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科学规范化教学设计的途径
2017-05-17曹创建
曹创建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教育领域的逐渐深入,小学科学教学也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这就要求小学科学在进行教学以前首先要进行教学设计,确保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而使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有效提升。本文笔者首先阐述了小学科学规范化的前期分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然后又分析了小学科学规范化教学设计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能够实现小学科学规范化教学设计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为后续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思路。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主要是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各环节,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实际上介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以及实践教学之间的。教师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进行定位和设计,可以有利于学生和自己全面掌握学习的重难点,从而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以有效提升。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实施设计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小学科学的规范化教学设计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相关的教师必须要积极研究和探索能够实现小学科学规范化教学设计的有效途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小学科学规范化教学概述
1.前期分析
对小学科学的规范化教学设计进行前期分析,实际上指的是在开展教学设计以前,首先要对可能影响课堂的相关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该影响因素不会影响到教学设计的方法。当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接受教学设计理念的时候,相关的研究者又发现了前期分析实际上主要是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环境以及学习需求等。不管小学科学规范化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包含什么内容,不可否认的是它对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主要指的是根据前期分析明确该课程期望学生能够达到的过程性或结果性目标,它是形成教学设计评价、实施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教学设计的各种文本,总结出了表述教学目标方面主要包括的问题有:首先,表述的维度出现错误,诸如,技能、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或者是方法与过程、科学概念、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等。甚至还有的教师把教学目标错误地表述成初中或高中的科学课程标准,这些都能反映出教师没有学习和关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其次,目标表述缺乏清晰的层次,如“方法与过程”、“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这样的表述就是维度有重疊;最后,在表述多维度目标时含糊不清,目标表述和所用词都不够具体和准确。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所采用的行为方式或手段,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法的指向。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师与学生的情况和特点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探究性学习法、小组合作法、引导法、查阅资料法、总结归纳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具有随意性、科学性、先进性的特点。随意性就是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感觉选择教学方法,科学性则表现为没有明确的认识教学方法且选择教学方法缺乏依据,先进性则是指部分教师已经关注到了课程改革的关于探究、合作、自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二、小学科学规范化教学设计的现状
现阶段,小学科学在开展规范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逐渐深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小学科学教学也必须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与国际接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经验,同时借鉴一些国内外比较科学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出适合学生的规范化教学,从而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开展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随意,不仅没有合理地分析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以及教材情况,而且未能明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学习能力,误以为分析教学就是分析教学的背景。这很可能造成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地注重知识传授的数量,却没有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确定和划分小学科学课程的重难点时也比较随意,通过传授知识来完成教学目标。
另外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是非常不恰当的。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教师没有准确地描述相关概念而造成学生对该概念的认识也不全面,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有混乱的认识。如教师在讲解那些学术性非常强的概念时切勿以“对话”的方式或者是模棱两可的语言进行讲解,这样的方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三、实现小学科学规范化教学设计的有效途径
1.拓展学科知识,凸显其学科性
在对小学科学教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学科性偏失现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科内容有错误的理解;其二,教师未能彻底地理解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本质,教学设计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直觉进行,这就很容易导致教学设计不能真正地体现出小学科学的特征。针对教师对小学科学这一学科内容的误读和理解偏差,需要对相应的课程设置作出相应的调整,一些科学拓展课程的开设比例也应该平衡,从而有利于教师在理解该学科主题内容的时候能够立足于科学视野下,使其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深入浅出。对于教师未能彻底理解该学科的本质,就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学科内容,通过借鉴一些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同时开设一些诸如STSE的综合类课程,帮助教师从环境、社会以及技术等多元化角度对学科特点进行全面的认识;开设一些研究性课程,帮助教师在探究、试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认识科学。
2.注重研究教学设计,确保其规范化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具有非常丰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学习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以及系统论等,这些理论为教学设计的长久发展从多角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小学科学教学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目标等,它必须要进行系统的指导。教学实际上是知识信息的一个传播过程,它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的活动,教师在对小学科学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信息知识的通道和数量密切关注。科学的教学理论实际上是通过总结科学的实践理论和经验提升而来的,同时它也是规范化教学设计的理论来源。而学习理论则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助于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所以,对小学科学进行规范化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必须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相关理论,教师教学理论的基础对教学设计中选择教学方法、阐述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以及开展教学评价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教师的理论素养决定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品质。
3.注重教学的实践性
规范科学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要考量教师是否使用了合适的教学方法、完整的教学环节,另外一方面还要考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发挥了其主体作用、能否充分地体现其探究、合作与自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批判性反思予以足够的关注,透视教学实践,才可能对教学这种教和学双向互动的过程有明确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教师才可能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和学习以及发表意见的主动和广度及其思维状态、信息互动状态以及情感状态等参与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和开展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小学科学规范化教学设计的实践性。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尽可能地增加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的教学实践经验,为教师提供体验教学的机会,使教师在真实教学情境里对教学设计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行质疑和反思。这样教师通过不断的实践就明白了在开展教学设计的时候怎样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反应对自己的教学节奏进行调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进行规范化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也应该充分地考虑到教学的前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所涉及的各环节,最大限度地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此同时,在每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还应该及时进行反思,并总结经验,对不足的方面做相应的调整。从而确保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才能够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全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