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化点缀小学科学教学
2017-05-17郝怀玉
郝怀玉
随着教育的改革,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科学并且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学习效率,确保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一、生活化教学的概念与优势
近些年来,生活化教学模式广受小学教师的欢迎与运用。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有关生活的实例与常识,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并将观察到的事物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以及想象空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倾向于“逼迫”学生牢记书本中的知识点与难点,当学生向教师请教这些知识点时,教师一贯保持忽略跳过学生这些问题的态度,并且将“只要背下来,考试就得高分”的思想强加于学生,长此以往,打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而生活化教学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自由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引导学生根据课本知识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联想,探索相关知识的本质与原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因此,生活化教学具有很多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二、让生活化点缀小学科学教学的策略
1.利用生活化资源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工作
在小学阶段,科学这门学科是学生探索与了解世界的途径,其中体现了大自然的广阔天地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教材的基础上,跳出课本中的条条框框,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并体验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利用生活化资源的优势,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促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相关知识点。
例如,在进行“天气与生活”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述教材知识之后,带领学生去爬学校附近的小山,在爬山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发现山上的土非常潮湿,有的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这山上的土这么潮湿呢?”老师很耐心地回答:“因为昨天晚上下雨了。”在回答问题的同时,老师也给学生讲述了很多关于天气的知识点,在利用生活化资源探索自然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认知与记忆。
2.让生活化点缀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利用生活化资源之外,还应适当组织生活化的相关活动。由于小学生还处于对周围事物好奇与探索的阶段,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述”,学生并不能完全体会与了解相关知识点,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在适当时期组织学生参加比较生活化的活动,把科学实验设置在大自然中并进行实验与操作,可以促使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吸收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进行“常吃的蔬菜与水果”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師带领学生进入到了水果蔬菜超市,并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负责购买水果,而另一组学生负责购买蔬菜,哪一组准确率高,哪一组就获得胜利,通过这堂体验买菜的生活化活动,增强了学生对蔬菜与水果的辨别能力。
由此可见,在生活化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生活化活动,引导学生在参加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学习质量。
3.顺应多媒体时代,采用生活化授课模式
21世纪是多媒体的时代,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都在利用多媒体资源。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图文搭配、视频展示”的模式,并结合实际生活,将知识内容立体化、全面化地呈现到学生的面前。
例如:在“工具科学”的教学中,教师将教材中所提及的工具类型,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到学生的面前,并在各种工具下面标注其名称与作用,除了利用幻灯片,老师还将“如何运用这些工具”的内容做成视频,当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也学到了这些工具在生活中的作用。
由此可见,在生活化小学科学教学中,应顺应多媒体时代的要求,采用生活化授课模式,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确保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4.科学实验中运用“生活化材料”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面临缺乏实验材料的尴尬局面,这是由于教师太过于执着还原课本的实验过程,忽略了“让生活化点缀小学科学教学”的模式。因此,在教师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取材,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与相关知识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三、总结
小学科学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生活化资源开展教学工作,并在课堂剩余时间组织生活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采用多媒体授课模式,从而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科学基础,促进学生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