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女性劳动者首当其冲
2017-05-17姜瑜
姜瑜
【摘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重新定义退休的年龄限制是题中应有之意。我国已经明确要延迟退休年龄,而目前我国执行的女性退休年龄相对于人均寿命、男性退休年龄以及受教育年限来说,都呈现一种偏低的状态。文章主要从我国延迟女性退休年龄的现实基础、社会意义以及国际上OECD国家延退的相关实践展开论述,并从促进政策平稳实施的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女性 退休年龄 延迟 合理性
一、延迟女性退休年龄的现实基础——女性退休年龄偏低
(一)较平均寿命而言,女性退休年龄偏低
我国女职工50岁的退休年龄是相对于20世纪50年代40岁的人均寿命制定,制定的退休年龄略高于人均寿命。然而建国6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预期寿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平均寿命是74.83岁,相对于建国初期的40岁,人均寿命提高了87%,可退休年龄却没有相应提高,这显然和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
(二)较男性退休年龄而言,女性退休年龄偏低
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男性人口平均寿命为72.38岁,与60岁的退休年龄相差12.38岁;女性人均寿命为77.37岁,与50(55)岁的退休年龄相差27.37(22.37)岁。从绝对数据看,女性领取退休金的时间(平均寿命与退休年龄的差额默认为领取退休金的时间)比男性多15(10)年;从相对数据看,女性领取退休金的期限是男性的2.21(1.81)倍。因此,相对于“女高男低”的人口平均寿命而言,现行退休政策不太合理。
(三)较受教育的年限而言,女性退休年龄偏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男女性之间在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日益缩小,更有高学历人才中女性居多的情况。根据2013年教育统计数据,全国女大学生人数已连续5年超过男生,女硕士人数连续4年超过男生,女博士的比例也每年在递增。高学历女性人数不断攀升,其参加工作的初始年龄相应增大,按照现行退休政策,仅有25年左右的工作时间,女性劳动者退休年龄偏低,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过大,人力资本回收期缩短,不利于女性特别是高学历女性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1]
二、延迟女性退休年龄的现实意义
(一)增加养老金缴费积累,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
人社部数据显示,2013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已经达到了3.1万亿元。基金缺口较大并且很难找到合适的资金源进行填补,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强,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不断下降,养老金的支出面临巨大的压力。截至目前,我国女职工总数达1.37亿人,占到职工队伍总数的四成,延迟如此规模的女性职工的退休年龄,一方面其缴费年限相应延长,增加社会养老金积累,另一方面养老金领取年限会缩短,达到“开源节流”的效果,对于缓解支付压将发挥不容小觑的作用。
(二)提高女性劳动者退休金水平,保证生活质量
我国实行的是养老金水平与缴费年限和缴费额相关联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3]养老金缴费年限不同直接影响养老金的领取水平。目前,我国就存在女性劳动者退休后养老金普遍比男性少的现状,男女性劳动者退休年龄的不同就是导致这个问题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女性劳动者退休年龄,相应延长其在岗时间,增加其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个人账户缴费积累额会增加,有利于提高其退休之后月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水平,进而提高其年老时的物质生活质量和水平。
(三)丰富女性劳动者精神生活
50岁或是55岁年龄段正是女性生命周期的旺盛阶段,身体依然健康,精力充沛,正是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大好时期。女性生命的前期在工作中投入大量精力,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旦退休,就面临操持家务等生活琐事。另外,现代年轻人去外地打拼或受晚婚思想的影响,很容易出现退休女职工成为“空巢老人”,因此延迟女性退休年龄增加其在岗工作时间,更能丰富她们的精神生活,减少孤独感,更好的满足女职工的实现社会价值的需求。
三、延迟女性退休年龄符合国际趋势
从全球来看,许多发达国家也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的浪潮,延迟退休年龄,促进男女性劳动者退休年龄均等化,已经成为很多国家正在或者即将进行的改革,很多国家也处于延迟女性退休年龄的实际行动或酝酿之中,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郭文臣,于冰.《提高女性退休年龄对其养老金的影响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WHO:《世界卫生统计报告2013》。
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男女平均寿命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都已经认识到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的必要性,男性退休年龄提高幅度从0~5岁不等,而女性提高幅度从2~10岁不等。从国际女性的平均寿命与现行退休平均年龄的差额看,差值在23.275岁左右,我国50(55)岁的法定退休年龄相对于女性77.37岁的人均寿命之间的差值为27.37(22.37),符合国际平均值,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有必要顺应国际上延迟女性退休年龄的大趋势,而且,从我国目前现行女性退休年龄与平均女性预期寿命的差值来讲,延迟女性退休年龄至60岁更符合国际退休趋势。[4]
四、关于政策实施的几点建议
渐进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写入十三五规划,延迟退休箭在弦上,但是根据新华网发展论坛一项2万多人次参与的调查显示,如果2018年起实施延迟退休,超过92%的人反对,可见社会中反对延退呼声之高,其中对于女性延退的反对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大力宣传政策,引导群众转變观念
我国目前的退休政策是在1955年提出的,中间并没有根据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而进行调整,长时期的执行使人们对于这种政策已经产生一种心理依赖感,很难接受政策的变动,而且时间越长人们对这种政策的依赖越大,越难以改变。因此,在延迟女性退休问题上,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进行大力度宣传,加强社会成员对于政策的理解,逐步改变社会成员的固定思维,赢得人们对于政策的支持。另外,引导群众转变观念。传统“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观念依然在国民的心中根深蒂固,社会上普遍认为女性理应将精力放在家庭上面,很多女性对于也将自身的社会角色偏重定位于在家庭这一方面,这也是许多女性劳动者在延迟退休问题上持保守态度的原因所在。
(二)尊重女职工个人意见,弹性延迟退休
因为单位性质、工作内容的不同,许多在职职工对延迟退休的意愿强度不同。例如对于一些工作强度比较大的女职工来说,延迟退休可能会给她们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她们对于延迟退休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因此,在政策实施的初期,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根据不同单位性质的劳动者,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以及不同的行业性质来区别对待,灵活公平地确定退休年龄,退休方式以及退休金标准,在鼓励女职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她们的个人意愿,避免出现“被退休”或“被不退休”等问题。
(三)制定政策鼓励退休人员继续工作
退休人员也是社会中存在的一部分潜在劳动力资源,因此可以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刺激这类人群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给予退休人员一定的选择权,以法定退休年龄为基准,对于达到退休年龄仍有意愿进行工作的劳动者给予超额的养老金补助,鼓励退休后重新就业,即保证退休人员可以及时领取养老金保证退休生活的同时又能够收获继续工作所得其他的补贴,以激励那些已达到退休年龄但是身体条件允许仍有精力继续工作的女职工回归工作岗位,这也可以成为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劳动力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0,(02):P32-38.
[2]林义.社会保障基金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P286-287.
[3]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P150-156.
[4]郭文臣,于冰.提高女性退休年龄对其养老金的影响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P78-80.
[5]苗红军,穆维.推迟退休年龄 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J].党政干部学刊.2003,(02):P31.
[6]荣莉,林健.国外退休年龄研究及研究建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05):P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