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

2017-05-17邵杭军

青苹果 2017年2期
关键词:验电器趣味习题

邵杭军

玩是孩子的天性,可一踏入学校的大门,“玩”与“学”几乎成了两个对立的词。为什么我们在课堂里就不能玩?因为要学知识。为什么我们不能一边学知识一边玩?因为找不到方法。其实“玩”已经不是一个狭隘的词,只要教师有心设计,“玩”是可以融入课堂的,哪怕是高中的物理课堂,一样可以玩的开心,学得有劲。本文作者尝试着在不同的课型中将玩与学习有机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理解,是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认识,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无论情境的外在形式还是情境内容都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

1 趣味化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别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即强调利用生动﹑具体﹑直观的形象,尽可能地激发学习者的联想,唤起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从而更有效地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二十世纪末,布朗等人进一步提出,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境中再运用的可能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学习才能更为有效。因此,应该重视个人与情境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让学生在真实的与应用的环境背景中,通过目标定向的活动,学习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要实施好高中物理新课程,也应创设好课堂教学情境。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在高中阶段,教师有必要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三个新课程课程目标维度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也阐明了新课程应该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所以,趣味化学习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

2 趣味化情境创设在物理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2.1 概念、规律新授课中趣味化情境的创设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学生掌握的好差关键在第一次接受上,因此上好一节新授课是施教过程的关键。每一个新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他们充满着好奇与期待,同时也会有一些害怕。如何让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创设趣味化情境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教学案例1《波的形成和传播》

常规授课中老师通过抖动长绸和绳子演示横波,如果没有弄清其设计思想,不能把握实验的关键,即使拉着绳子摆动半天,也不会形成明显的波。其实要想把此实验做成功,选择什么样的绳子、如何悬挂、怎样摆动是很有讲究的,这是其一。其二,绳波的演示转瞬即逝,学生没有办法去仔细分析体会质点的振动和波动的规律,用微机进行flash动画演示可以分步分析,弥补了这一不足,但电脑制作出来的东西学生总觉得不是实际的,不贴近生活,比较抽象。

《波的形成和传播》趣味化情境创设课

在演示实验结合微机模拟演示分析波动规律后,可以让学生上台来表演。

学生活动:人浪表演,10名同学开始排成一排,男女间隔,身高最好相近。

模拟横波:初始状态:较紧密排列,半蹲。动作:一向上;二还原;三下蹲;四还原。每个同学比前一个同学慢一拍。动作适当慢。

结合人浪表演,在教师引导下再次让学生对波的形成和传播规律进行理解。

评析:在学生的合作和参与中,体会了波的形成和传播,振动的各个质点并不随波迁移。这样不仅增加了情趣,而且使学生觉得波动理论就在自己身边,不再会对看似深奥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产生畏惧感,从而更加愉快地学习到物理知识。

教学案例2《动量定理》

常规授课中老师经常是采用引入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比如为什么跳远的时候要落入沙坑中而不是落在水泥地上(问题待解),然后引导学生采用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再来解释跳远问题,这样设计中规中矩,由问题的提出到方法的推演,思路清晰,也未尝不可,但没什么亮点。

《动量定理》趣味化情境创设课

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有一百块钱要送给你們,但是有个条件,你必须要把钱从固体胶下面抽出而固体胶不倒下。

学生:争先恐后举手(表现出极大兴趣)

老师放一板凳在讲台上(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凳上放一张百元大钞,上面压上固体胶,(注意:为了让学生在抽出纸币时固体胶倒下,固体胶胶体事先切去一半,固体胶放在纸币中央)

教师:选5位同学上来抽取(结果可想而知)

学生:遗憾退场

教师:趁热打铁,下面老师教大家一种方法,学了以后保证你可以轻松取胜。引导大家推导出动量定理,然后结合动量定理让学生分析要让固体胶不倒,作用时间应该怎么样,固体胶怎么放,应选择怎样的方式来抽取。

最后,当然是在学生的“指导”下,老师来完成最后一抽。

评析:通过趣味化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从“遗憾”中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和方法,又让他们用学到的知识来指导实践,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悠长。

教学案例1、2的成效分析?——创设趣味化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设计中,不应该停留在“结论加习题”的层面上,应提倡过程教学,因为建立概念或规律的过程,本身就是科学方法的训练和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会分析、推理、抽象和归纳,还能从中体会并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品质。否则,尽管学生也能解答习题,但物理教学给予学生的,不是如何”学物理”,而是”考物理”而已。

新的教学理念主张学生的学习方式或学习行为应该是有趣快乐的,尽量给他们创设快乐有趣的情境,让他们愉快地主动学习。玩是学生的天性,即使已经是高中的学生,玩还是他们最快乐的事。但课堂学习中是不可能真正意义上放手让学生去玩的,怎样才能实现让学生在“玩”中学呢?尤其是枯燥高深的理论课,更是需要这样的快乐。创设趣味情境,不仅简化了教学的难点,更是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完成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说,在新授课中巧妙的创设一些趣味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2 探究实验课中趣味化情境的创设

物理是实验的科学,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有些演示實验演示难度大,现象一般,可能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灵活处理,可以创造性地将演示实验变成学生探究性实验,让学生沉浸在探究的喜悦中,达到更好地效果,从而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案例3《电荷守恒定律》

人教版3-1课本上图1.1-1静电感应的演示实验对仪器和天气的要求非常高,实验现象很不明显,甚至非常容易失败,所以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演示,学生观察,对学生来讲参与度一般,特别是靠后排学生,很难看清实验现象,往往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电荷守恒定律》趣味化情境创设课

教师活动:介绍并展示实验室验电器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我们用身边常见的材料也可以自制简易验电器。

教师活动:展示自制简易验电器,并演示。

学生活动:伸长脖子看(切切私语,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想不想拥有一个居家旅行必备的自制简易验电器。

学生:想(集体大声回答,对制作简易验电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教师活动:好!老师今天教你们自己亲自动手来做一个。介绍简易验电器的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一次性透明塑料杯一只、铜丝一根(25cm左右)、硬纸片一张(能盖住杯口大小)、锡箔纸一张、泡沫板一块、钉子一枚

制作方法:1.用钉子在纸片中心钻一个小孔使铜导线穿过即可,铜导线一端拧成比杯口稍大圆环状后另一端穿入纸片小孔。

2.剪两片长约6cm,宽约0.5cm的铝箔,每片对折,在对折后的箔片上端钻一小孔。将打好孔的两片箔片穿入纸片下端的铜线内,再将下端铜线拧成小环状。

3.将第二步制作好的部分装入纸杯中,纸片盖在杯口上,整个仪器制作完毕。如下图所示:

学生活动一:制作简易验电器。

学生活动二:检验自制简易验电器的效果。泡沫板摩擦头发后,慢慢靠近验电器上方,观察现象;再移开泡沫板,观察现象。

教师提问:你觉得出现上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后理解静电感应现象和感应起电原理。

学生活动三:用自制简易验电器体验接触起电。泡沫板摩擦头发后,放在验电器上方,观察现象;再移开泡沫板,观察现象并分析接触带电的本质。

学生活动四:两人一组用自制简易验电器探究课本第3页(图1.1-1)的静电感应实验。

(1)摩擦头发过的泡沫板移近彼此接触的验电器。(2)把泡沫板移走,观察金属箔有什么变化。(3)摩擦头发过的泡沫板移近彼此接触的验电器,先把两验电器分开,然后移开泡沫板,观察金属箔的变化。(4)再让两验电器接触,观察金属箔的变化。

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电子转移的原因。

评析:创设趣味化实验情境带来的好处:第一、学生自制的简易验电器做实验现象非常明显,不受潮湿天气的干扰,效果很好。第二、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学生自制简易验电器,方便、快捷,人人亲手参与仪器的制作和实验的探究过程,让他们沉浸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实验给他们带来的激动和快乐,同时也能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教学案例3的成效分析——巧设趣味化情境,让学生在“ 做”中学

新一轮高中物理课程极为重视物理实验,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目前的物理教学正在经历从“读物理”、“听物理”,向“做物理”、“探究物理”转变。但由于课时有限,再加上很多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条件明显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如何落实新课改后的实验教学对大多数的教师来说却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广大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大胆改变教法,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创设一些实验情境或改进一些实验,可让学生沉浸在实验的气氛中,感受实验给他们带来的激动和快乐,同时也能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2.3 习题分析课中趣味化情境的创设

试卷的讲评,习题的分析是高三复习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教师都不愿意上习题分析课,觉得上起来很累,学生学起来很枯燥乏味,根本的原因就是习题讲解缺少学习情境的设计。其实习题课也是学生认知的过程,只是与新课的认知对象有所不同,新课的认知对象是新知识,而习题课的认知对象是知识点的整合、综合和应用。其实习题课同样也能创设趣味情境,且教学效果很好。

教学案例4 习题分析课中趣味化情境的创设

一般习题分析采用的教学方式大多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记、练。这样做导致教师成了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使得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沉闷,教学效果肯定不尽人意。本人在高三习题分析课的时候尽可能将习题创设成问题情境,深受学生欢迎。

习题:如图所示为静电力演示仪,两金属极板分别固定于绝缘支架上,且正对平行放置。工作时两板分别接高压直流电源的正负极,表面镀铝的乒乓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金属极板中间,则

A.乒乓球的左侧感应出负电荷

B.乒乓球受到扰动后,会被吸在左极板上

C.乒乓球共受到电场力,重力和库仑力三个力的作用

D.用绝缘棒将乒乓球拨到与右极板接触,放开后乒乓球会在两极板间来回碰撞

针对以上问题我创设了以下情境:静电力演示仪

现象:打开电源,输出电压,即能观察到来回摆动。

原理:摆球一边感应出正电荷,一边感应出负电荷,被其中一侧吸引,接触后带相同电,又被排斥,从而来回摆动。

评析:

通过情境设计,可以调動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学习物理还是有用的。

通过情境设计,可以加深对于原理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通过情境设计,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案例4的成效分析——创设趣味化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

很多老师上习题课是一讲到底或讲练结合。我认为这样的上课方式一节两节可以,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课堂缺乏新意,听久了昏昏欲睡,老师上课缺乏激情。如果我们能够针对某些习题创设趣味化的情境,相信这样的习题课学生再也不会感到无聊和无趣了,甚至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真是好玩又高效的一种复习教学方法。

3 教学的成效与反思

3.1 教学成效

3.1.1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模式。在课堂中创设趣味化情境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对知息处理的能力,和探究思维的能力。

3.1.2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玩中学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们都说上物理课是最好玩最轻松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成绩自然会比较突出。

3.1.3 提高了教师的探究教学能力。通过在课堂中创设趣味化情境的教学模式的尝试,促使了教师更好地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和研究教材,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积累、总结适合新教材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从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2 教学反思

趣味化教学应用于课堂后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无疑是效果明显的,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有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课时难以把握,一旦把学生的思维打开后,学生想要表达的内容往往是教师难以预料的,如果学生开始偏题,而教师又没有及时把握方向,那么一节课下来会很乱很散又没有重点,所以,本人认为趣味化教学在应用是要讲究一个“适”字。高中课程有很多种课型。如新授课中有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习题课等,复习课中有概念梳理课,例题讲解课,错题分析课,实验设计课。不同的课有不同的设计方法,不是每种课型都适合采用,也不是整节课都要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怎样才能让趣味化教学成为物理课堂的点睛之笔,还需大家共同探讨。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验电器趣味习题
35 kV电容型验电器启动电压试验仿真与分析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双人持杆Y型头高压验电器的研究
一种多电压可调的高压验电器的研究
抓住习题深探索
接触网中验电位置对电容型验电器灵敏度的影响研究*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