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案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预习的有效性

2017-05-17黄丽萍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题目交流内容

黄丽萍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从过去到现在得到了教育界广泛的认同和支持,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传统预习模式逐渐面临淘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否需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成为争论的热点。

一、预习的作用

预习的目的就是为了熟悉章节内容,在思想上做好准备,了解内容的重难点,找出自己存在疑问的地方,从而有针对性地学习。高效的预习有以下三個好处:首先,学生通过预习不仅能够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点,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知识的融合。课前预习为后期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其次,学生通过预习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和内容,并且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当前所面对的问题,并借此机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寻求教师的指导与交流。在此基础上,为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最后,预习为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机会。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从而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预习的方法

预习的方法主要有五种:

一是任务落实预习法: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进行预习。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一)》时,设计预习题:(1)预习课本第23页的例题。(2)完成课本第23~24页的“试一试”“练一练”。(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二是课本标记预习法:在预习阅读时用特定的符号作出标记、提疑问、写心得。这一方法主要应用在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在阅读内容时,就可以将相关的概念和结构总结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例如预习《圆的认识(二)》时,学生作出标注: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可以表示为d=2r或r=d/2。

三是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加深对原有知识点的巩固,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新知识。如预习《复式条形、折线统计图》时,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条形、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以及作统计图时应注意的地方,迁移到新知。

四是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可以先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理解来完成,如果遇到疑问再返回研究预习的例题,直到弄懂为止,然后再开始练习。

五是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加强实践的能力,并且教师要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剪、拼、折、移等活动,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该方法主要针对图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等内容,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预习法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和判断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不断地认知新知识,并且在老师的点拨及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及时掌握反馈,优化教学过程

预习是后期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而且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有利依据,在指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时,教师应该根据本节内容的要求进而设计相应的题目,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教师跟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的内容,这样就能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当要求学生尝试完成课后的“练一练”时,最后发现大部分同学掌握了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的方法。当发现有一部分同学52算成了10或是将52写成了5×2,则可以确定如何讲解52是重点。

四、预习效果的检测

一是老师考查。预习效果可以通过在课上检测学生或批改预习作业得到。根据预习效果,可以制定对学生的激励措施。

二是学生交流。通过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问题,让他们互设、互解问题,检测预习效果。

五、通过预习形成的能力

预习形成的能力,主要有四方面:

其一,能够按照要求,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所给的题目进行思考,从而发表个人的意见和想法。

其二,能够将预习好的内容分成小组进行探讨,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独创的见解。

其三,能够对其他同学的意见进行分析和点评,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计划的顺利实施。

其四,能够使数学学习取得一定的进步,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学能力。

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教学的关键。了解学生,正确把握教学起点,成为预习后组织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的问题。在预习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交流的状况进行总结和点评,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要对教学的初步发展引起高度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有利于提高基本技能的训练水平和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同时,应该以课程目标为教学的前提,教会学生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初步培养小学生预习能力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要求学生落实预习的任务。预习题目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超越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预习的结果。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预习任务进行严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来教学。在设计预习题目时,不可难度过大,而且内容要比较新颖,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尽量少出现“预习课本第x页—第x页”等预习要求。

二是采取有效的办法充分调动学生预习课文的积极性和热情。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那么会对后期的学习大有裨益。小学生最初处于预习的初级阶段时,无从下手,而且没有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学习方案,所以学习的效果不佳、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总结出高效的预习方法,制定出科学的激励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设计出多样化的预习习题,进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思维。除此以外,还可以在学生具备预习能力之后,由教师亲自设计题目内容。

三是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必须要站在所有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综合状况,从而制定出有差异性的教学模式,进而促进每个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而且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允许预习效果存在一定的区别,不要对学生过分拔高要求。

猜你喜欢

题目交流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主要内容
追根求源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