热门的字眼来吸引眼球,而在实际中缺乏与之相应的内涵培养。这类专业设置尽管一时发展迅速,但长远会对专业建设与发展产生负面效应。

六、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思考

(一)加强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

宏观经济结构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根本依据。宏观经济结构决定了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类型和数量。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本地区,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主要服务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因而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要有明显的相关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适应,专业结构设置和调整必须以区域经济的产业、行业发展为基础。在宏观专业结构与宏观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大框架下,还需要提高微观专业结构与产业、行业的具体契合度。

目前粤西地区已经形成了“二三一”型的产业格局。由于要承担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粤西地区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优化第一产业的专业,面向现代农业的产业要求,除了加强已有的园林技术专业、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以外,还应根据粤西地区第一产业的特色,开设一些水稻与水果等现代农产品种植技术、现代兽医、农产品深加工、绿色食品生产、生态农业等具有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相关专业。做强第二产业的专业,一是要增加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水利大类、石材加工这几大类专业的招生;二是要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涵盖的专业面,加强汽车、装备制造等相关专业建设。调整三产专业,要增加医药卫生大类、公安大类等专业的招生,并适当控制财经大类专业和电子信息大类的招生规模。

(二)优化专业设置,提高专业建设质量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与区域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和调整相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往往会引发职业岗位越来越具有复合的发展趋势,专业内涵也会发生变化,专业培养方向也会发生更新和功能拓展。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需要拓宽专业覆盖面,建立复合型新专业,增设专业培养方向;也可以在原有专业基础上,根据产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增加有关新的知识、技术,删除、缩减、更新陈旧的课程内容,使原有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更加科学,专业内涵更加贴合实际;对原有专业进行分化、整合,开发形成新专业;根据市场需要,设置边缘专业,或者与相关专业进行融合,开设新专业。如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追踪、预测市场需求,将“医学专业”和与“机械维修专业”有机结合,开设“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

(三)规范专业管理,引导专业调整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需求驱动模式下,从自身利益出发,追逐建设市场需求量大、低成本的热门专业,短期能达到高职院校的自身利益最大化。长期来看,集中、重复的专业建设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专业定位模糊,品牌特色淡化,对高职教育和院校自身而言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高职院校专业方向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采取指令性的直管方式来进行专业设置,院校缺少专业管理自主权,难以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专业,只好在已有专业后加注专业方向以实质性地调整专业。教育管理部门对专业设置应进行间接管理,如把专业目录的指令性作用转为指导性作用,将专业设置管理的前置性审批转为后置性评估;引导高职院校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依法自主设置、调整专业结构,明确专业名称的内涵和外延,以扩大并规范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做到专业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参 考 文 献

[1]魏红光.论高职专业设置的原则、思路及管理[J].徐州教育学报,2007(3):56-58.

[2]蒋笃运.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关系研究——以中西部地区为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李雯.北京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6):16-18.

[4]倪永宏,王武林,黄兴海.高职专业设置与苏中区域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5):14-17.

[5]李悠.广东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J].高教探索,2009(3):101-104.

[6]郑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契合度研究——以杭州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2):8-12.

[7]付宇胜,张爱香,吕燕,等.陕西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通应性初探[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6(1):37-41.

[8]蒋德喜.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职教论坛,2007(4):32-34.

[9]傅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9(4):51-52.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适应性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