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与哲学》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2017-05-17李坤

青苹果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活与哲学适应能力高中生

文/李坤

《生活与哲学》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文/李坤

《生活与哲学》作为一门高中生必修的思想政治课程,应该注重对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生活与哲学》教学的着力点应转移到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上。

高中生由于高考的压力,学校、家长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学习成绩上,而不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更谈不上其他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许多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老师的灌输,机械的背,机械的学,而怎么能和同学、老师、家长相处好、怎么能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如何更好地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经受挫折的能力等等其他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几乎成为了空白。

但实际上高中生已经在脑海中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教师和家长的权威事实上已经削弱,多数孩子对自己的规划不愿和父母、老师主动沟通。他们一面渴望脱离老师和家长的控制,获得他们所谓的自由,但由于他们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认知能力等,所以,另一方面又很渴望有人能给他们指明一条路,让他们走出心理的困境,获得更多的能量。此种纠结正是成长的烦恼。《生活与哲学》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在学生的成长路上起到独特的作用。

1 《生活与哲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其认知能力

哲学就是思考,就是追问。思考能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社会适应能力。人生观、价值观部分的内容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怎么做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的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案例和探究活动,把哲学知识和这些鲜活的生活实例结合到一起,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方法论和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灵性。“思”不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一切伟大的创造、一切伟大的理论都是在思考中产生的。

2 《生活与哲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其创新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其创造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要在哲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注意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质疑和讨论的空间,调动他们探索哲学知识的兴趣。高中生的一个可贵的品质就是有怀疑一切、挑战一切的精神,但这一可贵的品质要想成为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正确、合理、及时的引导。教师要把课程资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及时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身边的矛盾和问题,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客观条件,深入地组织学生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求知、求真,在求知、求真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真正的哲学会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在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的创造力才是有益于自己和社会的。

3 《生活与哲学》可以培养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能力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核心部分,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古语讲“学以致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石就是实践第一的观点。没有这个能力做根基,学生们学习再多的知识都是没有价值的。作为哲学课本身,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们逐级的渗透实践第一的世界观,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水平,否则学生们是无法从内心接受这个观点的,认为只是考试用用就行,那就很难真正转化为实践能力。老师们可以和学校的各种社团形成联盟,借助社团活动来灵活的普及哲学思想,这样更为生动有意义,甚至我们可以组织有兴趣的学生组织一个人文社团,帮助他们选定课题,在这个自由的小世界里让智慧散发出魅力的光芒。这些都是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很好的途径。

4 《生活与哲学》可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从逻辑上讲,辩证思维能力既是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哲学课最精华的部分莫过于辩证思维部分,教会学生学会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一切,用全面的观点去分析自己遇到的顺境或逆境。学会这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哲学课传递的知识不应该是生搬硬套的,老师不应该是指手画脚的,不是让学生们强行记忆的,而是应该结合学生们在这个时期面临的这些现实问题,把哲学中的辩证思维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里面去。

5 《生活与哲学》可以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和责任感

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实现学生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在物质之风盛行的今天,哲学课堂上更应该谈理想、讲信念。在高中的哲学课堂上,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一定要知道学生们心里想什么,要把知识细心的,逐级的慢慢传递给学生,需要耐心,需要对教材深入的把握,需要对自己所带学生非常的了解。责任感的培养也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的。通过哲学丰富而有趣的思维,让学生懂得自尊、自爱、自强,懂得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进而升到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通过人生观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做一个有用的人,不仅需要社会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客观环境,更需要他们自己从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还要有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我们一定要努力发挥哲学课的优势,让学生们拥有使他们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的能力。

6 《生活与哲学》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一般是指人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并且应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有用的学习,是对学习的学习”。哲学课的知识能突破学生不会学习的瓶颈。比如,在讲主次矛盾的知识时,我们就可以启发学生,当我们面对很多的课程时,我们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抓住主要矛盾,也就是说看看哪些科目才是自己真正的短板,这些科目是我们要下大力气解决的,但还要统筹解决次要矛盾,也就是说,其他科目不能放开不管。再比如说,解题时,哲学思维中“一分为二”的思想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开政治试题的思路,包括语文、历史、数学、物理等多个科目的试题,都可以利用这个思维来找到突破口。利用好课程资源,引导好学生,要不断地去启迪孩子么,让他们逐渐的拥有学习的能力,这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

7 《生活与哲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和人际关系能力

学者研究显示,最受人们关注和喜欢的有六个:真诚、诚实、理解、忠诚、可信、真实。也更是高中时期应该加强培养的。这些优秀的品格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必备要素。学生的较好的社会适应首先这种障碍往往是由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自私心理等心理障碍引起的。在哲学课堂教学中应侧重和引导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很好的利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来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情感。哲学知识本身的学习是完全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以老师的身份去讲解一些内容的。当学生从他们的视角,结合他们的实例来讲解这些知识时,会在同学们中间产生共鸣和认可,也更容易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们在更广阔、宽松的环境中,慢慢学会如何欣赏他人,如何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竞争,如何与人平等相处。让他们快乐的有尊严的享受集体生活。

总之,哲学教育最低层次的目标就是完成高考要求的教学任务,而最高层次的要求则是通过系统的哲学授课,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开发学生在生存和发展中的思想潜能,塑人于灵魂深处,让他们因此而终生受益。只有在哲学殿堂里陶冶出来的清爽的通达的心胸与智慧,才能让学生们得到适应社会发展的金钥匙,游刃有余地面对一切挑战,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生活与哲学适应能力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生活与哲学》教材辅文的特征、功效及运用
学生的“难”,老师的“解”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天候地理与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