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安全工程案例教学效果实证研究
2017-05-17刘双跃郝向宇
刘双跃+郝向宇
摘要:近年来,安全工程教育手段在不断地创新,作为已经在其他领域获得实践的案例教学被应用于安全工程专业当中。但该方法在安全工程教学领域发展不甚顺利,安全工程教育的质量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究其原因发现是缺少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本文基于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建立案例教学效果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科学的验证,最终分析出安全工程专业案例教学效果。该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得到客观且科学的结果,可以提高安全工程案例教学的成效,提升教学质量,也对我国的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安全工程;隐性知识显性化;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164-03
一、引言
随着案例教学法在安全工程教育的利用,帮助学生建立在实践中寻找科学结论而不是凭空设想的学习方式。不同的案例之中包含了各行各业的背景知识,在案例之中去引导学生对安全工程这一学科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从上可以看出,案例教學在安全工程教育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准确却不主观地评估案例教学的应用效果是可以促进安全工程教育质量提高,且帮助相关专业的发展。因此,科学且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安全工程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理论提出
安全工程案例教学领域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是指:安全工程教学里的案例基本是一些安全生产事故,不易捕捉与显示。隐形知识显性化应用于案例教学当中,就是把这些藏在案例背后的知识找出来,根据老师的技巧和同学之间的探索一步步成一个螺旋的上升的形状转化成显性知识,从而被学生所学习转化。
本文构建的评价安全工程案例教学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水平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1)安全工程专业案例教学中知识数据化水平指安全工程案例教学中内容设置是否可以客观展示,能够反映出不在书本内且具有现实操作性的知识。(2)安全工程专业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显性知识共享,学生在学习案例内容的过程中通过讨论问题、相互沟通、交流分析案例的思路来达到知识的共享。(3)安全工程专业案例教学中的知识流程化、制度化、系统化。对于教学的流程有明确的安排,有具体的制度来把控教学的方式,能够形成一套成熟的教学系统,将知识系统化。
三、案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研究变量的界定。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的相关背景,本文的主要三个研究变量包括:自变量——安全工程案例教学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水平;因变量——安全工程案例教学效果;前因变量——安全工程案例教学中隐性知识显性化影响因素。(1)前因变量的界定。本文将影响安全工程案例教学中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因素总结为三个方面,即基础资源保障、安全教育制度体系、安全专业组织文化。基础资源保障:包括学员安全知识素养;学员共享意愿(班级成员对于知识信息是否愿意分享);教育配置保障(学习在教育当中相关设备设施配置程度)。安全教育制度体系:包括班级组织结构(学校从制度、结构方面为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提供的支持);教学场所规划;奖励机制(对于学生的知识共享行为进行激励)。安全专业组织文化:包括知识创新氛围;知识共享氛围(教育组织内部学生分享知识,对多向信息沟通的意愿)。(2)自变量的界定。对于本研究的自变量隐形知识显性化水平,在隐性知识显性化水平影响因素大类结合安全专业做了一定调整,其中包括:安全工程专业案例教学中知识数据化水平(案例教学的信息化、数据化程度,案例资源数据开发运用情况);安全工程专业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显性知识共享(案例教学中学员知识交流分享情况,学员知识共享的程度,主要包括共享频率及共享范围等);安全工程专业案例教学中的知识流程化、制度化、系统化(是否建立了有针对性的学习制度流程,对安全相关案例有系统的分析方法,案例教学中对学员的激励制度、学习流程的确定,对知识点的梳理、分类、总结,以及框架的构建)。(3)因变量的界定。本研究的因变量即为安全工程专业案例的教学效果。
2.研究假设的提出。本研究根据上述变量界定,为了深层次分析安全工程教育效果与案例教学隐性知识显性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具体的评价体系与指标。上文中提出了三个前因变量,是影响隐形知识显性化的具体指标即:基础资源保障、安全教育制度体系,以及安全专业组织文化。基础资源保障(用BR1表示)指标内容有: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基础能力素质、学生对知识分享的主观意愿以及学校对于教学的配置。学生安全知识素养指的是的学生学习的能力,学历,对于安全知识的认识程度,上述内容组成隐性知识的根基。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J1):资源配置基础对安全专业案例教学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有显著正效用。
假设2(J2):资源配置基础对安全专业案例教学效果有直接的显著正效用。
假设3(J3):班级组织结构对安全专业案例教学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有明显正向的作用。
安全专业组织文化因素指标包括组织安全知识学习态度和安全理论分享与创新。
假设4(J4):安全专业组织文化氛围因素对安全工程案例教学过程中隐性知识显性化起到积极作用。
假设5(J5):安全专业组织文化氛围因素对安全工程案例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帮助。研究安全工程专业案例教学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水平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1)隐性知识实体化程度;(2)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沟通交流程度;(3)将学习的过程流程化为系统的能力。案例教学效果的提升可以通过知识水平丰富、主动思索潜在原因、安全意识的提升、能够根据案例举一反三、在实际中得到启示等方面进行统计。
假设6(J6):安全工程案例教学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水平对于案例教学效果有正向利好的影响。
3.量表编制与问卷发放。研究需要客观且实际的结果,选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问卷拥有的题目数为25个,在实际的研究中通过各量表进行分析。设计制作因素量表来反映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影响,研究学生处于教学环境中存在的一些能够使得隐性知识变为显性的相关因素;编制隐性知识显性化水平量表,用于度量安全工程专业案例教学过程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水平;教学效果量表,为了调查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的样本来源为笔者所在专业各班级。信息的获取方式为现场发放问卷、电子邮件的方式来得到需要调查的结果。做该项研究一共发放127份问卷。其中有7份问卷未回收,回收率为94%,在这120份问卷中,有效份数为116,有效回收率91%。
四、案例教学效果研究
1.问卷处理结果分析。在调查问卷中编制25个题目,并对这些题目进行编号,将题目代码设为A,编号从1到25。对以上题目进行因子分析,通过运算得到相应的特征值,对主成分进行提取,得到八个主成分,分别为:学员知识共享意愿、教学支持系统、知识共享氛围、案例教学制度、班级物理规划、激励机制、知识创新氛围、知识创新氛围。将25个题目进行分类如下:A3—6为第一主成分,A7—10为第二主成分,A22—25为第三主成分,A11—14为第四主成分,A12、A15为第五主成分,A16—18为第七主成分,A19—21为第八主成分。对以上八项进行信度检验,各个主成分的信度系数在0.690至0.865之间,各个因素整体的信度系数为0.846,通过数据可以看出编制的调查问卷各项的可信度较高。对隐性知识显性化水平量表的各个因素进行编号,代码设为B,经过因子分析提取出三个主成分,分别为:知识流程化、系统化,显性知识共享水平,知识化水平。其中B9—11为第一主成分,经检验其信度系数为0.898;B4—7为第二主成分,经检验其信度系数为0.824;B1—3为第三主成分,经检验其信度系数为0.785,总体经过信度检验得到信度系数为0.821,可以看出该表的信度较好。教学效果量表设定了八个题目,对其进行KMO检验,得到检验值为0.859,结果证明取样是适当的。对该量表进行Bartlett球度检验,得到卡方值为467.512,其中自由度为19,显著性概率为0.001。对效果量表进行因子分析,提取1个因素,累计变量为66.961,为案例教学效果。教学效果量表总体信度为0.884,信度良好。
2.指标模型评估效果分析。本文利用AMOS软件,对上文提到的各个变量之间的假定关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对假定模型进行拟合得到拟合指数,将结果与参考值对比,从而对上文建立的整个模型进行评价,达到整体评价的目的。研究得到一些拟合数,可以衡量利用结构模型进行拟合的好坏程度。从数据结果中可以得出:χ2=191.674(p=0.06>0.05),满足χ2不显著的要求。χ2/df=1.974满足χ2=df<3,其拟合指数:NFI=0.921,NNFI=0.959,CFI=0.937,RMSEA=0.062,均满足参考值范围,可以看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的程度较好。从表1研究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可得:γie=0.257,对应p=0.004;γir=0.239对应p=0.001,假设J1、J2成立。可以得出基础因素属于有利因素,在隐形知识转化过程中起到促进的作用,这些因素有利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并且可以从案例中学到知识并消化吸收,这些因素使得案例教学更加科学,最终达到的效果更好。总结来说,通过案例教学使得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素养提高,同时对知识的把握与掌握程度也有所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知识的共享意识,从而隐性知识显性化水平也提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也有所上升。γce=0.281,p=0.018,假設J3成立,显著性较高。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激励机制鼓励知识创新和共享,对教学区域进行合理的物理规划,对班级结构进行一定的合理设计,这些都有利于隐形知识显性化,所以以上三方面均对此有正向作用。γoe=0.343,p=0.000,假设J4成立,γor=0.182,p=0.030,假设J5成立,可以看出当文化越开放时,知识共享与创新的氛围就会越浓厚,从而案例教学的效果也就越好。γer=0.386,p=0.004,假设J6也成立。可以得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案例中的知识,可以对知识在获取、共享、转化、创造等过程中多加入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经过计算各个路径系数相对应的临界值C.R值均满足大于1.96的参考值,可以说明不同路径系数在p=0.05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符合统计要求。
五、结论
在安全工程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采用案例教学,在该方法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科学地提高教学质量,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确定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可以为组织、引导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并结合数学模型,从隐性知识显性化角度构建了案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各变量的关系建立了案例教学效果综合评价模型。使用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对问卷进行分析处理,并采用结构方程对模型进行拟合分析,进而检验假设。对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可以得知该教学方法主要应侧重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共享与创新精神,对教学体制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样能从根本上提高该教学方法的效果,也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闻曙明,王剑敏.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初探[J].苏州大学学报,2005,(01):117-119.
[2]郭俊辉,曹旭华,王富忠.案例教学效果的最优模型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3):140-144.
[3]陈业华,杜慧娟,王月秋. 产业集群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07):92-97.
[4]刘彦文,管玲芳.案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04):69-75.
[5]杨峰.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激励机制的探讨[J].现代情报,2004,(10):36-37.
[6]廖明,姜峰,朱蕾,郭燕锋.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基于学生教学质量观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12,(06):61-65.
[7]林海明.因子分析模型的改进与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06):998-1012.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Cas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Safety Engineering Based on Tacit Knowledge Explicitation
LIU Shuang-yue,HAO Xiang-yu
(School of Civil and Resource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safety engineering education methods are under consistent innovation,case teaching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safety engineering profession as a case study that has been obtained in other areas. However,this method is not very smooth in the field of safety engineering teaching,the quality of safety engineering education has not been substantially improved,the reason is that the index system of safety engineering evaluation is missing.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theory of tacit knowledge explicit case teaching effect analysis model,and scientific verification of the model,finally analyzes the safety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ase teaching effe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to obtain objective and scientific results,it can improve the safety of engineering cas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teaching quality,has played a role in promoting development of China's safety engineering teaching.
Key words:case teaching;safety engineering;tacit knowledge exploitation;teaching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