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一问、二辩、三明、四破”四步教学法

2017-05-17郭洪照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灰雀列宁辩论

郭洪照

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需要把观念落到实处。其中除教育方法及技巧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堂模式的转变。只有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模式,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才是真正高效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它的成效已被国内外中小学所证实。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更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发展思维的发散性与求异性。而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小学语文老师,在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同时,我发现农村孩子特有的合作意识与思维的开放性,以及他们生活的空间没有更多的约束与限制,从而找准了农村小学生小组合作的关键点,并大胆推陈出新,更好发挥头脑风暴法,有力地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建设。现把它归纳为“一问、二辨、三明、四破”四步教学法。

合理的分组是高效合作的前提,我先把全班64名学生,据其基础知识、能力、性别、智力状况、性格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求同存异”的原则分为16个小组,并尽量做到了每组一名优秀生、二名中等生、一名上进生。这样分配便于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学习,更方便他们志同道合,发展业余特长,也便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同时,组长大都是一些能力较强,且性格外向开朗的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这也是进行头脑风暴的良好基础。

小组内的四名学生,我又按活跃度及成绩编为1#、2#、3#、4#。(1#是上进生,2#、3#中等生,4#优秀生,但并未向学生说明)在合理的分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

一问,指的是提出和发现问题

首先,教师得创造提出和发现问题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好问、多问、深问、怪问。对不爱提问的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应鼓励勇气;对提问题但抓不住重点的学生,应该耐心引导,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大胆创新。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任何成功者的重要素养,我们的大脑不能仅视为贮存知识的仓库,还应视为来料加工、创新价值的工厂。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习好”的首要标准。

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一是解放眼睛,二是解放大脑,解放双手,解放嘴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任何创造都是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的。例如,讲到三年级上册课本第二单元《奇怪的大石头》时,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正是由小时候发现并提出“大石头”的来源,最终闻名世界。我重点讲述了李四光提出和发现问题的重要性。不要忽略细节。

在这一环节中,我并不追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完美性。只要敢想敢说,你就是最棒的。就连我们班二年级语文得13分的一名学生,也变得积极和大胆起来。手总是高高的,唯恐老师忘记他,而且也慢慢爱上了语文课,开始一笔一画地写字,认真地读书。虽不流畅,但付出了努力。这其实就是我要的。

再如:学习三年级上册《灰雀》一文,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

生1:列宁得的是什么病啊?

生2:列宁生病,还能去公园散步,我生病为什么只能住在医院里?

生3:列宁自言自语时,小男孩能听见吗?

生4:这是真实的故事吗?

生5:小男孩说谎,列宁为什么没有揭穿他?

生6:灰雀会说话吗?

生7:小男孩喜欢灰雀吗?

生8:灰雀长什么样子?

生9:……

师补充:

1.小男孩到底喜不喜欢灰雀?列宁喜欢吗?有不同吗?

2.假如灰雀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呢?(开放性)

3.……

二辨,指的是有效的“辩论、辩解”,把“论”解释为议论、讲述。辩论的意思就是辨别论述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较低,故提出问题的水平也有限。好在经过训练,终于能提出不偏离太远的题目,这也是值得欣慰的。这同时需要教师充分的发挥引导作用,重在把辩论引导至文章的重点、难点及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上来,于是乎,出现了激烈的生生之间的辩论及师生间的辩论,也由此把一堂倾听课演变成了辩论课。

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小组辩论开始了。

例如:小男孩到底喜不喜欢灰雀?列宁喜欢吗?有不同吗?16个小组一致认为列宁喜欢灰雀,因为他每天都来看看它们,并给它们面包渣和谷粒。对于第二问,则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其中13个小组认为,小男孩不喜欢灰雀,因为他把灰雀捉起来,说不定想吃掉它,而且他还撒谎。另3个小组却认为小男孩也喜欢灰雀,却找不出冠冕堂皇的理由来。

这时师相机提示:大家喜欢教室外鲜艳的月季花吗?有粉的、黄的、白的、紫的,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生(异口同声):喜欢!

师:老师和大家一样,也非常喜欢月季花。于是乎有一天,老师就摘了一朵,并把它插到了办公室的花瓶里,大家都夸它漂亮。

生面面貌相觑,肯定在质疑老师的行为,因为老师一再叮嘱,要爱护花草树木。短暂的沉默后,终于有个学生开了口:“可是……

老師,不能随便摘花啊。”“噢,只顾着喜欢了,没想到犯错了。对不起,老师错了。”我故作恍然大.晤地说。

师:跑题啦!现在我们话归正传,小男孩到底喜不喜欢灰雀?

生(再次异口同声):喜欢!因为他也是只顾着喜欢了,没想到犯错了。

师:原来是这样啊,只是喜欢的方式不对。那么它以后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喜欢灰雀呢?

生:把灰雀放归大自然,让它自由飞翔。

有道是“理不辩不明”,经过辩论,更多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协作能力。这个过程是整堂课最为激烈活跃的部分,让学生的每个细胞都进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明,指明了、明确

经过辩论环节,理越辩越明,学生自然会是非曲直明了于心。辩论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方式,很多事情不经辩论,孩子们就不愿意费脑子去想的,课堂会一度再成为波澜不惊的课堂;可是经过深入的思考辩论后,才更多地发现了背后隐含的许多道理。

四破,指教师的收尾与点拨

俗话说得好,事不点不破。经过以上三个环节,教师的点拨也自然水到渠成,收归全文,画龙点睛。整个一堂课,教师充当的不过是这样一个角色:秩序的维持者,扶手与拐杖,一本活字典,一个旁白者。而把更多的时间让给了学生,而学生的表现也恰恰体现了教师的预想。

猜你喜欢

灰雀列宁辩论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灰雀》读后感
《灰雀》读后感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小白云和小灰雀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