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5-17王莹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齐鲁教材内容

王莹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东方文明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产。在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为人处事等意志品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十分重要。齐鲁版小学《传统文化》教材是根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基本精神和具体内容而编撰的教科书,目的就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套教材,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因此,认真研究齐鲁版小学《传统文化》教材,对它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使用齐鲁版小学《传统文化》教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方法单一

在使用齐鲁版小学《传统文化》教材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很多传统文化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都忽视了与教材有关的其他方面,例如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对教材内容的拓展等。一些教师在备课时还存在着明显的功利性质,只选择跟考试有关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或者是随意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另外,很多传统文化教师在备课时只是匆匆地看一遍教材,然后就直接按教材的内容备课,没有补充任何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材料。通过调查可以得知,教师在使用齐鲁版小学《传统文化》教材进行教学时,只是单纯地运用讲授法进行授课,没有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因而没有活跃的课堂,也没有师生之间积极的互动。教师一般按照教材内容全面讲解,学生就更懒得动脑了,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2.学生学习方式单一,互动性差

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方式,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教师与学生也已习惯了这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虽然“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早已提出,许多教师也把它引人自己的课堂中,但这些改革大部分是在语文、数学等主科的教学中加以应用,而在传统文化等副科的教学中则很少出现。面对传统文化课特殊的形式,教师和学生反映是没有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方式,教师往往要在学习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而学生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了听老师讲解的学习习惯,最终传统文化课就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现状。

3.学生学习困难,学习效果不理想

在调查中发现,齐鲁版小学《传统文化》教材中的蒙书诵读与诗文诵读部分是学生最为头疼的学习内容,恰巧这两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编排也比较多。这两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要会背诵、会默写、要知道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跟语文中的古诗学习类似。但是,对于“高负荷”的诗文学习,学生已经“无力”再学,才出现了学习困难的情况。而且学生对诵读的学习方式存在抵触心理,出现厌学情绪,进而影响到整门课程的学习,最终造成了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局面。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传统文化课相比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来说并不重要,齐鲁版小学《传统文化》教材也没有多少“可学”的内容,了解一下就可以了。这种对传统文化课以及教材的“轻视”,同样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使用齐鲁版小学《传统文化》教材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传统教材观占据主导地位

教师的教材观直接影响着其教材使用的效果,它决定着教师使用教材的方式。在不同的教材观的指导下,教师采用不同的教材使用的方式,给学生呈现不同的课堂氛围。传统教材观即“教教材”,教师只是把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给学生“念”一遍,基本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者调整,整个课堂没有一点朝气,很少有师生之间的互动。齐鲁版小学《传统文化》教材中文字与图片并重,大部分教师只是象征性地指导学生看一下,未对图片内容进行深入讲解。

2.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不足

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内容。但是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往往受到忽视。教授传统文化的教师大多身兼数科,学科专业知识有可能是不足的。有些教师认为齐鲁版小学《传统文化》教材的难度偏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更为重要。尤其是传统文化这门学科,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不足,会影响到教师与学生对教材使用的情况,更会进一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传统文化教师可能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教育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导致许多困难的产生。其次,传统文化教師可能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很难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调整自己的教学或者调动学生的兴趣。

3.考试评价制度的束缚

从学期开始到学期末,考试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家长与学校都在看成绩、看分数,成绩与分数也制约着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使用。有的教师在处理教材上,也是为了考试而教。这种情况不仅制约了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方式,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学生变成了“死读书、读死书”,压力越来越大。有的教师也反映,刚开始还有很大的激情去尝试各种教法,但是时间长了,学校与家长会说你带着学生们玩、不好好教学,慢慢地就变成了教材上怎么写,就怎么教。另外,新课改中提出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关注过程性评价与学生情感的培养。然而目前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评价还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中关于评价的建议中提出: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倡导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以及评价尺度的多元化。教师要积极关注政策要求,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实际中。

4.教材部分内容选文偏难

齐鲁版小学《传统文化》教材部分内容偏多,如诗歌诵读部分,四年级的教材中有四个单元涉及,每个单元有四到五篇课文,每篇课文的内容也比较多。在一节只有40分钟的课堂中,难以深入开展所有内容。若把每课分成多个课时,而学生平均一周只有一节课,学生很可能会遗忘上节课学过的内容。通过调查,许多教师反映,为了完成教学的所有内容,整堂课会进行得十分匆忙,有时连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深入讲解了。另外,在部分教师看来,齐鲁版小学《传统文化》教材有点偏难。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准备难。教师反映教材要求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但是相关材料难以准备,教材也没有配套的辅助材料,如多媒体课件等。第二,活动实施难。部分教师反映教材中有些活动设计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难以实施,例如《我当小导游》活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很多,但是由于学校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导致部分活动实施困难。

三、使用齐鲁版小学《传统文化》教材的建议

1.立足学生使用教材,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

立足学生使用教材则是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使用教材。作为一线教学的教师,首先应该清楚学生是如何看待这本教材的,他们想怎样去使用教材。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可以很简单,通读一遍课文就可以说工作完成了。但是这样的教师眼中就只有教材而没有学生。例如一篇蒙书诵读的课文,教师可以非常轻松、不花心思完成它,先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一定时间后再让几个学生起来读一遍就算是完成了。但是学生是否理解教材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呢?所以,教师做的绝不是通读教材内容,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并帮助学生完成学习。齐鲁版小学《传统文化》教材中使用的语言大多是贴近学生的语言,很多学生都能看得懂。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如果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使用教材,与学生换位思考,教材的使用效果会更好。

2.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

首先,传统文化教师要提高自身理解和研究教材的能力。传统文化教师要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以及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政策。其次,教师要增强整合教材的能力。传统文化教师在课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备课,调整、补充或者删减部分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来教学,充分利用教材的配套材料,例如多媒体课件等。再次,教师要提升灵活运用教材的能力。一方面,传统文化教师应将教材潜在的功能予以发挥,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自身能力对教材內容进行删减、增加、替换和补充等,使教材更好地适应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

3.正确认识考试评价制度

考试制度的存在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是如果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考试成绩,而并非考试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提高的真正意义,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也违背了考试的初衷。教师要对考试制度有正确的认识,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全面评价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的评价。如教材中的拓展活动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感悟、体验实际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好机会。而调查中发现有部分教师直接“忽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这将大大减弱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传统文化兴趣与感悟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设置多元化的考试评价方式,尤其是传统文化这门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测评方式,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4.降低难度,调整部分内容

齐鲁版小学《传统文化》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在蒙书诵读和诗文诵读方面,有很多选文学生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去诵读。学生在语文课中学到的古诗文已经够多了,《传统文化》教材中可以减少这部分内容的比重,增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如科技类、工艺类的传统文化。另外,教材还应增加一些栏目的设计,添加部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充分体现时代性。

猜你喜欢

齐鲁教材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齐鲁声音
主要内容
齐鲁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