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助力科学课实验教学
2017-05-17张娟
张娟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基础性的综合学科,实验是科学课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但由于实验室的条件有限,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实验的科学性、组织性、高效性、安全性都难以保证。多媒体技术助力实验教学,可以有效优化教学方式,加强实验的规范性、正确性、直观性。
科学课教学活动中,实验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分为演示实验,操作实验,持续观察实验。这些实验需要教师认真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但是由于实验的难度,实验材料准备,实验室条件限制以及学生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等种种因素,实验的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科学课的实验教学中,可以有效降低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为此,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助力科学课实验教学,加以阐述。
一、应用于实验导入环节——引起求知欲望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学习风格属于视听型,多媒体技术以它直观的形象,鲜明的色彩,立体的动画,能够很快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导入更有趣味。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学生可以眼观其形,耳听其声,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
例:在学习植物特征时,教师以谈话导人,同时出示各种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花的外形特点。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初步了解花的外形和构造,接下来的实验活动目的更加明确。
二、应用于实验材料——营造安全实验环境
科学是以实验为中心的学科,实验过程中教师有时无法有效地监控学生的安全情况,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实验则可以有效地将学习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
例如讲解燃烧实验时,在课堂上做燃烧实验显然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于是教师可以将燃烧实验制作成模拟课件。模拟蜡烛在密闭的玻璃罩中燃烧,罩内同时放入一只小白鼠,随着氧气的消耗,小白鼠逐渐窒息死亡。在密闭的玻璃罩中同时放人植物和小白鼠,小白鼠不会死亡。通过这个模拟实验得出燃烧是消耗氧气的。多媒体演示实验,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室内不具备条件的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再如讲解使用器材的安全指南:以酒精灯为例,教师反复强调不能用嘴去吹熄酒精灯。但为什么不用嘴吹熄呢?一般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一笔带过,为实验操作时埋下了危险的伏笔。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呈现嘴吹熄酒精灯的危险状况,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巩固学生的认知。
三、应用于实验操作——突破重点和难点
科学实验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还会引起某些危险性,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丧失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在实际操作之前,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步骤、试验方法的讲解,实验器材的使用,然后进行试验,这样可以大大地提升实验的准确性。比如组装一组简单的电路,通过多媒体演示组装电路各部分的步骤,需要注意的问题,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实验的目的也就自然达到了。
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时空变换,大小变换,速度变换,虚实变换,把许多宏观的和微观的、瞬间的和漫长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获得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促进学生的思维由感性向理性发展。比如在教学科学第八册《种子的萌发》一课中,学生已经完成了蚕豆种子、绿豆种子、花生种子的解剖实验,初步认识了种子各部分,可它们在萌发中起什么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可将种子发芽的过程通过高速摄影的方式给学生,难点迎刃而解。
四、应用于持續性实验——改变交流方式
科学课的实验还有一种是学生课后的持续性很强的实验,比如种植一棵凤仙花,蚕豆种子的发芽,养蚕实验等等。以往的实验都是教师引领学生在校内完成,这样只有少数同学可以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或者是教师布置任务,在校外完成,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填写记录表,或者上课交流,这样的交流方式持续时间长,很可能消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交互工具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交互结构,实现了网状化的交互结构,这样的实验记录,将学生学习的天地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比如养蚕的观察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博客、班级网页等平台上传自己的蚕宝宝生长发育图片,进行持续的观察。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点赞,比较,评论。这种全方位的交互工具,实现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通有无,同时又锻炼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与科学课结合可以优化科学教学效率,改善科学教学效果,但是这种整合也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要遵循“有准备、优侧重、多渠道,适当、适量、适合”的原则,以达到多媒体技术和实验教学的最佳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