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启迪心灵健康成长
2017-05-17王增家
王增家
摘要: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多地表现为“育心”,即“心育”。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孩子自身因素;二是家庭、学校、社会注重对孩子们的智力教育,忽视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
关键词:“问题学生” 因势利导 “心育”
关注学生内心世界,这是我执教多年来最真确切的感受。也是教育教学中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之一。我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刻体会到: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多的表现为“育心”,即“心育”。作为现代化的年轻教师,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我认为,把这些角色担任好的核心便是:密切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联合国专家预言:“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因此,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必定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呵护者。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学习、直面人生是班主任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外部走向心灵是新世纪班主任的必然选择。
有的老师慨叹“现在的学生真是难管理,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老师简单地把有这种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看成是品行不端,其实有这种行为的学生往往是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由于个别老师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所以造成管理上的误区。
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孩子自身因素;二是家庭、学校、社会注重对孩子们的智力教育,忽视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
对于班级的问题学生,如何有效地转化,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解决的问题。在班级教学实践中,在对班级问题生转化工作中,我所谓问题学生是个别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能发展,及智力因素等方面比较落后的学生。怎样才能使他们由“问题学生”最终成为一个比较好的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呢?在这方面,我在教育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因势利导,促使“问题学生”转化
学生犯错误,有无意识的,也有有意识的,老师就应该从各方面找原因,剖析这样的学生犯错误的各种因素。寻找病症,才能治病救人。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叫小张,四年级时母亲因车祸而丧命,父亲觉得孩子可怜,于是对孩子听之任之,结果他时常在外面惹是生非。一次小张与本班学生在篮球场上玩篮球时,玩得正起兴,别的班级的学生加进来,自己班的学生抢不到球,小张看不惯便出手就打,结果发生一场混战,张教栋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好地方。对于这样的学生犯的错误,如果一味地指责只能适得其反。我在处理这件事时,先替他治伤,然后与他一起来分析这件事,肯定他做的对的地方,分析了他做的不对的地方,同时指出这样做的恶果。小张欣然接受了我的批评。
当然,转化这样的学生,并非一朝一夕。后来,小张突然几天不上学,不想再读书。我找到小尹再三开导他,他终于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他诚恳的告诉我,不想读书的真正原因是想自学法律,去打官司,把父亲救出来。这个男孩,很聪明有思想只是控制不住自己,好干一些冲动的事。为了转变小张目前的心态,我侧面分析了他父亲的行为,劝他从中汲取教训并且告诉他法律是不允许他随意践踏的,金钱更不能买通法律。我进而启发他的思想认识,告诉他,你愿意学习法律,研究法律是好事,但是需要学好基础知识,这样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去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小张从此改变了自己打架、旷课的恶习,他开始发奋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一级的学校。
实践证明,老师只有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正确看待他们的错误,了解他们犯错误的动机,才能解开学生的心结,转化他们的思想。教师只有从“问题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因势利导,化消极为积极,才能使他们从低谷走向高尚。
二、放低要求,给予信赖,循序渐进引导“问题学生”进步
班级“问题学生”大多缺乏自信,他们遭到各方面的失败,深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冷落、嘲笑、鄙弃、他们的心态失去平衡,情感脆弱,很容易走向极端。
我班的小雨同学,父亲蹲过监狱,父母离异后,几乎成了孤儿,她像一只皮球被父母踢来踢去,染上许多恶心。她的姑姑认为她不可救药,对她更是打骂。她愤然离家出走,在街道派出所的帮助下,终于在一个学生家里找到了她,她却拒绝回家,以割腕自伤要挟。我及时赶到现场用真情去感化她,经过一番苦苦相劝使她放弃过激行为。
对于这个孩子,我做了许多调查,了解她的过去,也了解她的现在。她怕孤独、没有欢乐,于是才去和那些和她有着共同经历的同学在一起发泄内心的苦闷,寻求人生的一点乐趣、一点刺激:她想学习,获得知识,但长时间的旷课,知识落得甚远,又无人帮她,使她心灰意冷,也只好破罐子破摔。对于小雨我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有步骤的去做她的转化工作。
首先,改变她赖以生存的家庭环境。我曾几次家访,并同张父及亲人交谈,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让他们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子女是有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让他们先做好孩子的榜样,使孩子有一个温暖的家。接下来我召开班干部会,让班干部以朋友的身份接触她,使她感到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并不孤单,促使她能安心于班级不再旷课。
其次,放低要求,促使她有成就感。小雨安于班级后,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学习。她的作业大部分是“拿来主义”。我默默地观察,并不指责她,而是私下鼓励她,增强她学习的自信心。因为我觉得她之所以这样做,说明她有学习的欲望。这样的好苗头,是不能扼杀的。期中考试,张珂雨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她的情绪低落,我开导她,暗示她,平日作业或是考试时不要抄袭别人的。告诉她,学习上依赖别人是不行的,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提高成绩。从此小雨在学习时力求独立完成作业,对学习有极大的兴趣,上课还大胆发言。对“问题学生”要放低要求循序渐进。
再次,给予信赖,促使她有满足感。小雨安心于班级学习后,情绪时常有波动。有一次她突然告诉我,她要去了断一些事情,让我放心,他从此不再旷课。从她的字里行间我知道她要去解决她那些“难兄难弟”的关系问题。我想,她的内心世界是很复杂的,让她自己去解决心结未必是坏事。于是我通过她的一个难兄的手机,找到了她,并对她说:“老师相信你会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尽快回到学校里来。”
三、多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又如一方沃土,不植树种花,就会滋生杂草。青春期是学生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阶段,也是人生旅途中的多事之秋。他们富有成人难以想象的想象力,思想前卫,应和时代脉搏,他们渴望成才,但缺乏苦攻难关的精神,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缺乏自我约束与奋斗意志。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千万不能把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看成是纪律问题。随之而来的是一顿教训,而是要冲破学生的心理壁垒,透视学生的心灵,为他们分忧,为他们清除“病灶”,把心灵的沃土垦植成“真善美”的苗圃。
学生内心世界总会通过外在的东西表现出来,交网友,谈恋爱,追星,寻求精神寄托。作为班主任老师不能横加干涉,而应该走进学生之中,用宽阔的胸怀去包容他们,用善良的态度去感化他们,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从而使他们学会把握自己。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相信學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微笑面对学生,对学生热爱、理解、尊重关注他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是班主任成功教育好学生必不可少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