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本位·本真
2017-05-17陈雯
陈雯
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我园地处同里历史文化名镇,文化资源源远流长,民风民俗古朴纯正,民间工艺鲜明独特,这一切为孩子与自然、区域活动环境的互动,为实施教育提供了可能。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园在“十二五”期间开展了课题《民俗文化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以本土资源为载体,以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发园本课程。坚持发动家长、教师、幼儿以各种形式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大家成为园本课程的开发者、支持者、实施者。
一、抓住本体——因地制宜
民俗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都是难能可贵的教育资源,在民俗文化教育时要紧紧围绕因地制宜,从实践出发。
1.梳理家乡文化,建立资源模块
幼儿与家乡是同呼吸的,往往因为司空见惯而容易让人疏忽的乡音、乡情、家乡的文化等,似乎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却实实在在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因此我们紧紧抓住“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点,以本土文化(同里本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心”,收集、整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民俗文化资源,建立我园的民俗文化资源模块。
我们通过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各类调查问卷,走向景区实地观察等活动让幼儿深深感受到“我住在同里”、“我是同里人”,是一件多么值得自豪的事。并以《指南》为背景,社会领域为切入点,进行“民俗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实践活动。开发中我们注重民俗文化的积极意义(关注美德、感受优美、注重能力、鼓励想象、支持合作),根据资源的特质、幼儿年龄特点和需要甄别选择,合理开发。实践性强和可操作的民俗游戏材料;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民间歌谣;本地区特有的民间工艺;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传统民俗节日和饮食文化等等,都成了我园课程内容设计的有机选择部分,建构了“民风与民俗”、“民间工艺”、“民间童谣”等主题式课程。
2.关注幼儿活动,拓展实施途径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也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我园教师积极把民俗文化融入角色游戏,对其进行了大胆创新,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独创性、实践性的丰富与扩充。如融入古镇饮食文化的角色游戏,使幼儿“乐于交往与合作”。教师每次带领孩子们到古镇上游玩,各色各样香气扑鼻的同里糕点,总能让孩子们驻足良久。于是,在班级区角中“同里特色‘小吃店”也就应运而生了。孩子们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在相互协商中进行小吃店中的角色分工与合作,如:小店老板、点心师、小店伙计、推销员、收银员等等。他们结合自己已有经验与自主想象,把小吃店红红火火的运营了起来,吸引了源源不断的“顾客”,并于之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自然而然,孩子们的交往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与提高。另外我们的瓶子工艺坊、巧手绣坊、小小剪纸坊、‘稻草DIY制作区等等融人古镇工艺文化的角色游戏,也培养了孩子“乐于探索与创作”的精神。
《纲要》指出:要创设具有丰富的本地文化内涵的教育环境,为幼儿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关注民俗文化教育与幼儿生活、游戏的联系,关注与其他教育活动的联系。在教学楼的整体创设中,具本土特色、民俗文化、创新理念于一体,不仅开辟了民俗文化特色教室,引发幼儿参与民俗文化自主性活动;还充分利用三楼的连接走廊,拓展为特色走廊,使孩子们在这种浓郁的民俗氛围中,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创造与成功的快乐,并自然而然地走近民间艺术。
二、立足本位——兒童立场
“真正适合幼儿的课程才是最好的课程”,这是园本课程的追求。因此在民俗文化特色课程的建构中,我们关注幼儿,关注课程资源与幼儿学习方式的有效交互,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创设情境,拓展途径,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学习。通过环境创设、日常生活、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多途径有机灵活地展开。每次活动的产生,可以是幼儿自发生成的,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必须是幼儿感兴趣和需要的,能整合各个领域,激发幼儿主动探索,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的。
区域活动在内容、形式上更加开放,很好地满足了幼儿不同的需求。因此我们将民俗化主题活动渗透到日常区域,如艺术区、科学区、表演区、建构区等,开展主题背景下的探究性区域活动。同时我们也不忽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向幼儿介绍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们就以“浓情端午”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用自己的方式庆祝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通过做龙舟、摘艾草、穿戴五毒服、包粽子、做彩蛋等一系列生活化游戏化活动,了解端午传统习俗。
三、体现本真——多元整合
陶行知说:“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我们的幼儿教育必须树立幼儿园、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才能实现“整个教育”。在民俗文化特色课程开发中我们发现课程资源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上面,也不只局限于幼儿园内部,它分散在幼儿园园内、园外的各个角落。我们与同里旅游公司签订协议,作为我们的园外实践基地。整个同里古镇就是幼儿的一个实习场。同时还和家长、社区紧密联系,汇集多方面教育资源。有课题的研究人员、幼儿园的非幼教专业老师、家长(旅游公司的工作人员、研究同里志的),更有“苏州民间工艺家”第一人——同里剪纸艺人计建明。在我们开展民俗文化研究中,家长和社区资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外部大环境与幼儿园小环境的结合,建立家园互动,形成促进幼儿发展的合力,实现资源共享。
在民俗文化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之旅上,我们将紧紧围绕“本体·本位·本真”,让我们的园本课程散发更浓郁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