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构建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2017-05-17严珍
严珍
摘要:合作学习小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使教学中动态因素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来,使小学生树立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而为了构建有效性评价机制,教师可以从设置科学性评价标准、将主客观要素有机整合、多元化评价并实施激励体制几方面入手,继而去达到上述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评价机制
一、合理地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建设的基础
教师依据班级的实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组,最好确保一个学习小组中既有学优生也有学困生,既有活泼好动也有性格缄默的小学生,也就是说数学教师始终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划分小组,从而去使各個小组学生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逻辑思维能力均能够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此外,为了有效地建设健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对小组成员进行科学的分工也是极为必要的,从而使学习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小组成员手中,并采取轮换体制,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对其完成学习任务的成效进行综合的评价。
二、借助设置科学性评价标准的形式,构建学习评价机制
编制具有科学性特点的评价标准是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动源,也是合理学习评价机制构建的依托。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性质,所设定的评价标准之间固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评价标准包括两大成分,即自评与小组评价。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评为主,小组评价为辅,并提倡组间成员互相评分与教师评分相结合的形式。评价机制的成绩评定具体被分为甲等(优秀,分数在85~100之间)、乙等(良好分数在70~84之间)、丙等(分数在60~69之间及格)、丁等(不及格60分以下)四个级别。个体成员的成绩评定由小组成员评价、教师点评、小组综合成绩三大要素构成,以百分制形式,可以列出如下等式:个体成员成绩=小组成员评价(25%)+教师评价(50%)+小组综合成绩(25%),根据不同的学习性质,评分比例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
三、将主、客观要素有机整合,构建学习评价机制
小学生之间学习数学的能力、性格爱好存在差异性,正因如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评价环节中,很多学困生尽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很努力,当然长期下来却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而数学功底较丰厚、能力较好的学生却轻轻松松获得预期的成效。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想构建合理的学习评价机制,教师不单纯依据学生的最终成果进行评价,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这样才不会削弱学困生学习的兴致,也不会使学优生产生骄傲的心理。主观性的评价有:学生对小组研究的问题是否有积极态度、乐于提供自己的解决思路、与前期合作学习相比较自己解决问题技能是否被强化;客观的评分有:小组成员评价、小组综合评价、教师评价,只有在主、客观评分有机整合在一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圆的周长与面积》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为每组学生设置“如何探究圆的周长”这一课题。有小组中的学优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说:“将一根线环绕圆形一周,减去多余的长度,余下的部分就是圆的周长”,也有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说“把原形纸片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可以直接测出圆的周长。”虽然学困生这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存在很大的误差,但是教师还是要在教师评分上,给这名同学打上“优秀”,即90分,并奖赏该小组成员一面小红旗,以示表扬与激励。
四、利用多元化评价并实施奖励,去实现构建合理评价机制的目标
小学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师在分组之时始终要坚持“组内同质、组间有别”的原则。尽管如此,小组之间取得的学习成果、总结的学习方法或者是经验上都存在差异性,教师应该积极的走进小组之间,及时地发现他们合作过程、合作成果的突出点,对其施以专门化的奖励,以达到激发学习深入学习、强化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的目标,那么此时学习评价机制将会被顺利的构建与有效的完善。
为了确保学习评价体制的完整性与科学性,教师在对其构建之时应该融入多元化思想,如评价小组成员对合作学习目标理解与掌握的程度、分配学习任务的自觉程度、学习任务资料的准备情况、在探讨环节的参与程度、学习方法与经验总结的清晰性、合作成效展示的理顺性、以及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对合作成果满意程度等,对上述评价要素,教师也要科学的设置评价分值(等级),以推进学习评价机制合理性与完善性进程。
五、结束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会协助数学教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合理划分小组的基础上,利用多样化形式构建合理性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学生个体与整体进行有效的评价,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及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烩.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动态评价体系的建构[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
[2]神惠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的教师角色与学习评价[J].中国大学教学,2016.
[3]王海慧.小学数学课堂高效小组合作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