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2017-05-18
新知
中国英文名China源于大秦帝国?
综合 《关于中国英文名China由来的四大说法》
“China源于Cina,Cina源于秦”的观点最早于1665年由耶稣会士卫匡国提出,后经德国学者劳费尔和法国学者伯希和论证,逐渐成为主流。根据他们的研究,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秦国败义渠(今甘肃、陕西和宁夏一带),吞巴蜀,称霸西戎,又因位于华夏民族西出要冲,与印度在西南缅甸发生贸易关系,秦的名号由此传至印度,译为Cina。此时的印度与中亚、两河流域以及埃及、希腊和罗马存在着活跃的贸易关系和其他交往,受其影响,希伯来文的Sininm,罗马拉丁文的Thin,希腊文的Tzinitza,以及英语China都从Cina衍化而来。由此可看出,长期偏居西域,一直被中原诸侯视为戎狄的秦人,是当时域外文明(尤其是西部)接触最多的华夏民族,“秦人”成为对华夏民族的普遍称呼。
但这个说法并未得到一致认可。20世纪初,文僧苏曼殊通过研读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认为China起源于古梵文“支那”,初作Cina,有“智慧”之意,用来指我华夏,是3400年前印度婆罗多王朝对黄河流域商朝所治国度的美称。
此外,俄罗斯等国家称呼中国为Китай,直译过来是“契丹”。中世纪从中亚直到西欧,“契丹”一直是对中国的通称。“契丹”作为中国通名的主要原因,是经过辽金两代的民族融合,“契丹”已经成为华北主要各族(契丹、汉人、女真、渤海等)的通称。之所以这么称呼,也与蒙古人的东征西战和元朝统治有关,他们称中国北方为“契丹”,读音为Cina。
西安事变很多积极策划和实行兵变的东北军军官后来都当了汉奸。
这些汉奸中最出名的是孙铭九。西安事变前孙是张学良的警卫营营长,执行了张的捉蒋命令。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在南京,东北军的主要将领主张和平解决,但企图以营救
西安事变的主角最后有多少当了汉奸
易铭 《西安事变的主角们,最后有多少都当了汉奸?》
张学良为名趁机夺权的孙铭九却一意孤行,要和中央军武力相见,为此他滥杀无辜,东北军主要将领王以哲等都死于他手。这场东北军的内乱不但直接导致了东北军的解体,而且使得古城西安惨遭兵燹。孙铭九为了个人野心闯下这场弥天大祸后,干脆投靠了汪精卫政权,担任驻河南的特派员,后来又跑到山东当了伪保安副司令。
张学良的参谋长鲍文樾担任了汪伪政府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代理军政部长等,抗战后因汉奸罪被捕,1946年被处决。
西安事变前张学良曾在军中成立了一个秘密政治组织“抗日同志会”,其书记应德田西安事变后投靠汪伪政权,当了河南省教育厅厅长。
在西安事变中忠实执行张学良捉蒋命令的东北军骑兵六师师长白凤翔后来担任伪东亚同盟军的指挥官。1943年失去日本人的信任被毒死。
张学良副官兼机要秘书苗剑秋曾一再鼓动张学良策动西安事变,说不要替国民党打内战。但西安事变后却顺利出境到日本当了汉奸。
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参与了西安事变,之后长期在海外,1943年居然加入汪伪政权得了个军事委员会委员的头衔。
白人奴隶贸易也曾一度盛行
李静云 《在澳大利亚之前,英国将犯人流放到哪里?》
北美殖民地的黑奴贸易广为人知,然而,白奴贸易在某个阶段也相当盛行。在南方,白人奴隶曾是早期种植园的支柱,直到18世纪,他们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黑人奴隶取代,到19世纪,白人奴隶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白人奴隶分为很多类型。有些是贫穷的欧洲移民,因为无法支付漂洋过海的船票,因而签订了在北美殖民地当奴仆的卖身契;有些人则是非自愿的移民,他们通常是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被一些称作“幽灵”的人绑架而来;另一些则是犯人为了避免死刑,选择被运往大洋彼岸。
在17世纪,英国五花八门的“重罪”多达300种,闯入民宅或者金额大于一先令的偷窃都能把一个人送上绞刑架。不过,有两个可以逃脱死刑的方法:一是僧侣的特典;另一个是请求王室的特赦,通常来说,法官会递交一个他认为可以宽恕的犯人清单,有一半甚至更多的犯人能得到赦免。
1614年,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跨出了将罪犯运往北美殖民地的第一步。不久,第一批17名罪犯被东印度公司送往海外。
此后的1661年到1700年,约有4500名罪犯持续不断地被运往北美殖民地。1717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授予了法庭直接将犯人转送出境的权力。这意味着大量犯下可以被僧侣特典宽恕罪行的人,可以选择被送往北美的种植园做7年奴隶,来代替鞭打或者烙手的肉刑。而犯下死罪的罪犯则可以在皇室的特赦下,签订14年的卖身契来保命。当然,任何擅自提前终止契约的人都会被处以绞刑。
华佗的麻沸散源头可能在印度
杨津涛 《教科书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常回避一些东西》
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对中国医学有不少介绍,说到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
在记有“麻沸散”之名的《三国志·华佗传》中,并没有说明配方,以至现在众说纷纭。如清人托名所作的《华佗神医秘传》中说是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等;还有不少专家根据文献专门对麻沸散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大致认为麻沸散主要成分是押不芦草,即来自印度的曼陀罗花,这是古印度人进行外科手术时常用的麻醉剂,也是蒙汗药的主要原料。
印度对曼陀罗花的应用极早,约公元前6世纪就已在外科手术中使用。那华佗是如何得知曼陀罗花的呢?史载,华佗早年“游学徐土”。当时徐州恰恰是汉末佛教传播的重要地区,很多西域高僧为躲避战乱,从长安、洛阳来到徐州。据《三国志》记载,与华佗同时代的笮融,曾花费巨资在徐州修筑可容纳三千人以上读经的浮屠寺,其举办的浴佛会吸引万人参与。华佗很有可能是从这些佛教徒那里了解到曼陀罗花的麻醉功效。有学者认为,在梵语中,“曼陀罗花”是mandara-puspa,“麻沸”两个字则分别对应mandara(曼陀罗)和puspa(花)的首音节ma-、pu-。
当然,麻沸散的成分不会仅是曼陀罗花,华佗肯定还加入了其他药物,才有可能达到《三国志》所说的效果。但由于华佗的书籍早已失传,华佗的原始配方至今没人得知。
(责任编辑:叶筱)
(邮箱:wind.01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