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以“学”为“教”
2017-05-17王莹
王莹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多数时间都是教师讲解,不重视倾听学生自我学习诉求,教学效率有待提高。与其他教学相比,小学语文更加需要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基于此,提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为“教”的教学策略,含有改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策略。
关键词:学生 主体性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以工具性和人文性为宗旨,为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改革强调,要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语言类教学不同于数学体育等技术类教学,它更多的强调学生听说读写的运用能力,是一个人文性很强的活动。为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为“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爱学、乐学,实现教学相长。
一、以“学”为“教”的教学意义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占着中心的地位。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加关注教学的应试性,以考试结果定论学生的学习效果,忽视了学生自我学习诉求的表达,学生逐渐沦为学习的奴隶而非学习的主人。以“学”为“教”,转换教学、学生的角色,在学生扮演教师角色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深化老师对学生问题的认识。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有兴趣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扮演教师的角色过程中,有了行动的目的,体验新的学习方式,尝试新的课堂环境,从而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当同学在前面进行讲解时,学生更加关注讲解的内容、讲解的技巧,少了几分师生之间的严肃,多了几分同学之间的活泼。
(二)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以“教”代“学”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表达的机会,而语文综合能力包含“听说读写”,表达与交流能力是最重要的一项基本生活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在讲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讲解自己的观点,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榜样”的带领之下,学生也能够相互学习,克服胆怯,勇敢表达。
(三)发现学习的问题
以“学”为“教”的教学活动增加了学生表现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也凸显出来,教师从而能够抓住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以往笼统按照教学任务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理解层次需求,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并不知道,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针对学生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难解的难题进行讲解,學生理解的能更加深刻,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以“学”为“教”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实施以来,“以生为本”理念逐步得到了确认,教学设计不仅是对知识学习预设问题解决方案,更重要的价值取向是要从为教师的“教”而设计,转向为学生的“学”而设计。
(一)改变教学模式——学生讲课,老师点评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思路讲解课文,老师结合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补充的点评,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任务的驱动下约束自己的行为,进行自主性学习与自主性的思考,减少对教师的依赖程度。以《金色的草地》学习为例,该文是与学生实际生活环境很贴近的教学内容,因为太熟悉,教师主导的讲课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选择学生开始这篇课文的学习能打开一个良好的开端。
首先,帮助学生自主备课,学生没有相关的经验,教师可以先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草地为什么是金色?文中“我”是什么心情?文中运用到什么写作手法,等等。其次,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之上,强调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自己的生活,将生活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以,学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集自己生活中与“草地”有关的内容,整理自己真实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在分享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表达的信心,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最后,老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把握学生讲课的节奏、时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听讲的学生可以不断反驳讲课学生的内容。例如,对草地的颜色,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绿色,有的认为是蓝色,还有的认为是红色,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不迷信课本、不迷信老师,在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二)优化教学内容——针对学生问题组织教学
优化教学内容,是指摒弃按部就班的按照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传统模式,而要找准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这种方式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解决学生理解的盲区。“预习——问题——备课——解答”的教学流程,改进了之前“备课——授课”模式的缺点,教师在讲解之前能够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站在学生的理解角度,把握住学生思维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的放矢,针对学生最难以把握的内容重点讲解。
在开始《七颗钻石》学习之前,老师组织学生进行预习,然后收集学生的问题。鉴于七颗砖石是寓言性质的课文,教师内容上更加关注寓言的深层次内涵。学生对分享、孝敬、帮助等品格的理解到底有多深?对沙漠、水等困境的把握程度到底有多大?这些内容的理解程度将决定了对这则寓言的理解度。在了解学生的理解层次之后,教师能有提前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理解的视频、故事做铺垫,严格按照学生的理解层次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
(三)创新教学方式——顺应学生需求
当下现代网络媒体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小学生也深受其影响,对网络内容感到好奇,参与网路话题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在此背景下,教师要顺应学生的需求,增强课堂的时事性,把握学生关注的焦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学生的兴趣点,在增添趣味性的同时,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对教师的喜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
“00后”追星的气势不断高涨,对新一代偶像诸如TFBOYS的关注度与喜爱度非常高,这是时代发展产生的新的趋势,并不是要完全否定。但不可否认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加的少,当学习李少白的《中华少年》时,学生通过朗诵:“听,芦笙和唢呐一齐吹响,看,乳燕和雏鹰比翼联翩。五十六朵花竞相开放,装点祖国万里的花园。让先辈的英灵自豪得惊叹:啊!这就是我的中华!这就是中华的少年!”,然后联想解放时期的中国少年和当代中国少年,如TFBOYS,找出两者的异同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与“中华少年爱祖国”这一主旨的理解,对过去与现在不同爱国表达方式的理解,偶像的榜样作用能够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结语
以“学”为“教”教学方式的调整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弥补以“教”代“学”的模式的不足,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发现学习的问题。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创建学生讲课,老师点评的新教学环境,优化教学内容,针对学生问题组织教学,创新教学方式,顺应学生需求,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握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培养新一代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177+179.
[2]程大妹.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成功,2013,(20):32-33.
[3]杨培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学周刊,2016,(14):110-111.
[4]师进福.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3,(35):192-193.