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爱蕴美理念指导下的自然角环境创设
2017-05-17林湘颖
林湘颖
一、自然角环境创设的必要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自然角作为班级环境的一部分,承担着相应的教育职责,并引导着幼儿将生活与自然相联系、结合,它是对幼儿进行自然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
二、何为融爱蕴美理念指导下的自然角环境创设
1.始于幼儿,忠于自然
幼儿是一日生活的主人,也是自然角的小主人。因此,养殖与培育的内容应该由幼儿的兴趣所决定。教师作为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以适当引导,但不干预幼儿的兴趣。
其次,自然角注重自然二字,必须返璞归真,将“真”与“美”相结合。既要注重自然角整体环境风格的一致,也要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适宜性。以动植物作为自然角的主体,例如用真实的爬山虎取代廉价的塑料装饰品,用简单可得的树枝、麻绳、木桩等材料进行自然角的搭建与布置。
2.融入文之爱,蕴生命之美
自然角除了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物的生长,发现自然规律外,还承担着引导幼儿与自然界互动,继而产生亲社会行为的职责。在引导幼儿种植的同时,也要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如幼儿在自然角中可以通过照顾动植物等一系列活动产生关心、照顾他人以及与人合作等意识和行为,应及时给予关注和肯定。
3.创内涵之境,蓄科学之养
班级环境创设的角角落落都渗透着教师的教育理念,自然角也是如此。苏州园林以其“移步换景”名满天下,在此环境浸润下的幼儿园自然角也必须立足园本、班本特色,打造自然角内涵之境。
除了内涵之外,科学也是自然角的一大支撑。教师必须首先了解自然角植物的属性、科学摆放方法等。例如多肉植物以其“可爱”、“好养”而著称,也在一时间出现在了幼儿园的自然角。但鲜有教师思考:多肉植物放在自然角合适吗?放在哪个年龄段合适?他们能给幼儿带来多大的启发或认知?多肉植物虽易存活,但生长速度十分缓慢,不便于幼儿观察。一些植物上还长有小刺,易对小年龄幼儿造成伤害,因此摆放也需要教师着重考虑。
三、如何践行融爱蕴美理念指导下的自然角环境创设
1.幼儿为先,订立主题
(1)确立幼儿主体地位
自然角不仅要具有展示性,更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其内容需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愿望,注重其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的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如自然角应尽可能投人些可供幼儿自己操作实验的材料,留下空间让幼儿自己种植和饲养,鼓励幼儿参与选择和收集材料,支持幼儿验证自己的想法。只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自然角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2)延续班本特色
自然角外部环境的打造要与班级整体环境一致,例如班级布置呈现海洋系列风格,那可在自然角中多增设贝壳、珊瑚、水生植物等。自然角物品的陈列不在于多、杂,而在于精和细。要延续班本特色,进行系列的延伸,而不是随意借鉴其他班级的精华之处进行杂糅。
3.自然为真,进行打造
(1)遵循自然规律
动植物的生長均遵循自然的季节性。针对自然角生物可持续性不强的问题,教师应带领幼儿先深入调查各动植物的习性,制作成简易的标牌,既方便幼儿日常照料,也便于提升家长对自然角的了解。
(2)打造自然风格
谈起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人们往往会想到可爱、卡通、五彩等字眼,但过于鲜明的色彩及卡通人物容易转移幼儿对自然角的注意力,破坏自然角整体的清新风格。因此,自然角色调应选择绿色、白色等浅色调,材质以木质、陶土为主,也可以增加瓦片、玻璃,将生活中易得的材料进行自然投放。
3.科学为本,丰富内涵
(1)科学性
自然角的打造应严格按照八大区域进行创设:水培区、水发区、土培区、观赏区、饲养区、呵护区、果实区、工具区。在确定投放内容后,教师和幼儿应当根据动植物的自然习性进行摆放。合理的摆放与照料是自然角科学性、延续性的保障。在摆放时应遵循“安全至上”、“高低结合”、“同类归置”原则,将有刺的动植物放置于角落并树立警示牌;高低错落的摆放既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遵循其规律,又提升了自然角的美感;植物应当根据其科目进行分类摆放。
除了动植物的摆放外,自然角也是幼儿接触大自然的一方天地。教师可以投放关于自然现象的小实验、动植物的不同模型等丰富自然角的科学性。
(2)丰富性
生物角可呈现自然界物种的丰富性和变化的多样性。除了调动幼儿的好奇心之外,自然角也要引起幼儿的持续关注。除了收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以及自然物之外,教师可以每月更新一次自然角的观察主题,如2月的观察重点是多肉植物,3月的观察重点是绿叶植物,形式的不同也有助于幼儿兴趣度的提高。
(3)层次性
不同年龄班,自然角中材料的种类和呈现方式应具有连续性、相关性、变化性和渐进性,既具有统一性又避免雷同性,即应当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从小班到中大班,材料种类可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逐步丰富,同一类材料在不同年龄班应有不同的设置方法和层次要求,逐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