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创新动力研究综述

2017-05-17容奕华

时代金融 2017年11期
关键词:市场环境组织技术创新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前进的不竭动力、企业成长的源泉,是实现经济转型,经济、社会、科学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组织外部创新动力相关研究成果,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类汇总形成综述,概括性阐述了组织创新动力的内容。

【关键词】组织 创新动力 技术创新 组织规模 市场环境

一、引言

创新作为组织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之一,经常被人们与更新设备、开发产品和改进工艺等活动联系在一起。从组织发展理论产生以后,就出现了许多关于组织创新的论述。但大多数学者对于组织创新的定义,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Van de Ven(1986)对创新提出了一个的范围广泛的定义:发展和实施各种新思想,包括技术、产品、工艺和管理创新。Damanpour(1991)认为创新是一个新的产品或服务、一个新的生产工艺技术、一个新的组织结构或管理系统,或者是一个新计划或程序[1]。虽然这些技术方面的变革是创新的重要内容,但组织中的创新还包括其他方面。随后Damamnpour(1998)又在其之前结论的基础上扩大了组织创新的范围:创新既可以是组织的变革,也可以是组织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或者是组织预先的行动以引导环境的变化。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学者从组织结构角度、人员和技术角度、创造角度、产品角度、知识角度、集成创新角度等将组织创新定义为一种过程或一种意念。白景坤和张双喜(2005)提出企业组织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直接表现为组织业务流程的再造[2]。业务流程的有效运作必须以结构调整为前提,而这还需组织制度的保障及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协调。2010年出版的《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2009)》中明确提出了我国创新型企业应具备的五个主要特征,其中一项就是具有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创新组织与管理。

自上世纪末世界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以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企业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的自我调整速度跟不上竞争环境的变化速度[3]。现在我国经济进入腾笼换鸟的转型升级时期,任何一个企业在这样的新形式下都不能选择退缩,要将组织的创新职能,这一长期被人们忽视或仅以偏概全理解的职能,全面重视起来。让我国微观经济中的每一个企业都重新激发出创新动力,促进企业不断调整创新实现新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了国家、社会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组织创新动力研究现状

创新在本质上与智力相关,Glynn(1996)提出了组织智力的概念和模型,认为组织智力主导的创新能够增进组织适应其运行环境的潜能。张钢(2001)将企业组织的创新源分为动力源和信息源,将企业组织的创新模式分为战略先导型、技术诱致型、市场压力型和混合型[4]。Anderson等人在2003年将影响创新的因素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个人层面的个性、动机、认知能力和工作特征;工作团队层面的情绪状态、团队结构、团队气氛、团队成员特征、团队过程和领导风格;组织层面的组织结构、战略、规模、资源和组织文化。Govindarajan等人(2006)发现管理研究者通常根据创新内容的不同将创新分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或者产品、工艺创新,根据创新着眼点的差异分为基于技术的创新或基于市场的创新。赵志远(2010)在张钢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当时先进制造技术企业自身特点深入分析了技术诱导型、战略先导型和市场压力型这三种创新动力模式的作用机制。何建洪和贺昌政(2011)提出创新型企业的本质特征在于持续性创新能力,其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以及各类创新之间协同所形成的创新能力。结合前人的研究,在本文中笔者将组织的范围限定为企业组织,且创新动力的来源分为以下五类。

(一)目标创新动力

除了非盈利性组织之外,其余组织均以赚取利润作为其为根本目标,而想要赚取利润首先就要做到保证组织在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向刚和汪应洛(2004)根据创新实践和前人的研究,提出了创新的基本目标,即以获取潜在利润为目的的根本目标,和两个最根本的现代特性,人本特性和系统特性。并指出创新的人本特性决定了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利益驱动是创新最核心的动力来源,而创新的系统特性决定了推动创新得以实现的动力不可能是某一因素或某几个因素的单独作用,必须是多个乃至全部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协同的耦合作用。郭韬和滕响林(2008)提出企业一切创新行为最原始的动力是内生的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无论是追求利润还是力争降低企业的管理费用,都是企业自身为了能生存与成长的具体表现,这些也是企业组织创新的根本动力[5]。

(二)技术创新动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在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创新以及要素組合结果创新三方面。技术创新活动最早的动力模式是熊彼特1990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到的技术推动模式,新技术的发明会推动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并力图通过其商业应用获得高额利润的基本驱动力。傅家骥等人(1990)提出技术创新的本质,是科学技术与经济活动的有效结合,其关键在于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商业化,以及商业化的速度;并分点论述了技术创新既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源泉,又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唯一出路,更是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主要动因;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技术推动”来实现,也可以凭借“需求牵动”来引发[6]。随着消费主权时代的到来,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变化、个性化,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开发出适应消费者的需求,甚至为消费者创造新的需求。夏冬和程家明(2005)认为,组织想要持续创新,就必须做到不断向市场提供新产品或持续改进工艺设备[7],只有技术不断创新了,才能保证组织一直在行业中处于不败之地。刘立(2007)也持一直观点,组织成长的根源在于组织能够在技术、制度、结构和文化等方面实现持续不断的创新,即通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断推出新产品、运用新工艺、拓展新的商业模式,从而促使企业销售收入、利润和市场占有率实现持续的增长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增强。蒋勇杰和黄杰(2016)结合了国家经济新常态的政策举措和勘察设计行业所处的建筑业市场的发展规律,得出了在经济市场萎缩时期想要重新来抬出一条向上攀升的新的市场供给—需求平衡曲线,技术创新是企业个体唯一的出路[8]。

(三)组织结构和机构创新动力

Hage(1999)提出组织结构的有机性是影响组织创新的三类关键变量之一。肖东生(2002)利用组织费用节省驱动论,从三个方面分析说明了规模经济造成驱力障碍的原因,论证了规模经济的这些缺陷会促使组织控制自身规模,创新结构,以避免陷入规模不经济的状况[9]。郭韬和滕响林(2008)根据威廉姆斯等人的解释得出由组织规模的膨胀而导致的管理费用增加势必会诱发组织结构的创新,新的组织机构也会在此时应运而生的结论[5]。并同时指出企业的组织形态决定了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的方式、方法,组织在进行创新时应从多角度多因素激活动力,配合推进。梁洪松(2008)采用了模型论述的方法从不同阶段组织规模的水平、不同阶段组織规模的垂直化和不同阶段组织规模的空间化三个维度对组织规模对组织创新的推动力进行了分析说明。Mc Greal,等(2009)认为,为了组织能更好地承担可评估的风险,组织结构具有非创新不可的动力,而非官僚化或非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就是组织结构创新的显著结果特征。具体包括扁平式代替金字塔式、民主决策制代替“君主制”、非正式代替正式制度、强调平等互动而非垂直互动。

(四)环境创新动力

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土壤,既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平台与空间,又制约着其经营活动。环境创新动力是指企业为了能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自身经营的方向变化,而采取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的动力;或企业为了能利用环境中对自身发展的有利因素,而采取积极创新活动去适应环境的动力。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市场创新动力。钱德勒(1977)在对企业史进行系统研究后得出企业的组织创新取决于技术和市场两个因素的结论,并指出在那些技术并不造成产业急剧增加、市场依然是小而专的部门和工业中,管理协调并不比市场协调更为有利。因而,在那些领域中,现代工商企业的出现就较晚,而且发展缓慢。刘璇华(2003)用组织要创新市场调研方式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才能在价格竞争中获取盈利与组织要扩大产品差别化才能在市场非价格竞争中获取盈利两点,论证了市场竞争环境较激烈时,组织创新较容易产生。刘明霞和袁靖波(2007)从市场环境的结构、体制和体系要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市场环境对组织创新的影响,说明了市场环境对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10]。薛捷和张振刚(2015)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证实了市场动荡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调节的影响作用[11]。

(五)政府创新动力

企业在市场上经营运作就免不了受到宏观因素的影响,政府干预就是其中一个因素。刘明霞和袁振波(2007)提到组织的创新总是在特定的经济、资源、政策、法律等环境中进行的,组织的基础研究、技术方向的选择也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技术、政策、法律、经济态势作为保障,这就会出现经济状况、政策法律、资源状况直接决定了组织的利润空间与市场收益的情况[10]。郭韬和滕响林(2008)提到政府会采取行为来约束一些组织的活动,也会针对特定的组织出台政策予以扶持,无论是约束还是扶持都会给不断追求利润的组织以激励,让他们不断变革创新以适应政府机构为他们创造出的环境[5]。梁洪松(2008)结合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用模型论述的方法分析说明了政府调控在组织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中对组织创新发挥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吴晓松(2012)在对国家创新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后提出国家创新体系中影响创新的因素有知识基础设施、制度安排、消费需求结构、生产结构、财政投入和政策这五点。

三、结语

组织创新活动需要创新者具有强大而持久的创新动力、卓越的创新能力和不可或缺的创新机遇这三大构成要素及这三者之间成功的相互耦合才能得以实现。毋庸置疑,创新的动力问题在企业组织创新研究中具有特殊意义。我们在研究组织各项创新动力时,也要做到充分考虑不同组织之间的差别,众多动力源中任一动力的缺位都可能导致组织创新的失衡,引发组织创新风险,损害组织竞争能力。同时组织在创新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创新行为及创新结果对创新动力的反馈作用:一个好的创新结果会给组织提供新的创新动力,这是一个关联互动的过程。不难预料,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活动非常活跃,就会激发当地更多的组织参与到创新中来,形成了一个以创新推动创新的良性循环。总的来说我国正处于创新创业的最好时机,组织创新要以历史背景为基础,结合组织自身的特性,充分调动各项创新动力源激发自身创新潜能,做到顺应时代需求的创新。

参考文献

[1]Damanpour F.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A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f Determinants and Moderator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1,34(3):555-590.

[2]白景坤,张双喜.企业组织创新的系统思考[J].经济纵横,2005(11):62-64.

[3]Hindle T.Guide to Management Ideas[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4]张钢.我国企业组织创新的源与模式研究[J].科研管理,2001(02):74-82.

[5]郭韬,滕响林.企业组织创新的动力系统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03):25-27.

[6]傅家骥,姜彦福,赵军,等.技术创新与我国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J].改革,1990(06):64-69.

[7]夏冬,程家明.创新型企业的产权激励:基于创新资源均衡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5):45-46.

[8]蒋勇杰,黄杰.弘扬传统文化 推动技术创新 实践创业精神——论中国勘察设计行业转型升级中企业青年文化再发展[J].经营与管理,2016,36(4):247-248.

[9]肖东生.基于驱力系统障碍的企业组织创新风险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03):37-40.

[10]刘明霞,袁靖波.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07):94-97.

[11]薛捷,张振刚.技术及市场环境动荡中企业动态学习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01):98-104.

作者简介:容奕华(1992-),女,汉族,广西柳州人,就读于广西大学商学院会计学专业。

猜你喜欢

市场环境组织技术创新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