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研究
2017-05-17李婷芸
李婷芸
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适应当前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以确保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是目前大学生面前最实际,也是毕业后所面临的一切问题的关键。当前大学生最需要的是提升自身就业能力,以及调整个人的心态,这就需要依靠学习、观察和交际三种能力来提高自身素质,再结合对自身就业能力的认识和分析,以及对就业形势的判断,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创造美好的明天。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空前迅速的发展阶段。每年大量的毕业生面临找工作的问题,他们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目前,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遇到的困难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当今的大学生认识是有误区的,很多大学生还自以为是天之骄子,觉得大学毕业就可以月薪多少,盲目地对毕业后的生活过于乐观。总以为毕业后就应该像电视里一样坐在办公室,用用电脑,打打电话就可以上班了。其实不然,应届大学生毕业后大多都需要去企业一线做起,从基层做起,对企业的工作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后,一般企业才会把优秀的人才提拔起来。而我们的学生往往接受不了,毕业后先从基层做起的事实。所以工作才会难找。
其次,很多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本专业就业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形势没有精确的把握。不同的专业必定就业状况是不同的。例如化工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一般都需要去化工企业的一线工作锻炼一段时间,而我们都知道学生毕业时间是在每年的七八月份,也就是每年的气温最高的时候,而恰巧这个时候,在化工企业工作的一线员工需要忍受一定的特殊气味,我们的学生往往不能接受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据不完全统计,蚌埠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每年的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化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毕业一年内的跳槽率特别高,基本能达到50%以上。这就意味着在工作一年以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换了工作,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是不滿意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问题,学生对自己本专业的认识还不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都没有对本专业有清晰地认识。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认为现在的大学主要是重知识培养,但是轻能力的锻炼,所以有学历没能力、有文凭没水平这种情况还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与此同时,大多数毕业生都想到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大单位这样所谓“体面”的地方去就业,不愿到小企业、基层去就业。这是大学生就业困难又一重要原因。
最后,现在社会上的就业压力确实很大,2016年高校毕业生达76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多了16万人,这么多人同时涌向社会,还都想找工作环境好的,工作压力小的,工资高的工作,这必然使得就业困难起来。
因此,毕业生就业困难有主观的因素,客观的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有以下对策:
第一、改变原先的就业理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天之骄子”的错觉,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就业机会,许多偏远地区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一线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地区,锻炼成才。
第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第三、学校层面,可以以各种形式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困扰,系统剖析社会就业热点,传授大学生就业知识,有的放矢地为大学生提供全面就业指导服务。积极鼓励他们用端正的态度面对就业中的挑战和困难;帮助他们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简历和面试的技巧,并推荐就业。
总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原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一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学校和个人的生存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显得尤为突出了,我们广大的大学毕业生们还是应该以火一样的热情,大胆创新,为我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基金项目:省级教研项目“蚌埠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编号:2015zy068)。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