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外

2017-05-17编辑杨帆图片网络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突尼斯芬兰技能

编辑_杨帆 图片_网络

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外

编辑_杨帆 图片_网络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服务行业职业学校美容美发专业学生们在学习烫发技术

2017年春节刚过,一年一度的春季招聘又开始了。据有关媒体统计,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将达到795万。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往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如果加上中职与初高中毕业生中不会继续读书的人,今年需要就业的青年人数将超过1500万。

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压力,有些高校将考上研究生的本科毕业生也算在了就业之列,以此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在大学,这样的办法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如此的就业难度与就业率统计方式,是我们的特殊国情。而放眼世界范围,自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的就业形势同样令人堪忧。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创新学习环境计划的高级顾问瓦莱丽•汉农的相关研究与统计,在欧洲一些国家,青年人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了30%以上。就业,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面对就业难的问题,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开始通过教育创新,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各种方法,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持续了数年之久。

本期,我们将介绍三个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其中,芬兰经验是强化职业学校的地位,美国经验是普及实用性技能,突尼斯经验是鼓励创业精神。三个国家的侧重点不同,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对创业教育给予了学科意义上的重视,并设置了教学与实践互动的课程。其中的许多理念与方法,都值得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者了解。

教育是要发挥人的潜力,而不是寻找正确答案。在教育中,应该让孩子意识到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要有创新精神,要有企业家精神。

1 .芬兰:50%的孩子都在职业学校

芬兰以其优质的教育而为世界熟知,但大家一定很难想象,在芬兰,有一半的孩子都会选择在职业学校完成他们的最后教育。

芬兰自20世纪中期以后就开始有意识地在高等教育的范围内培养工程师,当时面临国民发展经济的要求,培养工程师是一个具体且有效的手段,而这一办法,最终促成了诺基亚手机品牌的诞生。

诺基亚的成功从结果上印证了“工程师战略”的正确,芬兰教育界开始培养更多的工程师。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之后,芬兰人突然意识到,光有工程师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国家的经济不可能仅仅由一小部分精英推动向前,靠精英建立起来的产业也无法永久持续,要想保证经济体的活力,必须照顾到更多受教育者。从那时起,“创新”与“创业”的崭新教育观点,逐渐在芬兰形成气候。

为了找到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在芬兰的中小学,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开始互相交流,并逐渐意识到加强不同学科之间联系的重要性,开始他们只是进行一些合作性的学习项目,后来则是将创新教育整合成了课程。

通过教育改革,芬兰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了学科之中,职业学校是芬兰第一个加入了创新课程的地方,在芬兰,有50%的孩子都选择上职业学校。

芬兰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芬兰教育委员会会为职业学校提供项目上的资金支持,并引导学校和企业展开合作,共同推出创新性的项目和计划。职业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也会有雇主协会和雇员协会的人员参与进来,形成一个三方系统,共同讨论芬兰作为一个国家有什么需求,如何把这些需求渗透到不同的教育层级,以使学校中的教育更好地匹配社会现实。

在芬兰的农村地区,家长也经常参与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来。对芬兰人来说,创新创业的教育,既有自上而下的计划,也有自下而上的推动力。

芬兰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来自他们长期教育实践中对教育认识的不断更新。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教育改革之后,创新创业教育从职业教育开始,逐步纳入到芬兰教育的各个层面。

随着创新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芬兰的老师们意识到,教育需要人思维的改变,不只是教育者的思维需要改变,受教育者的思维也需要改变。教育是要发挥人的潜力,而不是寻找正确答案。在教育中,应该让孩子意识到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要有创新精神,要有企业家精神。

世界上的很多学校,6岁的孩子每天只上6个小时的课,但是在芬兰,他们只上4个小时的课。教改之后,芬兰老师不能再按照教案照本宣科地教书了,一个有创意的芬兰老师会教学生不要害怕行动。以前的老师只是想要找正确答案,而现在他们想要寻找正确的问题,他们希望孩子能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世界,这种教育观扎根在芬兰教育的课程之中。

芬兰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并不是出于就业单方面的考虑,也不像我们国家一样,把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的教育区别开来看。在芬兰,政府有针对教师培训的长期计划,在对老师进行集中培训时,中学老师与职业学校的老师会被安排到一起,以使大家相互学习。

这种彼此融合的网络式的学习环境,也让芬兰的老师们能够从整个社会生态的角度来看待创业教育,既关注创业教育促成的就业数量,也关注每个就业者日后的生活,关注他们对于未来是否充满信心。

Year Up是美国创新社会企业,为无业青年创建了时长1年的就业技能提升项目,帮助其实现职业焕新

Year-Up项目模式

2 .美国:为未来而准备技能

据波士顿全球日报去年9月份的一则新闻,在美国,有600万青年没有稳定的职业发展渠道,而在未来的十年内,由于毕业生所掌握的技术与职场不匹配,美国将产生1200万的工作岗位空缺。

在这一背景下,一个名叫“Year-Up”的机构在当月获得了由波士顿全球日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麻省总医院举办的盛会——Hub Week中包容性创新大赛“为未来而准备的技能”板块大奖。

Year Up于2000年成立于美国波士顿,2005年之后,先后在纽约、芝加哥、硅谷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帮助美国东西海岸主要城市内的无业青年。从第一届招收的22名学生起步,到2016年,Year Up总共为13000余名贫困待业青年提供了就业技能培训。

作为成功衔接教育与就业的案例,Year Up曾被麦肯锡咨询公司写进其研究调查报告《从教育到就业:设计一个行之有效的系统》(Education to Employment: Designing a System that Works)。这份报告覆盖了25个国家,深度调查了100所衔接教育与就业的机构,涉及了全球7500万无业青年,以及招聘不到初级职员的企业。其中最令人惊讶的发现是:关于学生的就业准备成熟程度,教育者的信心远远高于学生与企业的信心。这一发现意味着,一些学校和老师其实并不了解市场和雇主到底需要哪些职业技能,他们的教学仍旧是书斋式的,因此也没能成功地培训出一个被职场看好的学生。

学校的社会性价值在于为其同时代以及未来社会的经济生产提供技能匹配的人力资源,然而,由于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模式停滞不前,其毕业生无法满足现代雇主对人才的需求,这就导致了大批青年就业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为学生提供新型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教育机构应运而生,Year Up就是其中之一。

Year up看到了青年人力资源的技能与雇主需求衔接不善的问题,因此为无业青年创建了时长1年的就业技能提升项目。这个项目通过三个方式来提升这些青年的就业可能性:前半年进行硬实力与软实力提升,后半年去企业实习。它的服务对象是美国的低收入社区、城中村里的高中毕业生。85%完成这个项目的青年在4个月内继续上大学或被雇佣。完成该项目的青年,起始年薪达到3万美金以上。Year Up每年服务3000余名学生,在解决贫困青年就业问题的同时,为全球1000强企业提供人才。

学校教授技能与社会所需技能的不匹配,已经成为许多学者关心的问题。本文前言里提到的瓦莱丽•汉农,曾针对这一问题做了大量社会调查,最终写成《学以致用》一书,她不赞成当今社会大部分学校把学术学习和职业性学习分开来处理的办法,认为最好的教育体系,应该是把二者结合起来实施。

由于瓦莱丽等学者的努力,我们国家的一些教育者也看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比如近几年“21世纪核心素养”这类观念的提出,即是在职业教育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背景下,希望通过从综合能力上影响占比绝大多数的普通中学学生,从而改善他们不久后即将面临的就业难问题。

突尼斯位于非洲北部,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国家

Slim Khalbous,突尼斯高等教育、科研及信息与通信技术部部长(右一)参加WISELIFE中国教育论坛圆桌论坛“面向每一个人的创业教育”

3. 突尼斯:鼓励首创精神

大多数时候,我们想要在教育上获得一些经验,都会首先把目光放在欧美一些国家,事实上,在非洲,也有着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突尼斯的大学就走在了我们前面。

突尼斯位于非洲北部,从面积上来说是一个小国,经济体量小,但是其国民的受教育水平非常高,如今国家的科技水平也比较发达。

自20世纪50年代独立以来,突尼斯政府就非常重视教育,到今天,已经建立起了所有人都可以享有的义务教育,这在非洲国家里是不多见的。

此外,突尼斯的大学教育也很繁荣,他们的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高涨的创业活力,这也与近几年的教育改革有关系。

突尼斯高等教育、科研及信息与通信技术部部长Slim Khalbous是一位年富力强的官员,富有学者气质,他主导下的大学教育,以鼓励大学生的首创精神为第一工作要务。他认为在突尼斯义务教育已经取得成功的时代,教育不再是教学工作本身的问题,而是要改变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他所看重的创业教育,也不是从技术角度来说,而是从培养创新、创造力的精神角度打开局面的。

在突尼斯的大学里,行动、参与和创造,是存在于大学生意识里的主流思想。突尼斯诸大学的教育理念,是告诉每一个年轻人,他们要参与到与别人的合作之中,而不是等待别人给一个工作,或者必须借助政府的关注,才去创业。

这种理念的培养和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事实上它们也是长期积累和改良的一种结果。

突尼斯整个国家都把创业教育看成是一项国家战略。一开始,作为教育部长的Slim向大学提出了一个建议:要多组织一些有关商业的,有意见领袖参与的报告会。报告会的目的,是想通过这些会议,告诉大学生,创业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但起初,这个办法的效果并不好,对于当时的大学生们来说,这些会议太正式、太社会化,仿佛与自己的学习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起初的新鲜感过后,大家就不去参加了。

后来,突尼斯教育部门开始鼓励大学在教育计划当中设立一些相关课程,因为作为一个课程,就要记分,慢慢的,大学生就不再把此类会议当成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他们开始把那些意见领袖所讲的社会知识当作学科知识来掌握。随着报告会的增多,报告内容重要性的加强,大学生与企业家者之间有关创业方面的交流也变得多起来,学生们开始意识到,大学阶段的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学校层面上了。

有了意识上的转变,突尼斯教育部又着手促成大学生行动上的改变,因为一件事只有亲身参与进去,才有可能真正转变自己的思想。于是,一些协会、俱乐部之类的组织相继在大学里建立并发展起来,学生可以自由地创立一些协会,组织诸如音乐会、虚拟业务、市场调查之类活动。这一参与和实践的过程,既是锻炼的过程,也是对理论学习的一种补充,最关键的,是它们让大学生理解到了主动的精神、创业的精神。

在突尼斯的教育官员看来,推动创业精神,是为了改变整个大学的教育面貌,把大学从生产书本、生产学历的地方,变成一个培养优秀公民的地方。学历不再是最终的归宿了,现代社会正在变革,人们应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突尼斯芬兰技能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劳动技能up up!
在芬兰坐火车
秣马厉兵强技能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拼技能,享丰收
突尼斯柑橘出口量减少了21%
画唇技能轻松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