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更应在理念”徐汇区区长方世忠专访

2017-05-18任蕙兰

新民周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徐汇滨江城市更新

任蕙兰

为了打造好被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形容为“中心城区最宝贵的大衣料”的徐汇滨江,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徐汇区提出了一个宏大的“西岸计划”,要打造一个全新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滨水名片“上海西岸”,目标直指“全球卓越”。

就此话题,徐汇区区长方世忠接受了《新民周刊》的专访,细细品读本刊与他的对话,我们可以更好地去理解“西岸计划”乃至全市滨江贯通工作的深远意义。

站在西岸展望,我们有理由相信,全球卓越城市的上海,将会让你我的生活更美好。

新模式,新水岸

《新民周刊》: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黄浦江两岸45公里滨水公共空间年底贯通,徐汇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在全市率先提出了要“积极探索水岸地区城市更新的新模式”?為何是“更新”?

方世忠:城市更新主要是指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可持续改善的建设活动。在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要实现城市功能提升、城区活力激发和人居环境改善,城市更新是必然选择。

徐汇滨江曾经是上海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之一,也是建国后上海很长一段时期重要的“铁、煤、砂、油”大工业厂区,但随着城市布局调整和传统产业转移,徐汇滨江逐步沦为“铁锈地带”。要让这个“铁锈地带”焕发新生,出路就在城市更新。

由于特殊的战略区位以及上海市规划控制,一直以来徐汇滨江的开发建设其实是受限制的。但在2010上海世博会前,更新的契机来了。作为世博核心配套区域,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加快推进滨江沿线单位搬迁腾地,先后建设完成了“七路二隧”世博配套工程,并率先建成滨江公共开放空间一期,成为世博期间欣赏黄浦江美景的标志性场所。

《新民周刊》:“新模式”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方世忠:徐汇滨江城市更新新模式的“新”,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更新理念“新”。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以及世界各地城市发展的新智慧、新理念,给徐汇滨江更新改造带来了新启示、新认识。我们坚持规划引领,积极借鉴世界先进经验,用国际一流视野和标准来规划滨江开发建设。我们形成了架构清晰、内容完整、品质高端的规划体系,为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和后续管理提供了全方位蓝图。

二是建设机制“新”。我们建立了市区联手、以区为主的综合开发机制,把徐汇滨江作为上海黄浦江两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共同推进。在区级层面,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综合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和由区长任主任的管委会,管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推进具体事项,同时组建西岸集团作为滨江开发建设主体。2016年,我们又与相邻闵行区签约共建“滨江合作开发区”,携手开发两区交界处约6.88平方公里的滨江区域,开启浦江两岸开发建设区区合作新模式。

三是开发模式“新”。坚持环境建设先行,收储土地约有49%用于道路、市政建设、绿化等环境建设,搭建了滨江地区的骨干路网和公共开放空间,有效带动了地区的人气和活力。坚持组团式整体开发,旗舰项目西岸传媒港创新采用“带地下工程、带地上方案、带绿色建筑标准”的“三带”土地出让方式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四统一”开发模式,实现地上、地下空间和功能上的全面贯通。

《新民周刊》:上海2040总体规划目标是建立全球卓越城市,徐汇区关于滨江也提到了“卓越”——建设上海全球城市的卓越水岸,这里有三个关键词“上海”“全球城市”“卓越水岸”,您能否透露一下,这三重含义上,徐汇滨江的卓越分别体现在哪里?

方世忠:首先,从“上海”来说,上海2040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总体目标以及创造更具活力的创新之城、更富魅力的人文之城、更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城三大愿景。徐汇滨江的发展策略是“规划引领、文化先导、生态优先、科创主导”,突出了生态、文化、创新三大要素,努力打造公共空间最大化、立体空间最通透的生态景观轴,工业遗存与现代艺术交相辉映的文化集聚轴,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创新金融等功能集聚的创新发展轴,可以说与上海的三大愿景不谋而合,形成了很好的呼应。

其次,从“全球城市”来说。全球城市又称世界级城市,指在社会、经济、文化或政治层面直接影响全球事物的城市。上海正处于迈向卓越全球城市之路的进程中。前面讲了,徐汇滨江从一开始就是以国际眼光、全球视野来推动城市更新。特别是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开展国际设计方案征集,从6家国际一流事务所的方案比对遴选中产生。更新再造参考了德国汉堡港、英国金丝雀码头等“棕地”复兴的成功经验;产业布局顺应了全球城市发展的产业规律,也结合了自身的产业优势;文化发展提出了“西岸计划”,力图在国际对话层面成为输出中国文化和海派文化的文化大平台和新地标。

再次,从“卓越水岸”来说。纵观全球,几乎每一座世界级的城市都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伴,水岸地区是一座城市历史积淀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城市风貌与文化气质的重要空间。目前世界上比较成功的水岸有伦敦南岸、巴黎左岸等,我们之所以提出“上海西岸”的概念,目的就是希望上海西岸未来可以和伦敦南岸、巴黎左岸等国际知名城市地区比肩。

上海西岸的文化自觉

《新民周刊》:上海西岸将会如何实现比肩甚至超越巴黎左岸,而不是简单的复制?

方世忠:凡著名水岸,都有其同质性的一面,比如景色怡人、商业繁荣、文化浓郁。但任何一个水岸都有其独特一面。对于上海西岸来说,中国文化和海派文化从上海西岸走向世界,成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与世界对话的文化大平台和文化新地标,是我们西岸的文化理念,也是西岸存在的文化价值。在打造上海西岸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不仅要有空间规划、产业布局,更要有文化战略、文化理想。

一是实施美术馆大道战略。已形成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西岸艺术中心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场馆集群。正在建设的有星美术馆、观复宝库(西岸馆)、油罐艺术公园、西岸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预计到2020年,西岸将聚集约10座美术馆,成为全球美术馆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二是集聚标杆性文化项目。最重要的项目有西岸传媒港和西岸自由港。其中,西岸传媒港的“梦中心”为旗舰项目,拥有6座核心剧院、近1万个座位,将于2018年建成运营。西岸自由港与新加坡自由港合作,打造国内首个纳入自由港全球服务体系的艺术品保税综合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集艺术创作、展示交易、仓储物流、专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艺术品产业链。

三是营造多元式文化生态。通过多元交融的文化生态,创造和引导具有文化特质的后工业时代生活方式。一方面,通过点缀布置艺术家工作室和设置艺术表演活动区,将文化要素和艺术氛围渗透到每个角落。另一方面,按照“艺术规律、国际惯例、市场规则”,每年推出以“音乐、设计”为主题的春夏文化艺术季和以“美食、艺术”为主题的秋冬文化艺术季,集合艺术展、摄影展、食尚节等活动,提升徐汇滨江的文化集聚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是构建国际性交流机制。每两年举办一次“全球水岸对话”论坛。其中,“2016全球水岸对话”首次邀请来自纽约滨水区、伦敦南岸、旧金山湾区、波士顿港区等水岸地区的各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关于水岸利用、文化建设、产业发展、城市更新等方面的经验,并建立常态化的项目合作机制。建设中的西岸美术馆与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等国际一线艺术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将通过高层次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国际文化艺术活动,用专业的艺术眼光和国际化的合作方式,发现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向世界。

发展“有想象力”的商务商业

《新民周刊》:在滨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徐汇区如何去利用契机打造“西岸创造”?哪些产业会是“西岸创造”新名片?

方世忠:“西岸创造”是滨江产业发展的核心概念。我们将结合徐汇滨江的空间载体优势(新建建筑面积将达650万平方米),与漕河泾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枫林生命科学园区等联动,聚焦艺术、设计、时尚、信息、娱乐、传媒等重点领域,构建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创新金融三者互为支撑、全新的复合型产业架构。

一方面,文化创意为科技创新带来新的动力和想象,科技创新为文化创意提供新的实现手段;另一方面,创新金融为文化创意、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文化创意、科技创新成果又为创新金融提供投资渠道。

《新民周刊》:新的产业形态需要新的商务业态配合。在徐汇滨江,人文、艺术、商务未来将高度结合,在徐汇滨江商务方面的定位和打造中,如何处理好这些元素,打造“国际一流的商务商贸区”,给上海带来惊喜?

方世忠:互联网时代,世界更加活跃、开放,商务商业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加注重创意、创新、富有想象力,让“8小时”内外同样精彩。所以立体、复合、集约是当今国际一流商务商贸区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徐汇滨江的重要定位所在。

首先是空间立体。比如西岸传媒港、办公面积42.5万平方米、商业面积13万平方米、文化面积2.3万平方米,可容纳约2万人办公。最大亮点是“二层平台”,将打造成“第二地面”,平台上视角独特的江景绿化,敞开式的地下商业空间,为高端商务人群提供立体而富有活力的交流空间。又比如滨江城开中心,有1.8万平方米的独栋庭院办公与20万平方米超甲写字楼,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商务需求。

其次是业态复合。倡导健康、有品质、有品位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依托西岸传媒港剧院剧场群、美术馆大道艺术场馆群,集聚环球文化、艺术、娱乐、休闲、创意等元素,布局运动时尚、品质餐饮、文化体验、亲子互动等多元复合业态,打造高端商务人群和创新创意时尚人群集聚的24小时活力宜业宜憩生态圈。

再次是管理集约。比如西岸传媒港得益于地下空间整体开发,使地下车库实现整体互联互通、车位共享(共有5200个车位),同时建设了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区域能源中心以及地下综合管廊,实现交通、雨水、能源、管线管理的集约化。

《新民周刊》:徐匯滨江的更新升级,如何更具亲和力,让普通人更有获得感?

方世忠:过去,市民对滨江感受度不高,主要原因是封闭,市民无法踏足。从世博会开始,徐汇滨江回归滨水岸线的公共属性,坚持“大开放”而不是“大开发”。我们采用了独具特点的“上海Corniche”公共空间规划方案,以滨江沿线龙腾大道为核心打造一条最“透气”的浦江岸线,让全体公众都能享受滨水地区。

2016年,上海市委提出到2017 年底黄浦江两岸(杨浦大桥-徐浦大桥)45 公里岸线和沿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徐汇段涉及贯通工程岸线8.4公里,包括8.4 公里沿江林荫大道,5 座景观桥梁,80 公顷公共开放空间,10 万平方米亲水平台,3 万平方米配套建筑,9 公里透水沥青跑步道等。

我们将延续“上海CORNICHE”的独特理念,凸显沿江空间及岸线的连续性、开放性、通透性和系统性,在2017年底前全面建成开放,把“望得见江、触得到绿、品得到历史、享得到文化”的美丽水岸还给市民。

猜你喜欢

徐汇滨江城市更新
福州滨江私宅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芜湖滨江天际线
TOD/城市更新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下的高品质物业管理
——国际化大型社区徐汇苑管理特辑(一)
徐汇苑物业以人为本 打造和谐宜居社区——国际化大型社区徐汇苑实事特辑(二)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徐汇苑品质生活,至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