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学与项目式学习 >>>
——专访先锋教育学校刘晓伟校长

2017-05-17周春伦张艺芳供图布彦隆之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先锋学会家长

本刊记者_周春伦 张艺芳 供图_布彦隆之

信息化教学与项目式学习 >>>
——专访先锋教育学校刘晓伟校长

本刊记者_周春伦 张艺芳 供图_布彦隆之

两次到先锋学校采访,记者最大的感受是自由,区别于传统学校,这里没有班级区分,没有学科限制,更没有为学生设定不许玩游戏之类的禁区,反而引导学生在信息的世界里以项目为主导,展开更有价值有效率的学习。

刘晓伟先锋教育创始人,先锋教育学校校长兼文化课导师,青少年和儿童早期教育专家、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国家心理咨询师,率先把“项目教学”和查德博士引入北京幼儿园的专家。

记者:先锋教育学校的前身是“成都现代私塾”,早在2002年学校成立之初,您就开始尝试利用信息化进行教学,这与您的教育经历和观察,有怎样的关系?

刘晓伟:我对教育的关注,最早是从去美国留学开始,但当时我的本意还不在教育本身,而是美学和艺术方面,把艺术和教育结合在一块。我们中国的艺术教育在当时就是唱歌跳舞弹琴画画,都是术的方面的东西,而在美国已经是Education Through Art,即通过艺术来进行教育,把艺术作为一个手段来进行教育,比如,如果“做人”是教育的最终目标,那么通过艺术来培养你做人,而不是通过艺术来让你成为一个艺术家,成为一个匠人。所以我当时就放开了,生出了要在中国做这样的教育的想法。

刚回国的时候,90年代,那时候是个全民皆商的年代,做教育的人身份很低,大家都做生意。那时候,中国就开始提出从高中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那个时候的信息课程从上到下路子都走偏了,那个时候叫微机课程,相当于免费帮微软培养用户,教的是怎么使用微软软件,但软件是在不断更新升级的,我们不应该花这么长时间来学这个,只需要学会看帮助菜单就可以了。信息技术很重要,但信息技术该怎么教?我们当时就在考虑这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考虑到信息技术教育?因为个性化教育的成本很高,但是信息化可以让这个成本大大降低,通过网络就可以了。那是2000年左右,当时上海在做教改,我们就帮他们做信息技术这一块。我们的思路是希望通过信息技术来实施全人教育,信息技术只是我们实施教育的一个载体。

“项目式教学是解决真实世界的真实问题,任何一个真实的问题都是综合的,不仅仅是单学科问题。”

记者:现如今,信息化已经成为全面事实,受其影响,我们的思考方式、学习方式、教育方式正在发生巨大改变。在这个背景下,先锋做了哪些尝试?

刘晓伟:中国人受教育是为了找到好工作,要找好工作就要上好大学,就要上好的高中,要上好的初中、小学,现在甚至要上好的幼儿园。整个教育就是为了考试服务,但我认为这些考试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的考试大多只是考你的记忆力,你只需要背标准答案就可以了。我们学的东西是已经过时或将要过时的东西,但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的是检索信息、分析信息和判断信息的能力。所以我提出了先锋教育。

学校里应该教学生什么呢?在先锋学校,我们有五大教育目标:学会做人: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品德标准,但是人类有共同认可的一些价值观念,比如说尊重人、有爱心、有耐心、有意志力、宽容、自尊等;有了这些的好性格,你会受用终身,这是比挣很多钱、上名校更重要的;学会思考:批判性思维,有辨别能力,有独立人格,能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未来社会不可能有铁饭碗,有学者研究,未来人一辈子要换六到七份职业,现在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的行业,要适应未来社会,必须要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会交流:交流沟通能力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会合作:未来的事情,不太可能你在家里的小作坊就做了,很多事情都需要和别人合作进行。这五种能力是无论将来你从事什么行业,一辈子都需要的。

确定下来“五会”之后,我们又考虑:怎样教这“五会”?我们觉得项目式教学是最好的一个途径,让学生学习解决真实世界的真实问题。任何一个真实的问题都是综合性的,不仅仅是单学科问题。

记者:先锋学校的教育探索是非常个性化的,其中就包括问题式教学、项目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究竟是怎样进行的?对老师有哪些要求?

刘晓伟:最早,项目式学习我是从幼儿园开始做的,比如小孩子刚开始认知,辨别颜色、分类,我们传统教育的方法就是教一些概念,但孩子的认知要从具体到抽象,从实践基础上得来,如果只是灌输式传授概念,效果不会好,而且孩子是被动学习。我们是这样来教的,比如到冬天,发现孩子戴手套了,每个人的手套不一样,有不同的颜色,有的是五个手指头,有的只有一个手指头,还有的没有手指头,手套的材质也不一样,有棉的、毛线的,等等。数字、颜色、大小、保暖安全生活知识都整合在里面了。做深入了,可以延伸到方方面面,是全方位的认知。

在先锋学校,项目式学习全部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项目,我们的项目式学习最少的是一个人一个项目,大多是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的团队项目。比如咖啡馆项目,它的操办涉及文化、经济、数学、商业、美学、心理学等各个领域;校园改造项目甚至涉及风水学。再比如我们有一个12岁的小女生熹熹想养小动物,就从养仓鼠开始,在养的过程中她发现仓鼠的学习能力很强,原因是什么呢,原来仓鼠是在不断练习,熟能生巧,她的观察日记也写得很有意思。

项目式教学不是乱做,有一套方法。项目式教学一般有三个阶段:项目的计划和启动、项目的开展、总结和反思。项目式教学还有五个结构性特征:讨论、实地考察、表述、调查、展示。这些方法是贯穿整个项目过程的。

老师的角色是多方面的,是在不断变化的。他要扮演一个引导者、一个学习伙伴,有时候还要扮演学生,很多的角色。我最忌讳的是老师扮演传统老师的角色、教知识的角色,为什么?因为一旦你去教,就很可能阻碍了学生去主动探索。比如,我们先锋学校布彦老师教历史,重点就不是教学生多少历史知识,而是教他们学会如何去学习历史,以怎样的历史观来了解历史,看待历史,更多的是一种逻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最重要的。

当然,作为老师,应该了解项目式教学的基本框架结构,通过观察,判断什么时候该介入项目。老师应该去关注,孩子的兴趣在哪里,孩子的思考在哪里,项目推进过程中,五大领域的目标会得到实现。这也是建构式学习。孩子不是一张白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当他把未知和已知的东西联系起来,学习才会发生。老师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未知的和已知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只有只有学生主动学习时,真正的学习才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刘晓伟认为,只有真正自由的人才可能真正形成自律。因此,先锋学校的老师们力求创造一个让孩子以及自己能够自由生长的环境

只有给孩子选择的自由,才能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记者:先锋学校给学生营造了一个非常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其背后是学校对学生的相信,相信他们有能力去判断、选择、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学校为何有这个自信?如何在管理层面进行保障的?

出国游学,在一次次的人文行走中,深入了解各国文化

刘晓伟:“五会”教育目标,其中第一条是“学会做人”——这里面就包括很重要的责任感:给孩子自由的同时,也赋予他责任。只有给孩子选择的自由,才能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自由和责任是双胞胎,学生有选择的自由权,也就意味着必须同时承担自己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我们学校管理的很多规定,比如说寝室的规定,都是由学生制定的。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这对我来说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很多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家长、老师决定一切,学生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也自然不用承担选择的后果。如果要让学生自己选择,他就得自己做出思考,这也是为什么“学会思考”也有很重要的地位:思考力能让孩子做出明智的选择。

我们对学生的管理并不是通过外界去强制他,而是要他形成自律,通过自律的办法来管自己,我们更强调自我管理。只有真正自由的人才可能真正形成自律。我要举的例子就是金字塔建造,绝对不是奴隶可以建造出来的,一定是自由人建造的。

记者:先锋学校的家长大多也是从传统教育环境里生长出来,从传统教育到如今,必然经历一个过程,有哪些问题需要面对?先锋如何影响他们的?

刘晓伟:理念的冲突肯定是最大的问题。首先,学生来先锋必须是自己的选择;其次,家长要对我们的理念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可,即便不完全赞同,他也是要愿意尝试的。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学校也是要不断跟家长磨合,让家长了解我们。我们常常有各种活动让家长参与,家长们在家长群里也有交流。孩子的变化其实是对家长最好的教育和说服,他们能够看到自己孩子的变化和成长。

刚开始最大的冲突肯定是家长觉得我们不管孩子,传统学校是什么都要管。我们曾经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对我们学校的管理提些要求,家长就提过这样的要求,比如,希望学校规定何时起床、何时吃饭、何时上课、何时睡觉,总之严格规定学生的作息时间并严格监管。学生当场就回应,这不就成监狱了吗?每时每刻都监管得很严,没有一丝空隙。所以我经常讲,我们先锋的老师需要扮演很多角色,但不希望扮演保姆,扮演警察。

我们老师作为导师,实际上是创造一个让孩子包括我们自己能够自由生长的环境。所以我们的规矩其实很简单:安全。自由都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很多人觉得如果给了孩子自由,他们会无法无天,会胡作非为,但他们忘了,给孩子自由的同时,其实就是给了孩子责任,他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的,所以他不会无限制地去做任何事情。

猜你喜欢

先锋学会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学会分享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