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导图为教学减负增效
2017-05-17邱宽勇
邱宽勇
中国教育最缺的是什么?孩子的创新、个性化的培养。中国教育最受诟病的是什么?是应试教育,因为应试教育抹杀了孩子们的创新与个性。如何能够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保持孩子们的创新和个性?我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这个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方法、策略、观念充斥着教育世界,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怎样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并学会学习?本文就思维导图这一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浅谈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它又称脑图,是英国教育兼心理学家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有效思维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和概念去指导教学,就是在学习中不断地引导和培养学生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文章的主旨。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它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线状的,和人类本身的思维方式不太相符,学生常会陷入一种学了后面、忘记前面的困境,尤其是在篇幅较长、理解难度比较大的课文,这种情况更是普遍存在。这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更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的知识经验一般比较表层,其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和概念性较强的课文和阅读材料难以理解,或者难以从整体上去把握。而思维导图具有将知识可视化的特性,它凭借图形、线条、符号等方式的连接,将复杂的知识体系以结构图的方式清晰地表现出来。因此从思维导图上,我们能够很明确地看出课文的主要结构和层次,帮助学生整体分析一篇文章的结构、段落、重点等,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性认识和理解,从而发展抽象思维。
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五下《灰椋鸟》一文时,带领学生边学课文边绘制成了这样一幅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思维导图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般都是学生将写好的文章交给教师,教师进行阅读和批改,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仅限于对于作文格式以及写作方向的修改交流,在写作的思路形成以及内容方面,教师和学生之间基本上没有过多的交流,都是教师布置任务,然后学生进行自由发挥。
1.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优化学生的写作思路
小学生之所以对写作教学不太感兴趣甚至是产生畏惧的心理,主要是学生觉得写作没什么话可说,要是能够打开思路,写作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个困难,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学生写作思路的优化,让学生能够有思路进行写作,消除学生无从下笔的问题,解决“开头难”的问题。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学生练习作文,要他们先写提纲,就是要他们想清楚然后写,不要随便一想就算,以有点朦胧的印象为满足。”思维导图就是一个更加精确、更加清晰的提纲。
特别对于三年级作文刚起步的同学,教师更要带领和帮助他们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然后再下笔。比如,在一次“畫鼻子”的课堂游戏结束后,我让学生把这次活动写成一篇习作。我带领学生回忆刚才的游戏过程,绘制成下图。
然后,让学生在各自的作文草稿本上也绘制这样的图,但是要求根据自己的回忆要将老师的图具体化,具体到某某同学,具体到绘制结果等,也可以自己做个性化修改。我还将一些适合这次习作的好词,如,争先恐后、哄堂大笑、小心翼翼……写在思维导图的一边,提供给学生参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词放在自己的导图上。在这样的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应该不会再有畏难情绪,也不会写不出东西,长期这样的训练,能够让学生思路清晰,提高对作文的写作兴趣。
2.思维导图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帮助学生表达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运用想象能力丰富写作的内容,对文章的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拓展,作文的内容是来源于生活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自我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写作练习中,学生的思维来源于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想象空间的拓展,有更加宽的写作空间。
比如,在一次半命题作文《难忘的……》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进行举例教学,通过《难忘的一件事》的导读,让学生先了解一下对于这类题目的写作形式和内容,对整个题目有更加具体的把握,然后学生就可以进行有效拓展,联系身边的实际经历,不一定将写作定位在难忘的一件事上,还可以是难忘的一个人,难忘的景色等许多角度的描写,拓宽写作的范围,只要联系生活时自身感觉比较难忘的人和事都可以进行描写,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感受到生活中的任何经历都会对写作产生帮助,会让学生更加乐于观察生活,运用到写作当中,让写作成为体现生活的途径,运用想象,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快乐的学习。
三、结语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是一种探索性尝试,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接受、喜欢,尤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使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会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好地将“思维导图”深层次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真正为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