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供需错配痛点才能找到转型跳板
2017-05-18吴秋余
公务员文萃 2017年5期
吴秋余
身边不少商品都遭遇过这样的尴尬:明明国内有巨大的供给能力,甚至产能过剩、产品滞销,人们却热衷于海淘或到国外购买。根子就在于供需间的錯配:消费升级了,国内供给却还没及时跟上。
供需不对路,就如家具对不上卯。对上这个卯并不简单,需要下一番功夫。
对上卯需要决心。我国粗钢产量世界第一,却屡屡卖出“白菜价”,每年还要以“白金价”进口千万吨高端钢材。不去产能,难有新动能。去产能很痛苦,但它是供给侧改革绕不过的起点,需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对上卯需要匠心。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国内市场上,好的刀具是德国造的,贵的家电是日本产的,畅销的奶粉是澳洲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企业缺少工匠精神,总认为质量差点价格低了也能卖,热衷于赚快钱,不愿把产品质量做到极致。深耕消费升级的大市场,需要的不是短平快,而是精益求精的匠心。
对上卯需要恒心。树立品牌、打造“百年老店”,从“制造大国”到“品牌强国”,需要坚持不懈的恒心。
对上卯还需要创新。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但不少热衷于搞“模仿秀”“千机一面”的国产手机却陷入了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中。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结束后,创新不足已成为中国制造最大的短板。不断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激活消费新需求,把流向海外的万亿购买力拉回国内,亟须产品供给的不断创新。
实际上,认清供需错配这一中国经济的痛点,也就找到了转型升级的跳板。
(摘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